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丨很多国内球员,签了合同竟不知道要拿走合同?
冬季转会窗也还尚未关闭,但乙巳蛇年的中国足球已经启程。超级杯的盛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新赛季的希望。2025,我们还有冲击世界杯的关键任务。
不过,离开足球本身,我们对于这个行业又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希望中国足球能够腾飞,那除了技战术之外,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多需要做的工作呢?
资料图
近期,懂球帝记者@徐尔摩斯 与原重庆两江竞技足球俱乐部法务总监、足球咨询师团队创始人吕伟博士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这次交流,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我们的行业与国际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内容,让我们的用户朋友们更加了解我们的行业,更加了解这个行业运作的相关知识。
第一期的内容,我们先来探索一下,中国足球存在各种各样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采访实录内容如下:
很多球员,签了合同都不知道要拿合同
对于球员的合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俱乐部总是希望把球员给捆绑住。与球员签完合同,俱乐部甚至要占优势。比方说,合同里面会经常增加条款,比如单方续约条款。如果合同到期了,俱乐部会给球员发一个通知,球员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回复,合同就自动延续一年。有俱乐部还经常会设定出场率续约条款。比如球员达到50%的出场率,那合同就自动续约一年。俱乐部会设置这样的一些条款。
还有的合同条款里面会写,如果球员体检不合格,或者球员签证没有办好等等,那么合同就是无效的。有的俱乐部在合同中增加这样的副条件。但实际上国际足联,包括中国足协,他们对于合同是否成立首先看的是合同是否签字、盖章。国内的合同是要盖章的,国外则是只需要签字。他们看合同一旦签字或盖章了,那这个合同就是有效的。不会说还要增加体检是否合格这样的一个副条件,这个体检合不合格和合同有效无效没有任何的关系,你只要签了合同,合同就是有效的。
如果你签了合同发现球员体检不合格,那是俱乐部在签合同之前没有去让球员提前体检,这本来就是入职体检。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常识,无论是国内外,但是恰恰我们国内的俱乐部和球员,这样的一些基础知识是不清楚的。还有的俱乐部签完合同很可能是不给球员合同的,球员也不知道自己去找俱乐部要合同,所以说很多时候球员手里是没有合同的。等到球员起诉俱乐部的时候说俱乐部欠钱,他们找我咨询时,我会问‘你怎么证明俱乐部欠你钱?’他会说自己是俱乐部的球员,参加比赛都有数据,我说‘你把合同拿来我看看’,他说没有合同。球员没有合同,那如何去提交仲裁?球员的工资是多少也无法证明。工资看银行流水,是可以反映出来,但这都是后续问题。首先球员需要拿到合同,而俱乐部不给球员合同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现在职业俱乐部可能还好一点,而在现在的中冠,我看到大量的俱乐部都是如此。很多球员自己都不知道签了合同后应该拿到合同,他们没有这样的意识。
资料图 图片与文字无关
自由身证明?不知道咋办
合同到期之后,通常俱乐部要给球员出具自由身证明,这个自由身证明是国际足联所要求的一个必备的文件,球员拿到自由身证明才证明球员和原俱乐部之间的合同已经到期,且没有争议。这之后,新的俱乐部才会拿着自由身证明给球员去注册。自由身证明是提交材料时要提交的一个必备的材料。
但是很多球员在合同到期以后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合同到期了,他没有想到在合同到期时,如果跟俱乐部不续约了,俱乐部就应该第一时间把自由身证明开给球员。否则等你找到新俱乐部,再去问原俱乐部要自由身证明的时候,有的俱乐部会觉得球员有市场、有价值,要求跟球员再续签合同,这些俱乐部肯定不给球员开自由身证明,会阻拦球员。
而自由身证明它是个手续性的问题,因为转会窗口很短,它需要的时间就极短。我看到大量的球员因为自由身证明的问题而错过转会窗,错过跟新的俱乐部签约。而这样的问题,它恰恰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这些球员、俱乐部所欠缺的。实际上如果规则是比较明确的,且大家都很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的矛盾是不存在的。或者说球员、俱乐部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有意识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就不会等到出现最坏结果的时候才想起来。
“他没给我开证明,我不知道要开证明”,球员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不知道”就会给自己带来后续不断的麻烦。我们在足球领域缺乏对基本规则以及常识性的知识的了解,这也是我们足球领域不发达的一个表征。
中国足协,“管理”应该变成“服务”
同时,我们在中国足协在这个方面也是有一点失责的,为什么我们中国足协做科普做得非常少,给这个行业赋能也非常少?我们更应该从目前的“管理”转变成“服务”,那么服务就应该是想这个行业主体所想,急这个行业所急。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行业更加健全。而从球员来说,球员的维权意识越高,对这个行业的推动就越大。从俱乐部来说,对经营管理的规则越清楚,越少犯错,它的底线原则、规则意识越强,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些乱象就不会出现。
我们缺乏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缺乏对这个行业整体的规则意识。这是目前我们行业存在很多问题的一个根源性的问题。所以我多次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中国足球缺乏法治意识,缺乏规则意识。中国足球是一个系统性的学科。中国足球要想腾飞,我们技术上、竞赛体系上的这些我们叫做骨骼性的东西,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同时对于它内部的,这种血液性的,即法律的、财务的、经济的这些知识都要跟上。
经验,有时候并不正确
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体育人,或者是足球圈的人就能够经营好的。从过往这些年来的改革来看,部分纯粹的体育人的管理是相对落后的,是没有跟上的。我们急需有一大批懂法律、懂财务、懂管理、懂经营、懂新闻的专业人士进入这个行业,把这个行业的整体素养进行提升。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要与社会相符合,不能闭门造车。搞跟社会所隔离的足球是没办法搞好的。
首先说俱乐部,俱乐部作为一个基本的经营主体,它是一个企业,它是在工商注册的企业。那么注册的企业就要符合我们国家的法律,尤其公司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等等相关的法律,俱乐部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我们遇到了很多足球出身的老总,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些老总确实是在不断地学习,也有很强的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但是很多老总还是在根据过往的经验处理足球中的事务。其实很多的经验可能并不是正确的经验,但是这种不正确的经验,在传统的足球管理者眼里却被奉为圭臬。
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关系”或者叫做“资源”。关系是在这个行业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甚至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可能真正专业化的、职业化的运作,恰恰是我们比较欠缺的一块。
或许,我们有作业可抄?
我举个例子,以FIFA为例,FIFA在视频网站以及主流的媒体上,他们定期会做一些短视频。而且FIFA会定期地发布一些规则的解读,包括一些案例。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能够接触到。
比方说他所有的裁决都是公开的,你都可以去获取。它的所有的规则都是公开的,第一时间在网上全部能找到。但是我们中国足协的官方网站,上面很多文件是找不到的,必须要通过内部人士进行询问。第二个是,我们的裁决是不公开的,你如果觉得涉及隐私,相关的信息可以隐去。但是如果公开一些信息,例如典型的一些案例,那么大家看到这些案例时就知道,在案例所述的这种情形下可以做个预判。大家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案例中的情形,大家就该知道该怎么办了。但是我们没有,我们没有看到一例中国足协公开的这样的案例。再加上刚才我们说的科普知识、规则解读,我目前为止很少看到中国足协公开地发布这方面的短视频,以及科普性的文章。在新媒体上面我看到只是一些比赛的视频,比赛相关的一些内容等等。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我几乎没有看到。
(第一期 完)
@足球咨询师 团队创始人吕伟博士担任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体育产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体育与影视法学研究会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蒙古国体育仲裁院仲裁员等职务。吕伟博士曾担任原重庆两江竞技足球俱乐部法务总监,深耕足球领域多年,具有丰富的足球法律从业经验。此外,吕伟博士还为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订积极建言献策,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