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2.7°C-15.8°C
澳元 : 人民币=4.7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分钟测心脏性猝死风险?这个新指标用手表就能测

2024-06-24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心脏病的第一个表现,有可能直接是猝死,每分钟我国至少有一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看起来很健康的年轻人也有风险。为了预防这种意外,准确估计发生风险非常重要。

然而,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一直是个难题,现有的评估方法复杂而且准确度有限。

近期,计算物理学家与心脏病学家的一项跨学科合作,开发出一个有力的新指标。它提高了心脏性猝死预测准确度,而且所需数据非常容易获得,安静测1分钟心率就可以了,这是多数智能手表和手环都能完成的。

心脏性猝死危险但难以准确预测 | pxhere

每个心跳间隔都不同

差异过大过小都危险

这项研究于6月12日发布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临床电生理学(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研究中的心脏性猝死预测新指标,是用来衡量心率变异性的,由芬兰坦佩雷大学的计算物理研究小组开发。

健康心脏不是死板的节拍器,每两下心跳之间的时间长度都有微小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可以用心率变异性来表示。心跳间隔时间越参差不齐,心率变异性越大。这项指标可以通过心电图测量,数值过小或过大都提示心脏异常。三四十年前,研究者就已经发现心率变异性与心脏性猝死风险有关,但心率变异性的常规指标预测作用并不强。

新指标被开发出后,研究者用芬兰心血管研究 (Finnish Cardiovascular Study, FINCAVAS) 项目的3933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了验证。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参与者均于坦佩雷大学医院接受了运动测试,记录内容含有安静状态和运动中的心电图,测试目的包括明确诊断、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以及工作能力评估等。

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心跳间隔变短,间隔的波动性降低 | 参考文献[1]

新指标预测有力

效果还能叠加

参与者们加入研究时平均年龄55.4岁,经过测试和平均8.3年的随访后,共378名参与者死亡,其中77人为心脏性猝死。

对比其他原因死亡或随访结束时生存的参与者,心脏性猝死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降低,在各项指标中,新开发的指标DFA2 α1差别最大,特别是在安静状态下。DFA2 α1每降低一个标准差,参与者心脏性猝死风险升高1.4倍。其中一位研究者Teemu Pukkila描述,心脏性猝死高风险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与健康心脏在运动中的表现类似。

而且,即使考虑了其他已知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因素,DFA2 α1仍然可以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除心率变异性外,这项研究中影响心脏性猝死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及心肺适能等。去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后,DFA2 α1仍然与心脏性猝死相关,也就是,DFA2 α1的作用可以与常用指标叠加,提高现有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变异性的新指标DFA2 α1越低,心脏性猝死风险越高。三条垂直虚线分别表示DFA2 α1前25%分位数、中位数和75%分位数 | 参考文献[1]

常见又难救

如果心脏性猝死可用手表预测

心脏性猝死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占20%,在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中占50%,一旦发生,只有10.4%的患者可以经抢救存活至出院。而猝死发生突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打击可能是灾难性的。

想要避免悲剧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预测出危险,并通过调整生活运动方式、药物或手术预防心脏性猝死。但目前,心脏性猝死的准确预测非常困难。相对准确的方法操作复杂,如运动测试和电生理检查,简单方法则准确度有限,通常在心脏已经出现明显异常后才能警示风险。

新开发的这项指标,预测效果还没有在普通人群中得到验证,目前还无法使用。但它在识别高风险方面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还可以直接集成到智能手表或手环的应用当中,也许未来可与其他指标结合,让我们在家就可以自己测量,及时化解危险。

参考文献

[1]Hernesniemi JA, Pukkila T, Molkkari M, Nikus K, Lyytikäinen LP, Lehtimäki T, Viik J, Kähönen M, Räsänen E. Predic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With Ultra-Short-Term Heart Rate Fluctuations.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24:S2405-500X(24)00296-2.

[2]Ha ACT, Doumouras BS, Wang CN, Tranmer J, Lee DS. Prediction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Review of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Risk Factors. Can J Cardiol. 2022;38(4):465-478.

[3]Orini M, van Duijvenboden S, Young WJ, Ramírez J, Jones AR, Hughes AD, Tinker A, Munroe PB, Lambiase PD. Long-term association of ultra-shor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Sci Rep. 2023;13(1):18966.

[4]Yan SP, Song X, Wei L, Gong YS, Hu HY, Li YQ. Performance of heart rate adjust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23;23(1):144.

[5]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科学出版社. 北京.

作者:代天医

编辑:odette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