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南唯一县级市,置县2200年,500年前县城沉没,成为淘宝之地
如果看地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以石德、京广2条铁路以及河北与河南、山东省界围起来的河北省东南部,大约30多个县、2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2、3个地级市管辖的区域里,却仅有一个县级市,使它在一“众”冀南小县中显得是那么的独特。这个县级市就是“南宫市”。
南宫是位于河北东南部一带的唯一一个县级市
南宫市面积有800多平方公里,虽然在冀东南一带面积不算太小,但是在全国范围来看,仍然是一个小县。南宫是千年古县,建立于西汉初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距今已有2211年的历史。南宫市还是我国少见的以复姓“南宫”为名的地方。据南宫市官网介绍“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封邑于此而得名”。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民国时期的《南宫县志》就曾记载:“旧志率以南宫适故居为解……其附会无疑……”当然在这个记载里,是以南宫适为“鲁人”也就是山东省一带,而今天的南宫市在西周却是“东阳之地”,“距此邦绝远”的角度论证的。
民国《南宫县志》中关于“南宫”地名来历的论证
以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南宫适是“曾侯乙编钟”发现地“曾国”的开国君主,他的封邑就是“曾”地,也就是今天湖北的随州,所以,关于“南宫”市地名来历也不是得自于“南宫适”。
同样,在民国二十五(1936年)编个的《南宫县志·卷一·疆域志·沿革篇》中关于南宫县名的来历就有记载:
……南宫之名始自汉初,表(指《汉书·功臣侯表》)云:吕后封张买为南宫侯,据此则南宫县名或即始……
南宫市地名之始来自于汉初吕后元年,封张买为南宫侯,后来南宫侯国除后为县,就是南宫县。
西汉地图上的南宫县
虽说在历史上,南宫县所处的区域也是黄河下游,但相比于其周边县份,其县治还是比较固定的,从设县开始,一直到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长达1665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经过搬迁。
不过,成化十四年的一场大水,使得这个近2000年的古城毁于一旦,被迫迁到了故城东三里的飞凤冈,也就是今天的南宫市区的所在。造成自汉至明朝“故城”毁灭的原因,就是在历史上迁徙不定漳河的一支。清朝《南宫县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南宫漳洚考》中记载:
(漳河)其经于南宫有三支,中支名洚水,《畿辅通志》谓:自广宗流入南宫东,经冀州城北入衡水,《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皆谓在旧县东南六里,旧志一名虹江、一名牛口峪,明成化十四年衡漳水溢,沦没旧城即此水,今水道虽湮,每逢夏秋,水潦涨发,邑南诸村水皆环城而西北,汇入旧城潭,周回数十顷,不通容则东北由高家庄、孟村冀州海子。
清朝《南宫县志》中的河道图,可见县城旁边的旧水潭
南宫故城毁于漳水后,故城和漳河故道形成的“旧城潭”成为周围雨水的沥水所在,形成了一片广大的水面,在明清被称为“古水潭”,在明嘉靖时期“潭广数里,居人泛舟网渔,当时颇为深广矣。”并且如果沥水再多容不下的话,会继续流向今天的河北南部的第一大湖——衡水湖。
有意思的是,自明成化十四年故城毁于漳水,十六年徙治到飞凤冈后,原来的故城区域,成为当时人们的“淘宝”之地。
清康熙年间《南宫县志》里的舆图,其中莲花池就是古水潭
明朝嘉靖《南宫县志·古迹》有载:
旧城,在县西二里,城郭市井廨署遗迹俨然……改邑之后遂为瓦砾之场。先年百姓撤屋掘土,深入丈余,輙得磁甕瓦甓,其中皆金银珠贝或大窖贮古青钱至数石。儒学明伦堂前出银二窖,未计其数,盤碗盆盎尽以蛟龙。至于玉盂金鼎间或一得,而簮珥跳脱不可胜校。自成化十七年发至弘治年间,其藏始尽,每掘获一物,人必紏众持梃,呼号昼夜,攘夺斧铖,莫能禁也。今田父野老,时拾一二小物,及考其器,名图象皆侯王之制,此其故,殊不可晓矣。
大意是说,新城虽建,但旧城城墙、街道及建筑仍然可见,不过慢慢成为了残垣断壁。老百姓挖掘一丈多深时,可得大缸、盘碗等日常用品,以及铜钱、金银宝贝等,在儒学处还挖出了2窖银子。自成化十七年到弘治年间的20多年时间里,慢慢挖掘殆尽,到后来仅得到很少的一些东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卫星图上的南宫市,城西北黑色区域即古水潭,也即今天的南宫湖
明朝的“三里”在今天不断扩大发展的城市区域里,已经算不上是多大的空间单位了,今天南宫市区已经将明朝的故城和新城全部覆盖。而“古水潭”则成为拥有三个湖区、蓄水面积3000余亩、最大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邢台市平原地区最大的地上蓄水湖。沧海桑田,不外如是。
南宫市由于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鲁豫边区省委、冀南行政公署、冀南军区等机构的所在地,这也可能是它能够成为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唯一一个县级市的原因吧。
民国时期的南宫县及周边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