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无害化处理”宠物引争议:保护狗,本质是为了保护人
沈彬/文一段防疫人员破门而入,用棍棒扑杀被隔离者的宠物狗的视频,引发了舆论的怒火。江西省上饶市因此被顶上了风口浪尖,虽然当地“诚恳道歉”,但很难说得到了公众的原谅。
那么,上饶市到底错在哪儿呢?是不是舆论声音中最响亮的那部分——侵害了宠物的生命权利?
其实,对上饶市“一刀切”抗疫措施不满的背后,是两种混在一起的不同的声音:浮在表面上的,是宠物主人们对扑杀家里“毛孩子”的愤怒;但更深层次也更大的问题,是当地政府公权力的越界。
当地政府在没有征得主人同意的情况下,在进入公民住宅“消杀”时,扑杀主人的犬只,手段过激,伤害了狗主人的感情。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人普遍对政府的防疫措施给予了相当大的配合,这也是中国抗疫能够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保障。但是,民众让渡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不是没有限度的,地方政府的措施应该围绕着抗疫的科学性、必要性、正当性展开,不能够任性,不能够随意加码,防疫措施要合理,行为要合法。
上饶这件事当中,狗主人只是因小区有确诊病例被要求隔离,其本身并没有确诊,更谈不上犬只感染新冠,为什么要对于小区的犬只斩尽杀绝呢?其科学性在哪里?
而且,狗的主人积极配合隔离要求,政府之前也已经承诺不会带走狗,这时再扑杀犬只,有违行政法的“信赖保障”原则,也是自损行政公信力。
公众对这次上饶打狗事件的愤怒,本质上还是因为“一刀切”的抗疫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更不合法。这是把过激当成了努力,和之前铅山县因为有了感染病例就“全县红灯”如出一辙。而且,当地用“无害化处理”等措辞回应公众,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对自身过激行为的不正视。
但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也要看到,这次舆情的爆发是因为猫妈狗爸的陈情,这套基于“狗权”的表达,虽然动员力惊人,也有其局限性。动物福利和人性化的精准抗疫措施之间有巨大的交集,但也有巨大的不同之处。我们反对抗疫“一刀切”,但出发点还是要以人为本,而不是无限度地诉诸动物权利。
否则的话,可能出现“歪楼”的传播效果:无论是否基于抗疫的必要性,猫狗就是碰不得。比如,今年9月,哈尔滨的刘女士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留在家里的3只猫,经两次做核酸检测均呈阳性,为配合防疫工作,她“答应”对猫执行安乐死。当时也引发轩然大波,很多人直到现在还是将此事和“上饶杀狗”并列来说事,这就是将宠物权摆在公共安全的前头了。
无论是今年年初,上海的小狗们欢蹦乱跳跟着主人一起隔离的场景,还是前不久成都社区主动为被隔离人员的宠物投喂食物,都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但是这些人性的操作,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精准防疫,不要模糊了这个主题。
在“一刀切”的抗疫措施,谁都可能是受害者,通过猫狗说事,很容易引发传播效果,但也有可能造成本末倒置。防疫措施不能过界,同样,宠物也不是抗疫的“法外之物”。抗疫的公共讨论,应该回归科学、回归法治、回归以人为本。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