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分,我想喷的脏话这剧里都有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
距离《爱,死亡和机器人》上映已经 5 天了。
520 当天,我放弃了在院线观看爱情大烂片的机会,宅在家一口气刷完 9 集。
从深海到太空,从小鼠到巨兽,从喜剧到惊悚,去掉片尾字幕 2 分钟,这一季最短的一集只有 5 分钟内容。
精炼简短的剧情,包含着关于爱、死亡、未来机械的种种宏大命题。
闭上眼就是对生命存在的思考,这部剧看得人横竖睡不着觉。
除了思考如何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写完这篇文章,我更惊叹于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
大部分观众都在剧中找到了又丧又解脱的 " 爽 " 点。
《爱死机》从来都不是悬浮在高科技大制作层面的未来科幻动画。
它满屏都诉说着困窘的现在,引人联想悲观的未来。
所以观众们追剧的逻辑也很简单:《爱死机》能跟你一起,痛骂这个烂透了的世界。
既然很多人赞同把《爱死机》改名为《死机》,那就先聊聊 " 爱的消亡 "。
不得不说,现在的爱越来越复杂了。
两年前网友们在 12*12 的表格上找到自己和爱人的星座,赌二个星座的交汇处写的是在一起还是分手。
今年就开始流行 mbti16 型人格,外向还是内向,情感还是理性,过程还是结果,每一个字母都有严格的意义和搭配理念。
还有专门分析爱情状态的,回避型依恋,疏离型依恋,焦虑型依恋 ......
《爱死机》第九集《吉巴罗》,折射出大家恐惧 " 爱 " 的原因。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片神秘的水域。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女妖和一个失聪骑士产生关系,引来相互杀戮的故事。
女妖选择骑士,是为了原始的性的欲望。骑士接近女妖,则是出于对她高贵身价的考量。
光是视觉上的呈现,就能证明二人的关系中包含着爱。
塞壬女妖对失聪骑士一开始的试探,到暧昧、充满性张力的暗示,再到她不顾身上的流血,也要卸下防备与骑士亲吻的肢体动作。
带着试探和好奇,充满原始欲望的表达,如果这都不算爱。
当然,爱不应该仅限于男女之间的那点情事。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失聪骑士对女妖的一步步回应,也能体现出他的 " 爱 "。
对利益的追逐让他忍受和坚硬钻石接吻的痛苦。前一秒与人亲密,下一秒将之剥皮,这是贪于物质之爱。
很多人说《吉巴罗》没有真正的爱。
那是因为他们把爱看得太崇高。
骑士接近女妖是为了夺走她身上的宝藏,所以爱是男人掠夺女人的借口。
有人说女妖是恋爱脑,这样的爱是女人被男人吃死的倒霉的爱。
更有人把《吉巴罗》和上古民歌《氓》联系在一起。
剧中为爱卸下盔甲大胆主动的塞壬女妖,被类比成沉溺爱情、惨遭抛弃的妇人。
这些当然是爱,只不过没达到他们的理想状态。
这样的解读虽然引发争议,但是阅读理解并没有对错之分。
观众对艺术的解读总带有自身生活的背景、个人主观的意图。
物欲裹挟着婚嫁,女人婚前买房是对自己有所保障,男人花费的彩礼一定要想方设法套回来,夫妻婚后务必要算清账本,最好 aa......
无论是性的欲望,还是物的欲望,找不到工作、还不起房贷的人们都给不起,也消费不起。
现代人把 " 爱 " 定的很高,要星座匹配、人格匹配、三观理想匹配。
即使看到《吉巴罗》这样带有爱情色彩的故事,也不想承认他们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爱。
因为这样的爱他们也够得到。
但性和物质不匹配的爱,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
于是人们谈 " 爱 " 色变。
恐婚恐爱,大家借着《吉巴罗》的由头说出对现实婚姻的害怕与逃避。
《爱死机》剧名中的三元素,已经是主创团队对内容的解构。
爱、死亡和机器人,正在演绎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爱和机器人辅助,大多剧情最终指向的还是死亡。
毕竟健康失常和死亡的症状正在不断向年轻人靠拢。
《爱死机》投射出观众接受先进文明时的犹豫,及其对死亡的恐惧。
还是以《吉巴罗》为例。
作为压轴,它只有原始的声响和大幅度肢体动作。这本来就给观众以极强的压迫感。
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视觉,诡异的画面又让人直呼难受。
异类的妆容,狂热的舞蹈,血腥的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到死亡的威胁,这当然只是表面的威力。
没有具体的台词,哑剧给予观众更广阔的解读空间,让人们在科幻短剧中寻找生活的影子。
对于不相信爱情的观众来说,这个故事投射的是现代文明冲击下普通人的渺小无助。
受内卷支配,劳动力被剥削和压榨,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迷失自我。
观众借此表达自己在现代文明的召唤下难以自持,被人工智能控制奴役的无奈。
这种跨过科幻未来,把剧情投射到现实的解读模式,与其说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不如说反映出人们为之焦虑的情绪。
说《吉巴罗》表现的是人工智能抢占了中产阶级的职位,是殖民地的血和泪,是环保,是厌女情节 ......
在剧中,想你所想,《爱死机》基本不设门槛。
你可以用专业的口吻来分析故事里的什么主义,也可以痛骂某个角色,当然也可以纯粹地欣赏动画艺术。
在拆解剧情、分析人性的过程中,观众把现实中的焦虑情绪代入剧情。
一集结束,人们就能和这段情绪告别,开始新的解读,排解新的情绪。
同时,《爱死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能用喜剧的手法消解严肃又沉痛的死亡。
比如第四集《迷你亡灵之夜》,就是直接用死亡说明了人类的未来。
同时用迷你小人和诙谐夸张的镜头语言让大家对末日危机一笑而过。
总时长不超过 5 分钟,这集短的不能再短的影片,囊括了神的诞生到地球毁灭的全部进程。
这本来是个末日题材的地狱笑话,但弹幕和评论反映出大家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不光是因为摆烂。
大家想和地球同归于尽,是因为剧情的每一步发展都恰巧对应着事实。
四处扩散、把路人变成同类的僵尸象征着肆虐全球的病毒。
不断升级,刀枪不入的大型僵尸暗示着毒株的变异和增强。
各国应对僵尸的政策,也符合各国国情。
最后的结局就是,有核武器的国家开始相互投递,地球爆炸,人类走向末路。
毕竟地球爆炸这样惊悚的事情,发生在现实中,就意味着承载 75 亿人口和不计其数生物的星球就此消失。
在短片里,衡量地球的参考系被无限拉大,地球小到只剩一个光点。
在宇宙范围内,地球的爆炸也不过是从银河系放了个屁。
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评论的口吻大多是 " 人类 "。
一方面," 人类 " 作为涵盖面更广的命题,比 " 人们 "" 我们 " 更具有说服力。
另一方面,只有 " 人类 " 这个词能把观众抬到上帝视角,摆脱现实的种种焦虑和痛苦,俯瞰这个种群的残酷现状。
而《爱,死亡和机器人》所拆分的三个元素,正好空出了人类。
" 人类"也许就是《爱死机》留给我们的代入视角。
这个视角既不让人感到违和,同时又保持着和生活的距离,让人看透现实,却不至于沉溺其中。
毕竟大家离开电视剧,能面对的大多是无趣的现实生活。
有不断拉低观众兴趣的内娱八卦。
有拿不了外卖的封闭式小区,有需要加班熬夜的工作,有离题万里依然妄想教你做人的国产电视剧 ......
即使评价《爱死机》陈旧又无聊。
它对现实中的人们依然有疗效。
因为大家看的不仅仅是剧情,更是主创团队表现剧情的方法——泄恨法。
可能人类终将走向灭亡,大家反思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造孽的速度。
上述陈旧不堪的无聊现实,反复重演,正在组成未来。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勉强喘得上气的同时,依然需要《爱死机》。
即使一集也就十几分钟,支撑不了有着完美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
但它能帮我们讲出现实中说不出口的话,让我们看到惨淡的现实,又用戏谑的方式抚平我们焦虑的情绪。
还能在片尾替我们骂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