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后“和妈不亲”,其实小时候就有征兆,宝妈早发现早引导
有的孩子养大了,好像白养了一样,跟妈妈一点不亲,妈妈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可是,时光无法倒流,这些妈妈懊恼也没用。这类妈妈们都在感慨,要是早知道孩子会这样,小时候一定多加引导,避免孩子长大后“和妈不亲”。
两个孩子一个是领养,一个是亲生的,为什么领养的“和妈不亲”?
小兰很苦恼,她跟老公结婚的时候,五年没有生出孩子来。小兰检查后得知,自己怀孕困难,于是就跟老公领养了一个孩子。可是,万万没想到,这边才领养了一个儿子,没过几个月功夫,小兰发现月经没来,一检查,竟被告知是怀孕了。
小兰又惊又喜,每天数算着日子,天天盼着孩子的出生。不过,就算小兰再忙,忙着胎教,忙着做孕期营养大餐,小兰依然没忘了养子。她照旧对养子很好,给他很多零花钱,跟亲生的一样看待。
小兰的儿子出生后,她仍对养子一视同仁,既没有给养子气受,也没有打骂过养子。哪怕自己动手打骂儿子,小兰都没动过养子半个手指。小兰认为,自己对养子很够意思了。然而,长大后的养子,却怎么都跟小兰不亲近。两个人之间,始终像是隔着点什么。
有一回,小兰生病住院了,养子都没到场,这让小兰心灰意冷,特别寒心,感觉养子很不孝顺。有好几次,小兰都后悔领养孩子了,她还发泄道“狗皮再好,也贴不到自己身上”。
但后来,小兰无意间看了养子的日记本,她才恍然大悟,一切不怪养子,都怪自己的养育方式不当,才教育出一个“冷漠”的儿子。
原来,养子在日记里写道,妈妈从来不跟我聊天,不爱听我讲话。她从未拥抱过我,她的眼睛里,好像根本没有我。她一天只会走形式,除了给我钱,供我上学,其实什么都没给过我。
小兰有点难过,自己并不是外向开朗的人,养子这样误会她,她也很无助。但是,如今养子的冷漠,首要责任确实是在自己,两个人多年里,沟通很不畅,自己却没重视。小兰认为,这都是自己的责任。
也难怪,这么多年里,养子一直很内向,原来是心有隔膜,才不乐意跟妈妈说话亲近,始终保持着疏远。
看样子,长大后“和妈不亲”的孩子,打小就有一定的征兆。妈妈要是知道了,就该早点制止和引导。
长大“和妈不亲”的孩子,从小有这两个特点,对照你家孩子看下
1.不爱跟妈妈说话
小时候就不爱跟妈妈说话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很难跟妈妈亲近。因为,母亲跟子女的感情,也需要靠语言沟通,如果单纯的只是彼此送点小礼物,并没有语言交流,那两个人之间难免会有误会,有了误会后很久解不开,孩子自然就难以成为跟妈妈亲近的人了。
2.不喜欢跟妈妈,近距离“肢体接触”
有的孩子特别有个性,很排斥跟妈妈有肢体接触,比如,不乐意让妈妈摸脑袋、触碰手臂,哪怕妈妈轻轻拥抱一下孩子,孩子都觉得很讨厌。
这样的孩子已经从心底里,开始排斥妈妈了,不乐意跟妈妈有肢体上的交流,说明孩子很可能是不喜欢妈妈。
如果在平日里,孩子表现出对妈妈的强烈敌意,例如,诋毁妈妈、打骂妈妈,那么足以证明,孩子的心里妈妈并不重要。这样的小孩长大后,可能很难跟妈妈关系亲近。
那么,当孩子从小有这些表现时,妈妈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①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任何时候,没有语言沟通,妈妈跟孩子之间就少了沟通的桥梁,多了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妈妈想让孩子长大后,仍然跟自己亲密无间。那么,妈妈无论多忙,都要主动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
比如,多陪孩子出去旅行,一起交流新鲜见闻;跟孩子多聊天,主动找话题,让孩子开口讲话。平时跟孩子有隔膜时,要及时让孩子说出口,解决掉矛盾。这样,才能避免日后问题的累积。
②“肌肤相亲”能拉近亲子关系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可以多抚触孩子的肌肤,对孩子进行身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来提高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在跟孩子彼此互动,手拉手、手贴面、手摸头时,小孩子感觉到的是来自妈妈的温度,内心是暖暖的,充满安全感。
妈妈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直接就能打破防线,让孩子心里跟妈妈靠近,认可妈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互动话题:您家小孩子爱不爱说话,平时跟妈妈亲近吗?您是否担心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跟妈妈不亲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