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碌碌是成语吗?
在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智慧。它们大多源自古代的经典文献,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传递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在众多的成语中,“余子碌碌”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甚至有人会疑问:“余子碌碌”是否算得上一个成语?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余子碌碌”的神秘面纱,探索它的含义与应用。
“余子碌碌”出自宋代陆九渊的《语录下》。原文是:“今人略有些气焰者,多只是附物,元非自立也。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附物的“物”,指自己所依附的物事,比如自己的财富、自己的身份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凡是有点名气的,大多依附外物,而不是靠自己的实力。像我自己即便不识一个字,也要坦坦荡荡地做一个人。这里的“余子碌碌”,指的是剩下的那些人都是庸庸碌碌之辈,泛指那些无所作为、没有出息的人。
所以,“余子碌碌”可以算作一个成语,只是相较于其他广为流传的成语,它显得较为生僻,不被广泛使用。然而,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个成语所具备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应该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而不是依赖外部的力量或他人的帮助。只有真正自立、自强不息,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适时地运用“余子碌碌”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缺乏自我奋斗精神、只会随波逐流的人。它警醒我们,要想在人生和事业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摆脱“碌碌无为”的状态,努力提升自己,勇敢追求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