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央视,还有多少“国家宝藏”等待挖掘
前两天还在和朋友聊天,说最近不缺剧看,但缺点类型丰富的综艺追。
这不,央妈今天就发了一个新的文艺片单,直接就是一个大上新。
看了一圈,片单信息量很大,里面既有熟悉的ip《国家宝藏》,也有不少一看就有点意思的新玩法。
果然,央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央妈开大,各个赛道都承包了
这个片单丰富到什么程度呢,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综艺届的“满汉全席”。
众所周知,咱央妈的喜好一向是很“大”,要题材范围大,也要主题立意宏大,在数量上也要足够多才行,体现到片单上就是对题材的“鲸吞”。
像片单里的“大会”含量就多到超标。
光是歌舞曲艺这一块儿,就有《沸腾的音符——中国唱作人大会》《花开四季——中国民族舞蹈盛典》《金声玉振——中国器乐大会》。
除了传统曲艺,还有工艺美术大会、街舞大会、杂技大会、播音主持大赛……各种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大会,央视都打算开一遍。
其他平台很少有这样选题的,因为观众的喜好其实是比较固定的,哪些题材会有更好的效果,哪些题材会更好做,平台其实心里门清。
但这种“广而全”恰恰就是央妈平台优势带来的题材优势。
看发布会的时候,我就明显感受到,央妈的注意力是不一样的,它更广阔。
比如它关注了众多更贴近普通生活的内容。
有跟随奥运周期的《奥运动起来》,让奥运冠军带着大家一起感受运动的魅力;有关注传统服饰的《衣锦天下》,在汉服成为流行热门的当下,对传统服饰做一个更深入的解读。
运动和服饰,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一些特别的意义,只有当它们聚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文化侧影隐现其间。
它们不一定是平台偏好的题材选择,但在央妈的视角里,因为根植于生活,反而更有挖掘的意义。
同样的,除了普通的生活,片单里也关注着广阔的地域。
像舞蹈类节目的推介环节,来宣传的老师们正是各个民族和地方的代表,他们带来具有地域元素的介绍和舞蹈,节目气质从服装差异上就可以预见。
这种题材广阔的好处是,它带来更多的公平。
热门的街舞和冷门的杂技在这里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流量而有所偏爱,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本是枯坐坐冷板凳的领域得以走进公众视野,在聚光灯下发出自己的光彩。
像之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传统匠人,因为这个节目,他们走入了大众视野,甚至带动着不少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还有我们之前写过的《拿手好戏》,在传统戏曲中搞融合电音的年轻人,不是什么离经叛道,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再发展。
让小众被看到,为热爱赋能,这是央视做区别于别的平台的大格局。
文化类综艺天花板,能拿捏的不只是文化
过去很多人对央妈有一点“刻板印象”,觉得央视擅长的综艺,只能是文化类、知识类的综艺节目。
央妈确实是这一个赛道的个中好手,从古早的《开心辞典》到后来的《中国诗词大会》,再到当年横空出世的《国家宝藏》,在拿捏文化内涵这点上,确实是“顶流”级别。
尤其是《国家宝藏》,第一季横空出世时,大家都没想到文物居然还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讲述。
那一年,不少文物成为了国人心中的顶流热门,千里江山图和妇好鸮尊的故事再次家喻户晓,不少艺人也在央妈的镜头下留下了自己古装最美的样子。
这种“出手就顶流“的能力,一方面得益于在这个国风复兴的时代里,璀璨的传统文化确实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另外,就是央视身为”国家队“拥有的切实资源优势,不少文化大咖、专业学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技术支持,使节目设计编排有了坚实的基础,央视的高端媒体人才打这种“富裕仗”还是很过硬的。
央视能做好文化综艺,不意味只能做文化综艺。
《你好生活》是央视的一档慢综,参与嘉宾基本都是央视的主持人,比如大家熟悉的撒贝宁和小尼,他们在节目里搞起团建,展现了轻松有趣幽默的另一面。
“凡尔赛群聊”这段属于是我不管看几遍,都会被戳中笑点的名场面。
在这一次的片单里,同样也体现了对节目深度的关注。
《唱作人大会》和《民族舞蹈盛典》都明显地体现了掐尖的思路,对于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类目,央视惯例就是“你们打出最强的来见我”,然后观众看神仙打架……
而在那些相对狭窄的垂类,央视会更倾向于输送流量和融媒体赋能。
还是拿《衣锦天下》当例子,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关注的对象很“正统”,是中国传统服饰,但汉服如今也正是年轻人里的新潮流,有着非一般的关注度。
有广度也有深度,能做好文化类,也能在其他领域开疆拓土,才是央视出手必定精品的原因。
还有多少“国家宝藏”等待挖掘
当然了,我从不怀疑央妈的质量,不过如果非要从这个片单里选最期待的三个,我的选择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反差。
第一个当仁不让还是《国家宝藏》,题材红利+顶级制作让这个系列成为央视的王牌ip之一,每一次与观众重逢都让人化身四郎,问它“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历史的厚重不仅是国家的文化财富,也是文艺事业取之不竭的真正宝藏。
第二个则是《国风超有戏》,它是当下时兴的国风题材,很像之前《拿手好戏》的进阶版。
这几年音综太多,不是歌手交流大会就是翻唱pk,其实很想看到一些不同角度的内容。
这档节目就是把百余位国风音乐人汇聚在一起,以戏曲为主题进行戏歌创作,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后还会选出最好的作品,收录进一张“金唱片”里。
将传统的艺术,以新的歌者和新的表达,实现与当下观众的心灵共鸣。
这是文艺的本质,也是文艺节目应该去追求的“高度”。
最后一个是《文艺里的新中国》,一看就是只有央视能做的“大项目”,主题本身就足够令人期待。
如果将新中国历史上的75部艺术作品视为75个凝固的历史时刻,那么回闪这75个瞬间,就是在回顾中国人民一路走来的历史。
这种宏大叙事的回归,让人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主旋律配方,久违的真情实感,加上新的技巧和制作技术,让这一段文艺作品中的历史引人入胜。
敢于铺开如此恢弘的故事背景,去讨论当代中国的历史与文艺的关系,《文艺里的新中国》显然是整个片单里具有战略意义的节目。
以“纪录片形态”为辅助,人们关于艺术作品的记忆与情愫,会天然形成一种共鸣,让宏大的故事有血有肉,这样的节目令人分外期待。
其实在整个片单里,可以窥见一种运营有序的庞大系统:聚合资源、追求高度、创新驱动、捡拾情怀,这些部分如齿轮一般相互咬合,相辅相承。
除了文物,这个国家还有许多别的宝藏。
散落在江湖之间的美景、藏在节日之中的古老习俗、年轻人舞动的身姿和他们纯粹的热爱,以及我们整个国家历经坎坷走过的路上某些珍贵的瞬间……
吉光片羽珍同璧,而文艺的使命正是将这些宝藏的美好呈现在人前。还有更多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恰如还有更多朝霞,尚未点亮我们的天际。
E姐结语
在赛博时代里,既保持热度又保持格调地讲中国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拿准这个平衡需要千百次的实验,也需要对大众情绪的敏锐感知,在《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之前,没人觉得冰冷的文物故事可以牵动这么多人的心;《中国诗词大会》成为横跨老中青三代的爆款之前,也没有人会觉得一档背诗的节目,能引发人们的文化共鸣。
就像《主持人大赛》,它是央视自己的一档补充选拔主持人节目,却因为高质量高水准,反而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学说话的“考编考公必看”。
你看,题材本身其实并不具备什么局限性,当内容足够优秀,质量会让节目杀出重围,而这,恰恰也是央妈最擅长的一点。系统化、体系化的内容聚合,本身就是属于央妈的平台优势,广阔的文化视野,更能让它关注到那些相对狭窄的垂类。
这次的片单,也是再一次的例证,央视从不执着于制造爆款,从文化和内容出发的思路,或许才是央妈永远能走在前面的原因。
今天的深夜话题:
你期待央妈的哪一部综艺上新?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