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森严的等级,从“慕容复”的一份盒饭上,看得明明白白
最近,一位网友对曾扮演过慕容复的演员张国强做了调侃:慕容复已经从追求复国,到有个工作盒饭了!
视频中,张国强不仅向大家安利他剧组的盒饭,并直言“有工作餐,证明我有工作可做,还能省菜钱”。
对影视行业工作者来说,“盒饭”或者“便当”,是个十分熟悉的词。
因为行业性质,剧组都会解决演员的食宿问题。
但张国强或许不清楚,并不是所有剧组的盒饭,都会包装成这么精致的样子,并提供六七种可选的口味和菜肴,供演员选择的。
各行各业都有十分森严的等级,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这种区别更甚。
大多数情况下,从一份简单的盒饭上,就能看到一个演员在剧组中的地位,甚至能反应出,娱乐圈悬殊的身份差别。
盒饭,早就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餐食保障,它是地位的标尺。能吃上一顿精美的盒饭,也成了那些怀揣梦想的横漂年轻人,穷其一生的追求。
在剧组,并不是所有演员都吃“盒饭”,剧组负责后勤的生活制片,一边会按照演员的身份及人数,准备特定的餐食。
而我们所说的“盒饭”,已经默认它是剧组最底层的演员,也就是群演们和工作人员的餐食了。
这些盒饭,其实并非张国强说的那般“美味”,因为盒饭基本都是大锅饭,也做不到营养均衡卖相好看。
好一点的剧组,会给群演们提供一荤两素,这些荤菜,很多都是“伪荤菜”,也就是说,菜里所谓的肉,也就几片大白肥肉,沾一点油水而已。
盒饭本身吃起来并不美味,只能充饥,经费条件好一点的剧组,会给群演们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肉菜,有时候还会配鸡腿或者炸鸡等,但这样的餐食标准,在整个横店甚至行业内,都是凤毛麟角。
之前《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剧组工作餐,就被传出十分“豪华”,群演们吃的很好,是有真荤菜的。
一般盒饭中,最常见的菜是土豆丝,炒豆芽,炒白菜或莲花白,豆腐之类的。即便是这样的饭,也是按照一人一餐的标准供应的。
这对于那些在剧组从事重体力活,或者需要付出体力劳动如拼杀、冲刺、奔跑的群演们来说,往往是不够的。
大多数群演,在忙碌一早上之后,中午饭很可能吃不饱,他们也只能多要一些米饭,或者多喝点菜汤。
群演盒饭的运输,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用保温桶运送的大锅饭,运到地方上,再由工作人员分发到每个演员手中。这种饭量大管饱,但口味一般,打多打少,全看打饭人的性格和脸色。
另一种,是从外面订购,早已打包好,直接运送到剧组,一人一份的包装快餐。
虽然很多剧组宣称,群演的盒饭标准不低于35块一份,但从盒饭质量上看,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这也让整个剧组中负责订饭打饭的工作人员,成了一项肥差。
曾有业内人士在社媒吐槽,一个剧组负责订餐的工作人员,拍完戏后的油水,都够买一辆新车了。
这种话半真半假,但负责生活后勤的岗位,事多且杂,但油水是很丰富的,而且权力很大,群演们一般都不敢得罪。
这一点,其实香港电影情节里,有很多场景能反映出来。
《喜剧之王》中,尹天仇因为拍戏耽搁全组赶工进度,就被吴孟达饰演的工作人员刁难,他宁可丢掉那个盒饭,也不给尹天仇吃。
这种现象,就是当时剧组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盒饭”还是“便当”,无论在内地电影文化,还是香港电影文化中,都是“底层”的代名词。
星爷就特别喜欢拍盒饭情节,《长江七号》中,就有他饰演的农民工在大楼楼顶狂炫盒饭的场景。
《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咖喱辣椒》里的招文强,都有通过盒饭,反应角色本身窘境的场景。
内地电影里,《我不是药神》中王传君顶着一头邋遢的长发,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盒饭的场景,已经成为影史的经典片段之一。
“盒饭”的窘迫,不仅仅在餐食质量本身,很大程度上,还因为用餐环境,本就没什么尊严可言。
如果在横店这样的影视城,其实还好,尤其拍宫廷戏,群演们可以在建筑或阴凉处用餐。
但如果拍野外戏,尤其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那吃饭这件事,就变得很难。
一般剧组,不会给群演提供桌子椅子,基本就是席地而坐,或者蹲下来直接吃,有些年纪大或者身材肥胖的群演,吃一顿饭都会满头大汗。
也是因此,场地内一些可以放盒饭或者搁置东西的地方,就变得十分抢手,需要及时“占领”。
有群演会占领剧组公车的踏板,有人会挑选有高低差的各种台子,更有甚者,会选择剧组垃圾桶的桶盖,将饭放在桶盖上吃。
很多时候,连续工作劳累的群演,根本顾不上干净卫生,怎样以最舒适的姿势吃饭一顿饭,才是他们首要需要考虑的。
所以,一个剧组中午用餐的场景,看起来既拥挤又辛酸。
如果一位父亲或者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为了挣钱过这样的日子,肯定会心中泛酸眼里泛泪。
但没办法,比起很多吃不上饭的职业,这已经很好了。
当然,上面的这一切,都是“群演”的待遇,群演是整个剧组中,地位最低的演员,所以他们的待遇,自然也是最差的,温饱已是最高标准。
可其他有名气的演员,或者明星,待遇就大不相同了。
现如今,张国强不算是一线演员,但有身份有作品,所以剧组给他的待遇,是中等水平的。
像他这样,可以自行挑选口味、包装精致的所谓“盒饭”,在剧组中,其实叫“特餐”。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特餐”是区别于“大锅饭”的,虽然比不上饭店里的小炒美味,但一般都是色香味俱全,可以按照演员的口味和喜好挑选的。
特餐一般供应给剧组有身份的演员以及一些特殊演员,也会根据演员的年龄身份等进行定制。
比如:有些剧组有小朋友,就必须要提供特餐,但大多数,都是给那些四五线小演员提供的,他们或许有一些名气,需要与群演区别对待。可又达到不到明星的标准,就只能为他们提供“特餐”。
吃特餐的演员,工作环境都比较舒适了,很少会遇到群演的窘迫和尴尬。
餐食也可以任意挑选,大多数不限量,有的还会供应饮品、牛奶和水果。
如果剧组是一座等级森严的金字塔,那群演无疑就是最底层的劳碌者,吃特餐的人算得上中层,而处在金字塔顶尖的,自然就是我们熟知的明星们了。
有不少人看到过明星在社媒晒出与剧组演员蹲在一起吃盒饭的场景。
一般一个剧组百十来号人,明星会有三位到五位,这些明星们的餐食,会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需要剧组按照明星的要求来准备,有的明星因为要减肥,有的有忌口,有的有特定的饮食习惯,所以需要特别定制。
这一类“盒饭”,一般种类、口味多样,甚至可以“点菜”,比如想吃火锅,烧烤,米线,麻辣烫,只要有要求,基本都会满足,一顿饭也不限于一种。
即便是吃菜,也是现炒现做的打包菜,饮食标准要比群演好太多。
有的戏在城市或者影视城拍摄的话,明星们也会直接去当地的饭店或有名的餐馆,跟导演副导演一起下馆子。
他们基本不用考虑用餐的环境,即便剧组在野外,也会有保姆车随行,用餐环境相当舒适,冬暖夏凉。
即便没有保姆车,最次也会在导演的帐篷或临时房间里,绝不会风吹日晒。
另一种,是明星自带的餐食。
大多数明星,都不太愿意吃剧组准备的饭菜,他们中不少人会自带餐食。
至于这些餐食是否自费,就不得而知了,但自带的饭菜,肯定是最为可口和美味的。
跟各行各业一样,剧组里,身份地位等级,是十分森严的,这种森严体现在方方面面。
但从一份盒饭上,就能明显看出这种差异。
我们常用“领盒饭”表达一个角色演员的“下工”或“杀青”。
可悲的是,领盒饭这种场景,也仅仅适用于底层群演而已,对明星来说,他只是奔赴下一个片场,继续自己的演绎生涯。
能真正和群演们打成一片的演员不多,但相较而言,港台的明星们,在工作方面,的确要比内地明星更为亲民。
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是刘德华。
拍《失孤》的时候,为了塑造好人物,刘德华将自己折磨得不成人样,每天风吹日晒。
即便是吃盒饭,他也和群演们一起吃“大锅饭”从不自己开小灶,刘德华排队打饭,蹲在墙角吃饭的视频到处流传,观众也为这位高风亮节的天王巨星频频点赞。
另外,港台明星们有随剧组吃盒饭的传统,因为拍戏节奏紧,他们平时又很少带团队出行,所以饮食住宿,基本上和剧组人员没差别。
吴彦祖光膀子吃饭,廖启智坐在道具箱子上大快朵颐,成龙席地而坐就餐,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不过,除了这些年流量小生们拍戏比较矫情之外,很多老戏骨,也从不在片场搞特殊。
吴京在排《战狼2》的时候,几乎投入了整个身家,为了拍好戏,他也常常顾不得吃饭,拍戏间隙在路边扒拉两口就马上开工是常事。
赵本山拍戏的时候,也很少搞特殊,基本是和群演们一起,有什么吃什么,也从不挑食。
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大家演戏没什么架子,但近些年,明星的地位被越捧越高,吃一顿盒饭,也开始吃出了优越感。
也正因为这样,内娱有不少明星, 已经远远脱离了大众,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也导致他们对角色对剧情的理解,越来越悬浮。
在《周处除三害》中,阮经天一个吃盒饭的戏,让人一眼万年,有那种最为淳朴的真实感。
可在演技综艺《无限超越班》中,我们的所谓明星们,连基本的吃饭,都要端着架子,实在是让人费解。
一份简单的盒饭,早就不是早晚解决温饱的餐食。
它是剧组的地位参照物,也深深撕开了娱乐圈明星们的遮羞布。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自己的演员,能够放下架子,真正到群演里去,体会人生百态,演出真正的群众生活。
这一天或许很远,但番茄君依旧相信,它迟早都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