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巨无霸,国内却遭冷遇,这部投资14亿的大片被沈腾新片完胜
今年暑期档最值得看的灾难片《龙卷风》(北美同步上映)在我们内地上映了。这部由华纳出品,梦工厂制作,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监制的新片是1996年那部经典灾难片《龙卷风》的正统续集。
当年由《生死时速》导演扬·德·邦特执导,女神海伦·亨特主演的《龙卷风》,曾以9200万美元投资,创造了4.95亿美元的票房神话。
时隔28年,《龙卷风》的IP也被翻拍,由韩裔导演李·以萨克·郑执导,黛西·埃德加-琼斯和格伦·鲍威尔联袂主演。
电影在烂番茄网站上得到78%的新鲜度(媒体评分)和93%的爆米花指数(观众评分)。上映2天全球票房就轻松突破1180万,周末票房就轻松达到了8050万美元,是暑期档的爆款片。
但在我们内地,《龙卷风》上映11天,票房刚超过1900万,妥妥的炮灰片。
难道好莱坞大片不香了?是什么原因导致《龙卷风》在内地排片少,票房起不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从“追风者”到“龙卷风猎人”,新《龙卷风》靠扎实的人物故事取胜
美国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和气候条件特殊的原因,平均每天就有5个龙卷风,每年会生成近2000个龙卷风,是名副其实的“龙卷风之国”。如此极端的天气现象,也吸引了大批科学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这些特殊群体自称为“追风者”。
1996年的《龙卷风》,就是讲述这群“追风者”的故事,当时影片投资高达9200万美元,由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班底负责以假乱真的龙卷风CG特效。
在那个电脑特效刚刚起步的年代,下血本精心打造的特效场景放到现在来看十分粗糙,但在当时已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加上电影的故事情节也相当给力,《龙卷风》在当年“横扫千军”,最终以4.95亿美元票房成为当年的全球票房亚军。
28年后,华纳又决定重启这个IP,打造新版《龙卷风》,既是全新的故事,也是96版的续集。
故事延续前作的设定,女大学生凯特·卡特(黛西·埃德加-琼斯 饰)也是一名追风者,她的远大理想不仅是追逐龙卷风,还要征服龙卷风。
凯特带着一支5人团队,他们研究如何将聚丙烯酸钠粉剂释放到空气中,利用其强大的吸水能力来吸收龙卷风中的水蒸气,以达到降低龙卷风威力的效果。
由于他们遭遇的是5级大型龙卷风,团队中包括凯特男友在内的3个人都在风暴中丧生,凯特也因此放弃了自己的研究。直到5年后,幸存的团队成员哈维(安东尼·拉莫斯 饰)带着他新开发的追风系统又找到了凯特,招募她加入由大财团资助的科研团队。
在追逐龙卷风的过程中,凯特结识了以“龙卷风牛仔”为名的网红泰勒·欧文斯(格伦·鲍威尔 饰),因受其影响重新找回了勇气和自信。
于是凯特又重启消灭龙卷风的研究,并想到了在释放聚丙烯酸钠的同时用碘化银吸收空气中剩余水气的方法。
最终,当另一个5级龙卷风袭击某个小镇时,凯特化身“龙卷风猎人”,用她的发明消灭了龙卷风,保住了濒临被摧毁的小镇。作为续集的新版《龙卷风》,从特效到剧情都有了较大的升级,主创对故事进行了精心打磨,增加了人物,情节曲折、高潮迭起。
影片中一个极具创意的设定,就是女主角凯特尝试用聚丙烯酸钠吸收水蒸气使龙卷风的威力减弱。聚丙烯酸钠具有强大的吸水性,是尿不湿的主要材料,利用这种特性来对抗龙卷风听起来似乎很科幻,却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碘化银则是一种常见的冰核形成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它还能用来防雪、防冰雹、防霜冻、阻碍风暴的形成。用它来“治”龙卷风,也符合逻辑,在气象科学这方面,编剧肯定是下过功夫的。
有了这项新发明的加持,女主角凯特也从被动防御的“追风者”蜕变成主动出击的“龙卷风猎人”。
从“追风者”到“龙卷风猎人”的身份转变,也使电影的故事有了新的拓展空间。
二、从单数的“Twister”到复数的“Twisters”,新《龙卷风》特效更成熟,场面更大,酸爽加倍,刺激加倍,热血加倍。
留意《龙卷风》的英文片名,96版是用单数的“Twister”,而新版《龙卷风》则是用了复数的“Twisters”。
这表明新版《龙卷风》中特效场景会全面升级,龙卷风更多,破坏力更强,场面更大、更逼真、也更肆无忌惮。
96版的《龙卷风》由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负责片中的CG特效,在成功打造了《深渊》外星人、《终结者2》T-1000、和《侏罗纪公园》恐龙后,工业光魔又要为《龙卷风》打造以假乱真的龙卷风特效。
但90年代的计算机运算能力相对落后,制作周期缓慢且每一帧都在烧钱。
邦特导演只好“省着用”,用密集的人物故事填充大部分片长,龙卷风出现的画面少得可怜,且大部分时间都“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影片最后才弄一场大的龙卷风大戏。
如今这部新版《龙卷风》当然与96版大不相同,28年后的CG特效技术早已炉火纯青。不再需要遮遮掩掩,也无需过多控制特效场景的时长,让CG特效真正为剧情服务。
对比96版和新版的龙卷风画面,能看出90年代的特效画面像素较低,CG制作的龙卷风与实景画面能明显看出边界感。即使是片方引以为傲的“飞天奶牛”名场面,也能明显看出CG动画的痕迹。
新版则已经做到将CG制作的天空与实景拍摄的场景融合在一起,龙卷风也与周围的环境实现了逼真的互动。
剧情中也特意加重了这种互动性,比如凯特会通过蒲公英飞行的方向,和田中麦浪的方向来判断龙卷风的强弱和移动路线。
为了加强特效场景的逼真感和刺激感,片中还让龙卷风摧毁发电站、大风车和市镇街区,让观众深刻感受其强大威力。
夏季是美国龙卷风高发的季节,片中的龙卷风也似乎无处不在,平均每隔15分钟就要来一个,让观众感受到无比酸爽。
三、“沼泽地女孩”单枪匹马降服龙卷风,女汉子又美又飒、魅力四射。
回顾1996年,当年拿下全球票房冠军的是“灾难片教主”罗兰·艾默里奇的《独立日》(票房8.17亿美元)。《独立日》和《龙卷风》这两部灾难片皆战胜了阿汤哥的《碟中谍》(票房4.58亿美元)占据榜单前两位,可见当年灾难片曾盛极一时。
此后艾默里奇仍乐此不疲,又分别在2004年和2009年推出《后天》和《2012》这两部末日电影经典。并以其逼真的CG特效,分别在全球收割5.54亿美元和5.84亿美元票房,进入内地市场也引起很大反响,至今仍为影迷们津津乐道。
但随着CG特效技术的日趋成熟,灾难片的短板和缺点也日益暴露了出来,就是如何做到严谨而完美的剧情与特效大场面的兼顾。
进入2010年后,包括艾默里奇导演在内的很多导演都迷失了方向,只专注于对视觉奇观的打造而忽略了故事本身。
2016年,艾默里奇重启《独立日》IP打造《独立日2:卷土重来》,不仅启用原班人马,还加入了中国演员,试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然而电影本身故事老套乏味,没能吸引观众,最终在内地只赚到5亿票房,全球票房3.84亿美元,不及前作的一半。
2022年,艾默里奇又带来《月球陨落》想要收服失地,无奈在漫威电影浸润太久的观众,对月球撞地球也失去了兴趣。电影内地票房只有1.58亿元,全球票房仅6690万美元,令艾默里奇输得彻底,此后的两年,无人再敢碰灾难题材,直到新版《龙卷风》的上映。
作为一部重启的续集,新版《龙卷风》新鲜度78%、爆米花指数93%都高于新鲜度67%、爆米花指数58%的96版。这是因为导演李·以萨克·郑和编剧马克·L·史密斯皆注重剧情和人物塑造,坚持让“特效场景服务于电影故事”的宗旨。
片中女主角凯特·卡特有一条清晰完整的成长线,大学时期她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自信能够征服强大的龙卷风。
但在经历了朋友与爱人的牺牲之后,凯特被打回原形,毕业后的5年间她选择了远离朋友和家人,独自前往纽约从事气象顾问的工作。
旧日同伴哈维的出现又把凯特带回科研的前线,而网红泰勒身上看淡生死、无所畏惧的气质,又带给她面对龙卷风的勇气。这两个男性角色都在凯特的成长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帮助她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
到了结尾部分,当5级龙卷风来袭时,哈维和泰勒带领小镇民众躲藏在电影院中,凯特却选择独自驾车驶入风暴中,用她的发明正面硬刚龙卷风。
此时单枪匹马的她显得又美又飒,女汉子气质尽显,与前作中需要男人保护的乔博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更加鲜明的,自信而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是当今世界电影主流。
两年前曾在《沼泽深处的女孩》中成功塑造过“沼泽地女孩”的基娅,如今又在《龙卷风》中展现她温柔而强大的个人魅力,这种强大气场不仅能征服龙卷风,也能征服银幕前的观众。
四、好莱坞巨无霸,国内却遭冷遇,这部投资14亿的大片被沈腾新片完胜
综上所述,新版《龙卷风》相比近年来那些只注重视觉奇观,不注重人物故事的灾难电影,其更加专注于人物成长和剧情本身的精雕细琢。它具备90年代好莱坞优秀电影的质感,且在CG特效的打造上已有质的飞跃,场面华丽且故事给力。
经历过漫威和DC的超英电影时代之后,如今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正回归到传统的科幻片和灾难片的路线上。
《龙卷风》投资高达2亿美元(14.4亿元,IMDb网站数据),比《流浪地球2》的预算还要高出很多,可见华纳下了血本。
因此在故事的编排上,华纳和梦工厂都不容有失,找到奥斯卡大片《荒野猎人》编剧马克·L·史密斯创作剧本,并由凭借《米纳里》一鸣惊人的李·以萨克·郑执导电影。
从成片来看,电影的确是集故事与娱乐性于一体的高分好片,也得到了主流媒体和北美观众的一致好评,其票房成绩也增长迅猛。
然而到了我们内地,却得不到好的排片,上座率也不高,这导致其票房成绩不理想,媒体预测最终只能收获2700万元票房。
《龙卷风》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如今好莱坞电影在我们内地市场面临的窘境。
对比上映14天票房已经轻松超过23亿元的《抓娃娃》,《龙卷风》缺的是那种国产电影自带的“接地气”以及“亲切感”。
在我们国人眼中,曾经的好莱坞大片有一种新鲜感和高级感。其特效技术的先进,整体质量的优秀都清晰可见,对比当时的国产电影,从技术层面到完成度都要高出很多。
因此即使到了2000年后,好莱坞大片在内地仍有广阔的市场,票房也比内地电影要高。但随着我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内地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的这种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如今我们的CG特效技术也在长足进步,与好莱坞电影基本没有太大差距。
以前国人对于好莱坞电影的新鲜感和崇拜感,不知不觉间早已慢慢淡化。
如果说70后、80后对于好莱坞大片有一种情结的话,那作为目前电影院主流消费群体的90后、00后眼里,这种情结已经不复存在,对于他们而言,像《抓娃娃》这样的国产喜剧片更加吸引人。
好莱坞电影毕竟讲的是地球另一边的事,跟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而国产电影讲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自然会带着更多的亲切感,也显得更接地气。
在失去了“新鲜感”之后,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片相比,就显得没有太大的优势,即使质量好,票房也上不去。
这才是《龙卷风》在我们内地不卖座的原因,接下来的《死侍与金刚狼》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希望它能表现得好一点。
总之《龙卷风》是一部带着老派好莱坞灾难片气质的,又燃又爽的好电影,茄哥还是希望它不要被埋没,院线能够多增加一点排片。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发布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