一句话说透:为何衡水模式只会让贫困学生进入名校更难
最近,河北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正式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揭牌成立,并引起舆论关注。尤其是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的典型,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浙江不需要这样的学校。这被舆论解读为“叫板”衡水分校,令此次事件的舆论关注进一步升温。
如何评价“衡水模式”,是这一事件的核心。但目前舆论的关注点普遍偏离实质问题,把“衡水模式”之争理解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其实,在当前的升学评价制度之下,我国大多数省市的高中,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衡水模式”和其他省市,如江苏、浙江高中的“不同”之处在于,衡水中学(以及其开办的民办学校)拥有面向全省跨地区招生的特权,可以汇全省初中尖子生而“育之”。如果没有全省招生,而只是招收衡水本地学生,衡水中学如能做到每年有上百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那真是“奇迹”了。
赞扬“衡水模式”者,无视这种全省招生的事实,称“衡水模式”是不发达地区学校,给农村生、贫困生考进名校机会的现实选择,给这种办学模式赋予拯救农村学生的英雄色彩。类似的,还有安徽的毛坦厂中学,也被认为是给农村生改变命运提供机会。可深入分析衡水每年考进北大清华学生的情况,有多少是来自衡水本地,有多少是来自河北其他地区,又有多少是农村生,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为农村生、贫困生提供进名校的路径,而是用全省招生得来的升学政绩打造的一所“名校”。毛坦厂中学则是面向安徽全省招收高价复读生,不是为学校所在山区学生服务。
学校全省范围内抢生源,只会令农村生、贫困生进名校更难。由“县一中”到“超级中学”,不仅使县中学的生源流失,也使农村学生升学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导致农村地区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进不了好高中,就不上高中,进而初中期间就辍学。当前真正扩大贫困生、农村生进名校机会的是国家、高校和地方的三个专项计划。而从基本的办学逻辑分析出发,办好每个县的高中、初中,才是当地农村生教育的希望。
准确理解“衡水模式”的实质问题,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极为重要。我们要透过“衡水模式”,看到我国升学评价体系的问题。要让高中教育摆脱应试教育,关键在于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否则所有高中学校的办学,都会受制于升学评价制度。另外,打造“超级中学”对我国基础教育生态的危害很大。如果地方政府为打造教育政绩,采用这种模式,各地会出现占据大部分北大清华招生名额的超级学校,但这不是地方教育的进步。从这一角度看,浙江省教育厅无需向衡水“分号”叫板,只需依法进行监管,明确所有学校必须依法招生、依法办学即可。
文 | 熊丙奇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