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7日 11.7°C-14.1°C
澳元 : 人民币=4.79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2022-02-23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我国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孝道,也有着非常浓郁的宗族关键,有不少地区都有自己的族谱和家规。

而这样的宗族家庭中,又涵盖了无数个有血缘关系的人。到了现代社会,宗族观念逐渐变得弱化,人们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自己生活的小家之上。

但为了维系宗族关系,亲戚之间的互帮互助和礼尚往来也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不少人都会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走亲访友,而这种互动也显得格外亲密自然。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发展诉求。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 1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即使细心维系亲情,遇到问题时也只会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何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和亲戚走得太近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毕竟即使存在血缘关系,人性中的妒忌与虚伪也是客观存在的。

大部分人生来就有攀比妒忌的心理,这种心理也常常会出现在亲朋好友之间。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倘若真的要深究,恐怕这种心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的生活物资匮乏,能够获取到的资源十分有限。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 2

而手中能够获得的资源数量,往往会与今后的生存效率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如果身边有人获得了远超于你的资源,你自然会本能地对其产生抵触心理,也会变得更加焦虑不安。这种负面情绪一旦开始产生积累,就需要一个发泄的突破口。

Freud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Self defense mechanism theory)便与之类似,该理论是指当一个人出现了大量负面情绪时,会更容易对现实产生曲解,形成并不合理的认知。

这种认识其实就是他将自己内心中不合理的情绪通过防御机制投射在他人身上的产物。

而血缘关系所带来的作用只能在直系亲属身上得到体现,其它关系较为一般的亲戚,反而会像陌生人一样看待我们,甚至希望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差。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 3

有时候,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对我们产生嫉妒或攀比的心理想法。

因为我们与他们之间仍然有着微妙的血缘关系,这样的联系会使亲戚们不自觉地想要与我们进行比较。

尤其是逢年过节时候,这些亲戚更是经常对你的生活刨根问底。他们的问题很像是在进行人口普查,生活学习的各个细节都不会被轻易放过。

而当他们发现你凡事都做得足够完美时,你已经在无意之间得罪他们了。

这些亲戚会觉得你优质的生活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有的人甚至会因此和你保持距离,和你相处时对你的态度也一再冷漠。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 4

这样的亲戚眼界小且目光短浅,用心和他们相处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因为这类人容易妒忌猜测,很难做到在一开始就与你推心置腹。

可以说除了我们的父母之外,没有哪个人是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的。

何况这些亲戚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提供任何帮助,反而常常给我们带来难以解决的麻烦。

即使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血缘关系,这些人都可以称为我们的亲戚,但其实他们与那些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相差无几。

在这个过分看重人情的社会中生存,过分看重血缘亲情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到麻烦之中。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 5

为了能够利用你为其办事,这些亲戚都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利用亲戚的身份向你索要一些好处,进行肆无忌惮的道德绑架。

而这样的请求很难直接拒绝,哪怕他们已经损害到了你自身的利益,家人们也会站在道德的角度对你进行斥责,希望你能看在血缘关系的面子上伸出援手。

而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些亲戚又会不断帮你规划人生。

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传递一些早就落后于时代的观念,如果你不按照他们的建议去生活,就会遭到不少指责。

但其实他们只想借用你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根本不在乎这些建议对你的人生是否有帮助。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 6

而且因为有了一层血缘关系,这些亲戚会更容易忽视人与人相处时应有的边界感,这个问题在现代中国尤为突出。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过课题分离(Topic separation)的概念,但这个理论在过分看重宗族观念与集体精神的文化氛围中也同样寸步难行。

由此可见,和亲戚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是非常智慧的一种人生哲学。毕竟我们能够遇到的大部分亲戚都做不到雪中送炭,却更擅长落井下石。

这层不远不近的血缘关系又恰好给了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的机会。

永远不要和亲戚走得太近,容易得不偿失 - 7

亲戚之间不需要走得太近,太亲近的关系反而会给彼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其它人际关系。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