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因戴耳环长出“葡萄瘤”?这类体质要当心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宁芝
耳环作为一种常见饰品,往往能在各种场合为人们的形象增添些许美丽点缀。但如果佩戴不当,它们也可能让人们陷入“美丽陷阱”。近日,一则关于因为佩戴耳环,耳垂长出“葡萄瘤”的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事件中的陈女士从18岁起便开始佩戴耳环,尤其喜欢又大又重的醒目款式,且基本没有摘下。2024年,陈女士发现自己的耳洞周围出现了增生突起的肉芽组织,尽管瘢痕不断增大甚至影响耳环取戴,她仍因爱美之心未取下,也没有及时就医,最终导致耳垂严重变形,甚至长出了葡萄状的肿物,只能手术切除。
2月20日,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主治医生谭洲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女士耳朵上长出的“葡萄瘤”在医学上名称为“瘢痕疙瘩”。在人体皮肤各类创伤的正常愈合过程中,都会出现瘢痕,如果瘢痕生长失去限制,不停增长,就可能形成像葡萄一样的“瘢痕疙瘩”。
“一般而言,这样的‘葡萄瘤’不会出现在正常愈合的组织里。一些创伤、炎症反应、感染、特定体质等多重因素作用,才会导致瘢痕这样无序生长。正常的瘢痕愈合不会出现此类问题。”谭洲说道。
其中提到的特定体质,即瘢痕体质,这类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因此大部分人不用过于担心在打耳洞后耳部长出“葡萄瘤”。
资料显示,瘢痕体质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瘢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瘢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判断自身是否为瘢痕体质,可以观察是否身体以前皮肤的创口愈合后都会出现高于皮肤,摸上去很硬,可能很痒的瘢痕,并且瘢痕比原来的伤口还要大。
不过,对于非瘢痕体质的群体,在佩戴耳环时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相关报道中提到,陈女士耳朵出现“瘢痕疙瘩”主要是由于耳环的劣质金属或涂层释放有害物质刺激皮肤并引发感染。
谭洲表示,长期佩戴重型耳环,不仅有耳洞扩大耳垂变形的风险,也可能因为耳环过重,导致耳部出现摩擦挫伤、局部感染,从而刺激瘢痕增生,出现瘢痕疙瘩。此外,一些做工粗糙、材质不合规的耳环在表面涂层破损后,其不平整的表面及外露的金属材质也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瘢痕增生等问题。
对于如何选择和佩戴饰品,以最小化其对皮肤的潜在危害,谭洲建议,一方面是选择做工比较精良,表面打磨较为光滑,没有明显毛刺,质量合格的饰品。另一方面则是佩戴纯质金属,而非复合材质的饰品,“因为复合材质的饰品会让人接触到更多物质,导致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