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杨紫琼的演技就对了
1933年,葛丽泰·嘉宝演《瑞典女王》大获成功。
上映后,各路影评人和观众都叹服于影片结尾她的精湛表演。
大家长篇大论,在她眼里看到了许多东西。
但后来,导演很不给面子地打碎了大家的"自作多情"。
导演承认,当时拍摄时自己和嘉宝都拿不准这场重头戏该如何表演,于是,他们决定:
什么都不演。
为什么忽然提如此古老的故事?
缘起近来最振奋事件——杨紫琼获封奥斯卡影后。
Sir再回看曾带她闯奥的《卧虎藏龙》,发现了与嘉宝完全相反的情况。
杨紫琼的表演,可以说接近100%,饱满、热切,但对她角色的塑造,视听语言却朴实到近乎为0。
以至于提到《卧虎藏龙》,几乎所有人都习惯性略过她。
想起的都是章子怡和周润发尚有"竹林打斗戏"、"湿身喝雨戏"这些情节。
玉娇龙是天纵英才,李慕白是一代宗师。
只有俞秀莲,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没有她,《卧虎藏龙》的故事便失去了真实的根基,变成一阵幻影。
比起玉娇龙和李慕白的快意任侠,俞秀莲才是江湖精神的真正践行者。
01
谁压抑她
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这么形容杨紫琼:
戛纳影展有个外国作家告诉我:"俞秀莲一出场,望着李慕白,那一个眼神、表情,就道尽她为他压抑了多久。"
在演戏方面,杨紫琼是我见过的一个特例。从影多年,可是没演过什么好戏,所以都已经是大明星了,可是还有那份纯真在......她有如孩童般的纯真、好奇,她一辈子好像就为了等待俞秀莲这个角色。
压抑,是俞秀莲的底色。
不善言辞的俞秀莲眼里藏着一团火。
俞秀莲出现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往上的摇镜头,摄像机从杨紫琼的膝盖,滑过正在叠衣服的手,最后才出现她惊讶又期待的脸。
对俞秀莲来说,她的工作属性(叠衣服)是先于她的情绪属性(表情)的。
手里的活计是第一位,自己的感受永远放在最后。
微妙的是,当李慕白走进俞秀莲家,此时用的是个下降镜头。
从屋顶高处,降到李慕白个人,最后拍他走进一重重门框。
△ 说的还是"家里"
不要小看镜头语言对人物的暗示。
下降镜头,通常的情绪是否定的、消极的。
当李慕白走进被重叠的柱子框住的俞秀莲家,商量起自己悟道不成功的事时,他们的人生就已经不可抑制地开始下滑。
并被情欲和自己的性格弱点死死框在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
而等下个镜头俞秀莲再出现,她换了身衣服,像少女一样着急地转进房间,但在进屋的那一刻,又立马放慢脚步,恢复矜持。
她心里、眼里的火焰快要喷薄而出,但都被理智压下去,重回老友的礼貌。
一个开场,就给俞秀莲定了调。
往后,她脸上多次出现这种欲言又止的表情,满腔的爱意一次次被压抑住。
是什么让俞秀莲"压抑"?
在原著小说中,可以说是封建礼教。
具体一点,就是俞秀莲的未婚夫孟思昭,是李慕白的铁兄弟,还为了救李慕白而死。
这种情况下,李慕白怎么能做出"娶兄弟之妻"这种不义的事情来?
但李安《卧虎藏龙》的改编,已经置换了内核。
比如玉娇龙跳崖,原著很简单,她逃婚,父亲蒙羞,母亲气得重病。
听说有个山崖很灵,跳下去能够心想事成,为了让母亲好起来,她就去跳了。
是尽孝,也是赎罪。
但这种这么过时的人物动机,现在的观众怎么还能共情,更别说让西方观众理解?
这绝不是李安要讲的故事。
同样,压抑俞秀莲的也绝不仅仅是"封建礼教"那么简单。
首先她是个江湖女子,规矩本来就没有玉娇龙这样的大小姐多。
然后,她经济独立,当家做主。
俞秀莲父亲、镖局原掌门不久前离世,她接管了镖局生意。
而这镖局的规模,是大到能和贝勒爷这种皇亲国戚交上朋友的程度。
按理说,她本可以比玉娇龙更敢想敢为。
假如说是父亲强行把她许配给谁,俞秀莲未必不敢反抗。
她的隐忍不代表她的怯懦。
而是因为——
人可以反抗压迫,却无法反抗爱的糖衣炮弹。
父亲,不是个坏人,把镖局留给她;
未婚夫,虽然耽误了她,但也是个光明磊落的好人,她不恨他;
贝勒爷,关心她和李慕白……
所有的关系网,并没有剥削压迫俞秀莲。
这也让俞秀莲更无法越雷池一步。
更关键的。
这束缚她的道德也好,江湖规矩也罢,本身就是她认同、热爱、拥护的,是她的价值归属。
她如何反抗?
走江湖 靠的是人熟 讲信 讲义
第二个问题更加明显,在影片前半部分,她对李慕白的感觉一直处在"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我"的纠结和摇摆中。
一个细节:
当贝勒爷跟她说,不好意思的话他去问李慕白,问他到底对俞秀莲什么感情。
此时她的表情,不是兴奋也不是期待,而是担忧。
因为那时,她确实不知道李的心意,或者隐隐约约知道,但不确定,所以一直小心翼翼。
再一看,李慕白确实也表达隐晦。
一时说:"我以为……(我们)讲好了的。"
一时又握着她的手真情流露。
镜头切到俞秀莲,表情是迷茫、惊喜。
有必要把自己憋成这样吗?
可事实是,俞秀莲的性格不会这样做,如果她去问、去争、去抢了,那她就不是俞秀莲,而是玉娇龙了。
她不是玉娇龙,也不会向下兼容变成玉娇龙。
两个女性就像上下翻转的镜像。
她们的关系表面上看是情敌,但往深挖更是精神上的"母女"。
02
母女
一个Sir看第一遍时相当迷惑的问题:
俞秀莲什么时候发现玉娇龙不对劲?
就在第一眼。
人的直觉有时出奇地精准,尤其是俞秀莲这种经历世事且洞悉人性的江湖大姐大。
初次见面,她就发现玉娇龙是并不循规蹈矩的官家小姐。
妙龄高官家的少女,敢独自闯进外人家的会客厅——这是男性权力场域。
一则故事的主人翁,误入、闯入什么场域,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情节暗喻。
下一个镜头就是俞秀莲打开青冥宝剑盒子,给她耍弄演示。
中间的省略,按照两人的性格,我们也能脑补出来:
依俞秀莲的性格,她是不会主动炫耀的,除非是架不住玉娇龙硬要看的撒娇。
从俞秀莲的角度看,她的这份好奇不同寻常:
娇娇弱弱大家闺秀会对宝剑感兴趣?
这个玉娇龙,不简单。
见面完,李安特地给了俞秀莲一个近景镜头:
那时她脸上的表情,是担忧。
而影片另外一个精妙之处,在于连打斗都在表达。
两人第一次交手武打戏。
有个动作反复出现:
俞秀莲不停把玉娇龙往下拉。
还大喊着"给我下来"。
一方面,这当然是说玉娇龙轻功很好,俞秀莲急着把她捉拿归案。
另一方面。
这其实也是两人关系的暗喻;
她在一次次帮助心浮气躁的玉娇龙踩到实地上——
犹如位真正的导师。
有一情节Sir颇有感慨:
俞秀莲送完镖,路上看到卖武艺的小女孩,深深地看过去,接着一脸凝重。
她看到的这个小女孩,不是实体,而是一个概念性人物。
她是俞秀莲,也是玉娇龙,是所有"江湖中的女子"。
她的母性和责任感不自觉让她开始帮助玉娇龙。
一开始,她早已怀疑玉娇龙就是偷走青冥剑的贼,但却百般维护,甚至宁愿在李慕白面前撒谎。
后来蔡九身亡,玉娇龙的身份呼之欲出,俞秀莲才亲自敲打她。
另一个小细节,在商讨这件事时,李慕白激动地现在就要讨个说法,贝勒爷沉吟没想出主意,只有沉稳的俞秀莲想到了两全办法,既不伤害玉大人面子,又能验证猜想。
可最终,她依然没有揭发玉娇龙,怕毁了孩子,更怕连累她爹。
此时,俞秀莲预感到两人要退出江湖的计划即将泡汤——李慕白破例要收玉娇龙为徒。
她第一次露出着急的神色。
和玉娇龙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们是情敌、是计划者与破坏者、帮助者和蔑视者,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对立的。
可就算这样,当玉娇龙来找她帮忙,她还是以最大点诚意包容她,给她建议。
奈何天上的毒.龙怎会听从人间的劝告。
一场打斗在所难免。
这场对决也有意思。
玉娇龙用剑,剑剑下死手,俞秀莲用上十八般武器,每次都避开要害。
最后,俞用断剑点到为止,玉却不讲武德继续攻击。
这也是两人最大的区别,俞秀莲恪守规则,玉娇龙却一意随心。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俞秀莲习得超越的宽容,玉娇龙进入无边界的深渊。
最后,俞终于放弃所有规则和道义,不顾一切亲上了临终前的李慕白;而玉终发觉,所谓"自己的心意"其实只是一片虚妄。
以结果论,俞秀莲这个母亲和导师似乎失败了。
但从过程来看,玉娇龙又以片尾中的纵声一跳反证了俞秀莲的"正确":
人性的自由本质上是一场欲望的肉搏,伤人或伤己,无牺牲不自在。
真正的慈悲,是压抑本我的受难。
Sir重点细看杨紫琼当年的表演,不难发现这位打女出身的女演员惊人的表现力,准确又不呆板。
全程台词虽少,平静外表下内心的波澜起伏全靠眼神和细微到不易察觉的面部细节来传递,是非常考验演员的理解力和共情力的。
如果杨紫琼当初还在延续大多数流程上香港动作片、警匪片的表演路数,可想而知,就是神情翻飞,成了荒腔走板。
从这一点来说,李安识别好演员的功力果然世界一流,也可以说杨紫琼并非近期一些评论所说,天赋和悟性比影坛好姐妹梅艳芳、张曼玉欠缺。
《卧虎藏龙》中,她的表演高级之处放在今天看都是异数。
03
自己是最好的老师
《卧虎藏龙》结尾处的经典哭戏,本可以有拿下小金人的实力与傲气。
李慕白奄奄一息。
俞秀莲抱着他拥吻,哭得肝肠寸断。
这场戏拍完,李安在监视器后跟着杨紫琼满脸泪光。
李安哭的是拍摄过程中一堆苦水的共情与感动。
杨紫琼哭的是这些年不为人知的辛酸。
拍摄这一幕时,她左腿膝盖的两条大韧带扯断了。
她坐在一个木盒上,膝盖不能弯曲,绑在一个架子上,镜头只能拍脸部近景,周润发假装让她抱着,实际上她背后撑着一根柱子。
俞秀莲的爱不能够表露出来。
等了这么多年,等到的却仅仅是一个拥抱。
杨紫琼能够了解,那种只能在不被人看到的地方独自较劲的感觉。
当年,《卧虎藏龙》横扫奥斯卡9项提名,包括最佳外语片,但唯独没有得到一个表演奖的提名。
提到这个话题,杨紫琼也难掩失落:
你会说那是因为他们只想要美国电影,但你看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不是一部美国电影,还是被提名最佳影片,还获得了9项大奖。我现在回头看,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只是提名最佳外语片,为什么会有所不同?为什么连考虑都不考虑呢?是的,《卧虎藏龙》的确拿奖了,但是不知怎的......我不太明白。
好在,《瞬息全宇宙》成为一种久违的补偿、嘉奖,想必大家最近这段时间也温习了好多遍关于杨紫琼如何打拼、坚守的细节。
Sir就不继续赘述了。
杨紫琼拿奖之后,微博上出现了不少猜想,那就是好姐妹的反应。
一个是已故的影后梅艳芳,一个是息影的影后张曼玉。
网友调侃说,前者若在世肯定豪爽大笑,撺掇姐妹端着酒杯打了一圈又一圈;而后者呢,想必就很淡定,只有一种情况能刺激到玛姬,就是杨紫琼拿下格莱美奖。
都付笑谈了。
资深影迷恐怕都忘不了姐妹三人的同框场面,杜琪峰执导的《东方三侠》,高概念设定早于《霹雳娇娃》好几个身位。
刚才也提到过她们三人表演风格的比较,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杨紫琼特别像是吃苦耐劳,有点笨拙的"好学生",而另外两个呢,都是机缘契合被激出澎湃的灵气。
梅艳芳靠的是江湖经验,一个"如花"加上死党哥哥,张国荣无私地抬轿子,就把自己年少早熟的心酸转化成女鬼的哀怨,加上分寸感极好,职业讨好的"媚态",打造出让观众又怜又敬的磁场。
本来,如花的成功让梅艳芳差一点就顺拐演另外一个苦命伶人阮玲玉的,当然最后落到了另一位好姐妹张曼玉头上。
花瓶出身,其实也是笨笨的,仗着胶原蛋白的天真赢得不少机会,但是被王家卫看出肉肉的稚气里有不同绝大多数港女的疏离感,跟梁朝伟相得益彰,原来他们都是离异家庭出身,张曼玉很小就在英国读书,都培养出社恐的个性。
张曼玉绝大多数经典角色跟好搭档梁朝伟如出一辙在给"孤独"二字写注脚,被辜负、被错过,被命运摆弄过好几回。
如今,梅艳芳和张曼玉本人的命运走向又何尝不是江湖女子、社恐少女概率很高的归宿。
所以不难看出,杨紫琼的表演跟她们就是三座互相守望的山峰,形态不一而已。
一致的海拔换个词说就是:
自己。
杨紫琼富豪家庭的出身,无论是读书、选美还是出道,都是合乎最自洽的曲线轨迹。
在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样——价值感。
这种价值感完全不需要别人去赋予,是发乎自然的要求,为此杨紫琼的韧性、意志力都能源源不断地涌动、供给。
岔开一小会,如果真要说诚惶诚恐、得失心过重,只能下笨功夫去获得肯定的人,在《卧虎藏龙》拍摄期间其实并非杨紫琼,反而是章子怡。
辈分不一样,状态不一样,性格更不一样。
"东方三侠"都是从"自己"生命地里发力,并最终回到了最玄妙、也最恰当的位置,起点又成了落点。
整个过程之所以让很多影迷津津乐道,不会厌倦的原因是,她们做自己,与流量无关,与奖项无关。
现在再看内娱的女演员群体,好演员不少,Sir也认认真真写了一些。
但总觉得欠缺了一些,现在提到"东方三侠"以及重新评价还在演的杨紫琼的演技,就恍然大悟。
这些女演员都成了"散点",再璀璨的星光因为环境的不兼容性而被扭曲、折射,总会一次、几次做不成自己的时候。
袁泉被滤镜抹平了质感,《玫瑰之战》
郝蕾鲜少有担当女主角的大银幕作品,现在更多地是成为表演老师,最新消息是她要在指导吴谨言。
姚晨这两年转战幕后做监制,帮扶新导演。
还有周冬雨发言说是"中国电影最好的十年",可就是有一批演完、杀青的电影还在等排号。
马思纯被人盯住体重、章子怡被盯住时装周的咖位……
她们能做自己吗,敢做自己吗,有人愿意给机会请她们做自己吗?
最火的表演指导张颂文说,很多演员搞错了以为表演要的是准确,但其实越是准确的表演反而是不准确的。
好的表演都应该来自于当下自己的本能。
一瞬间的光彩是做自己,而更长时间的荣耀也是来自于对自己的尊重和坚持。
回到《卧虎藏龙》,我们何尝不可以理解成为两个女人关于"做自己"如何用肢体、刀剑进行的机锋辩论。
Sir还是不改结论,俞秀莲和玉娇龙、克制和放肆,从来都是自己选的,所以在光影中都获得了永恒,至今回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