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织汉服学塾:宋代女性妆饰,薄妆、蛾眉与多样面饰
在宋代,社会的精神基石深深根植于理学之中,这一哲学体系不仅倡导尊古复礼与妇德教育,更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理念,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美学观念与艺术创作。建筑领域的白墙黑瓦与木质本色,绘画艺术中的水墨淡彩,以及陶瓷工艺对单色釉的极致追求,共同构成了宋代特有的理性美学。而在女性妆饰领域,这一时代精神同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面妆
宋代女性的面妆,相较于唐代那番浓墨重彩的艳丽风情,展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清雅与素净。她们摒弃了繁复与张扬,转而追求一种名为“薄妆”的简约美学。薄妆之下,肌肤透出淡淡的红晕,宛如晨曦中的云霞,既自然又含蓄。飞霞妆与慵来妆,虽源自前朝,但在宋代女性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前者以浅朱轻点,后者则以慵懒之态展现别样风情。
图源网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檀晕妆”,这一妆饰技巧巧妙地将铅粉与胭脂融合,于面颊中央轻点一抹绯红,随后缓缓晕染至四周,营造出一种温婉而又不失高雅的妆容效果。此妆不仅流行于民间,连皇后也偏爱有加,足见其魅力之深。
此外,辽代契丹族女性的“佛妆”更是别具一格,她们以黄色粉末涂面,既护肤又妆饰,其独特之处令人印象深刻。
眉妆
宋代女性的眉妆,以纤细秀丽、端庄典雅著称。画眉材料上,“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黛”,成为主流。蛾眉作为当时的主流眉型,无论是宫女还是民间女子,皆以画蛾眉为美,其形态复古而修长,尽显女性温婉之姿。当然,除了蛾眉之外,还有一字眉、浅文殊眉、出茧眉、倒晕眉等多种眉式,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女性对于美的多样追求。
图源网络
其中,倒晕眉以其独特的晕染技法,从眉梢或眉心向外渐变,形成了一种自然而又富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眉式虽源自唐代,但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与传承。
面饰
尽管宋代女性在面妆上追求简约与清雅,但在面饰方面却毫不吝啬。花钿作为传统的面饰之一,在宋代依然深受女性喜爱。梅花形花钿(梅钿)以其独特的造型与寓意,成为当时的流行之选。此外,翠钿与花饼等面饰也颇为盛行,它们在女性面庞上点缀出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源网络
更为有趣的是,宋代女性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各种材料作为面饰,如黑光纸剪成的团靥、鱼鳃骨制成的鱼媚子以及珍贵的珍珠花钿妆等。
发式
宋代女性的发式同样丰富多彩,既有承袭前代的遗风,也有独特的创新之处。高髻与低髻作为两大主要类型,分别代表着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审美追求。朝天髻以其高耸入云之势成为贵妇们的最爱;而同心髻则以其简约之美赢得了平民妇女的青睐。此外,芭蕉髻、双翻髻、丫髻、双螺髻、盘福龙髻等发式也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女性对于发式的多样探索与独特创造。
图源网络
发饰
在宋代,女性的发髻艺术既承袭了唐代的瑰丽风韵,又巧妙地融入了许多新颖别致的元素,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审美风貌。发间的装饰琳琅满目,诸如翱翔飞鸾、灵动走凤、镶嵌七宝的翠玉饰件以及模拟自然花卉的冠梳等,皆是当时流行的佳作。这些饰品,以金银为骨,珠翠为魂,精心雕琢成花鸟蝶舞之姿,化作簪、钗、梳、篦,轻轻点缀于发髻之间,增添了几分温婉与雅致。
回溯历史长河,发髻上插梳的传统由来已深,至宋代,虽数量上有所精简,但梳子的尺寸却悄然间膨胀起来,成为了一种新的风尚。特别是宋仁宗年间,宫廷之中盛行使用长达一尺有余的白角梳,与之相配的,是那些高耸入云,可达三尺之长的精致发髻,尽显皇家气派。
珍珠,在宋代被赋予了更为尊贵的意义。宫廷之内,皇后所佩戴的“龙凤冠”,其上镶嵌着二十四朵大小相宜的珠花,与金龙翠凤交相辉映,璀璨夺目;而命妇们则依据品级,佩戴着装饰有不等数量珠花的“花钗冠”,展现了等级分明的宫廷礼仪。
除却珍珠的华彩,宋代女性还偏爱以彩带轻绕发间,更有甚者,直接将鲜花簪插于鬓角,这一风尚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换,春花秋月,各领风骚。然而,鲜花的稀缺与昂贵也催生了假花装饰的兴起,成为当时女性妆扮中的一抹独特风景。
总体来看,宋代的风尚趋于内敛与雅致,女性的服饰妆扮更强调自然与质朴之美,虽不及唐代那般色彩斑斓、变化多端,却也别有一番清新脱俗的韵味。大髻大梳的盛妆虽有所流行,但整体上仍保持着一种淡雅与和谐,面部的妆容亦是如此,虽有变化,却更倾向于清新淡雅,展现出宋代女性独有的温婉与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