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恭的脑子比卢俊义好使多了,把他排在五虎是绝对的大材小用
史文恭一出场就表现出了大将临危不乱的作风,他下令设机关陷阱,等梁山来攻。如果不是时迁探路得知,梁山军马恐怕凶多吉少,更何况此时的梁山势力并不算太强大,曾头市势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所以说梁山势力被翻盘都有可能。紧接着,眼见大势已去,曾家同意了宋江所谓的“议和”。
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所有人都没有看出其中有诈,只有史文恭看出来了其中有诈,足可以说明史文恭并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对比卢俊义后期平南的指挥能力,仅这两点,史文恭在计谋、领军打仗方面已经比卢俊义要高明的多了。
卢俊义的领兵打仗能力实在不敢恭维,昱岭关是个险要之地,卢俊义明知道昱岭关易守难攻,派人探路这种工作本来应该让时迁、白胜这种机警之人去,结果卢俊义派史进、石秀两员正将带着几千兵马大张旗鼓的探路,这不是送死是什么?让两员正将送死还不算,还拉上四员偏将一起送死。这就是卢俊义的指挥能力,说卢俊义是“边关戍将”的电视迷脸红么?
卢俊义不是军人,是富户。难道史文恭就是军人吗?史文恭不过是个庄园教头,也并非职业军官、或者林冲这种军队教头。但人和人就是不一样,至少史文恭的脑子比卢俊义好使多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即便史文恭上山,把他排在五虎是绝对的大材小用,理应与卢俊义平起平坐。
林冲是水浒中的书胆级人物,也是晁天王麾下的得意之将,随晁盖出征,林冲不仅是临敌陷阵的制胜大将,更是行军部伍的军中总管,相当于一个副帅的位置,他的出战与否是要根据现实变化而一同进退的。
林冲随晁盖攻打曾头市,晁盖一中箭,林冲的担子就猛然加重,既要保证全军安然退出战场不受损失,也要保护晁天王不再受到二次伤害。所以,林冲自然是以大局为重,不可能徒逞英雄气,去和史文恭一较短长杀个你死我活。
后来晁盖留话,言说谁捉得住史文恭谁就为山寨之主。其实按当时的梁山战力排序,林冲无疑是那个最有资格迎战史文恭的第一人选,但无奈宋江怕林冲一旦缚了史某人夺了头功,占据了一山之主的位置,那他的投降计划就全盘皆输了,所以就一直压制林冲的出征意愿,反而是赚来了富甲一方的卢员外以为阵辅,目的就是压制住林冲一干人的势头,让权柄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从而保证招安之路一帆风顺,万无一失。而宋江再次攻打曾头市,就没带林冲上前线,被动留守山寨之中了。
若按照施大爷的描写,其实林冲和史文恭的武艺并不能就泾渭分明的见出了高下,应该在伯仲之间,谁也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就看个人的临战状态和压手技能了——林冲是祖传的林家枪法,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光华缭绕如疾风骤雨,雨打梨花似摧枯拉朽,加之林冲本人嫉恶如仇一心要报一箭之仇,估计最后的胜算应该会向林冲一方倾斜。
而史文恭也不弱,二十个照面儿就让霹雳火股上着了一枪,足见史某人绝非等闲之辈,也是一顶一的用枪高手。但以史文恭后来在被缚后的表现来看,这是个怕死鬼,应该顾及蛮多的,士气上就自然低了林教头一头,预计百十回合之后,林冲就会有机会了,就像林冲和关胜一战,林冲已然看出了得手的机会,却被宋三郎一个鸣金鼓捆住了手脚,无以施展,无法得逞。
晁盖临死前确实有意要林冲做梁山泊主,但是他没有想到林冲是个执迷不悟的人,对这个梁山泊主的位置根本不感兴趣。因此林冲也就随了宋江的心愿。在攻打史文恭的时候,宋江也就将计就计,你林冲不是不想做老大吗?那么好,我连这个机会都不给你,这下你死了心吧!于是宋江令林冲,关胜,呼延灼等人留守水泊梁山。派遣的全是自己的心腹和嫡系,下山攻打史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