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19日 18.5°C-19.7°C
澳元 : 人民币=4.6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极端天气引发“数字黑暗时代”反思

2021-08-10 来源: cnBeta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极端天气引发“数字黑暗时代”反思 - 1

2021年7月底,中国与西欧多地相继遭到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淹没了城市,断水、断电、断网不仅打乱了受灾城市的生活节奏,还对迫在眉睫的救灾统筹工作带来很大挑战。这种混乱的状况被一些媒体称为“数字黑暗时代”。有分析称,数字化的全面渗透令社会变得更加脆弱。但通信专家项立刚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次事件中暴露的问题就“倒退”。目前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整体上是一种进步,如果没有通信和网络,人们面对极端天气等灾害时会更加脆弱。

一个被数字和互联网搭建的秩序

7月21日中午,《环球时报》记者赶到郑州东站时,发现高铁出站口的闸门全部失灵,乘客无需身份核验便可以径直走出车站。高铁站附近的街道已经看不到红绿灯的指挥,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几乎变成了三轮车、出租车和各种花式小货车、快递车。

被洪水困住的人们在郑州东站附近不停挥手招呼着出租车,在“不打表”的要求下好不容易跟司机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还是一声叹息——不知该如何支付。在这个现金已经越来越少见的城市,人们仿佛此刻才意识到,他们如此依赖一个被数字和互联网搭建的秩序,它定义了人们交易的流程。

由于整个市区通信大面积瘫痪,在那一天70%的时间里,记者的手机都处于无法拨打电话和接发信息的“孤岛状态”,街头巷尾不乏像记者一样不停拿着手机在街角左探右晃找信号的人们。复杂交错的高架桥岔路口也不时被迷路的小汽车堵塞,因为它们的在线地图失灵了,车子仿佛失去了“眼睛”。

一名郑州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郑州市新能源出租车的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市内一些地段的深积水一方面让他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也毁坏了很多充电桩,于是紧俏的市场让仍然活跃着的出租车司机们有了抬价的成本。

在从郑州前往周边乡镇的火车上,记者看到大片的基站塔台都被浸泡在洪水里,一些电线杆甚至被拦腰折断,混合着杂乱的电线泡在一米多深的积水里。

7月22日,记者在河南省安阳市遇到了前来抢修基站电路的移动公司的技术人员,他告诉记者,该基站服务区域覆盖了安阳市气象局所在片区,因此该基站的停运已经影响到气象局的部分工作,给救灾工作带来难题。他们前来紧急对基站进行故障排除和检修等工作。

该技术人员还表示,在紧急情况下,很多区域出于安全考量会主动停电。这个时候只有依靠移动电池给基站供电,但是也只能支撑5小时左右,而且移动电池的供应也十分紧张,因此他们轮班作战和电力部门配合连夜抢修,为打通安阳的通信“生命线”努力。

这场24小时不眠不休的通信攻坚战,让郑州绝大部分地区的通信在短短三天后基本恢复到灾难前的水平。25日,记者重返郑州时,通信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洪灾发生后的第三天,截至7月23日8时,郑州因洪灾停电或退服(中断服务)基站3.52万个,占基站总数的45%。虽已恢复部分基站,但退服基站仍占总数的10.5%,导致部分地区无网或信号微弱。全省受影响的移动网用户数97.7万户,其中郑州38.2万户。

在此之前,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已夺去至少182人的生命,并导致数百人受伤,上百人失踪。家住德国西部埃菲尔山区的托斯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他们家住在山区,但由于当地数字化程度较高,平时生活与城里人一样方便。他们可以使用速度较快的宽带网络进行网购、看流媒体电视等。但是,一场特大暴雨和洪水冲垮了当地的数字网络。

托斯滕回忆说,暴雨当天,他给住在附近小镇的爷爷奶奶打电话,刚刚提醒他们注意极端天气,电话就中断了。随后,家里的电也断了,手机也没信号。他看到远处洪水已经淹没了附近的城镇,但他连紧急救援号码110和112也拨不出去。托斯腾家因为在高处得以幸免,而他的爷爷奶奶却受了重伤。

“连数字收音机信号也消失了。”在科隆市政府媒体部门工作的卡特娅对记者表示,政府当时希望通过广播来播发洪水警报,但是失败了。她说,没有网络,政府部门、银行以及工厂等几乎处于半瘫痪之中。德国《南德意志报》称,德国西部的洪水似乎证明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数字化使我们的社会变得脆弱。

德国三大网络运营商在洪灾过后表示,受灾地区的通信设施全部被损毁,需要数周时间来维修和重建。但据记者了解,灾区的网络和电力供应至今也没有全面恢复,尤其是那些较偏远地区的通信网络还需要多等几周。

数字化有“危”也有“机”

香港《南华早报》7月26日报道称,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已将许多城市中心转变为全面的“智慧城市”,数字化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绝大部分人用智能手机购物、打车、看病、乘坐地铁上下班和支付水电气等费用。当郑州电力和互联网中断后,公众突然发现自己被扔进“数字黑暗时代”。

在围绕这一问题讨论时,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的一句话曾被多次提起:当老百姓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整个社会的运转、政府的治理、工厂的运作都架构在软件之上时,整个世界的脆弱性将前所未有。

对此,通信专家项立刚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基于网络支撑的若干体系确实存在安全性等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城市或者社会运转比以前更脆弱了。如果没有通信、没有网络,人们面对极端天气等灾害时会更加脆弱。我们应该做的是提升网络维护的能力,采用各种手段维护网络安全性、稳定性,“否认网络作用的后果就是牺牲效率。如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效率,只会回到更加脆弱的状态。”

谈及郑州暴雨中通信几乎“瘫痪”的原因,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万艳华对记者表示,首先在强降雨天气环境中,信号作为一种能量本身就会被削弱,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其次,一旦通信设备附近的基站受损,必将影响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在灾情中我们已经能运用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等“黑科技”参与通信抢险恢复,它们不仅安全系数高,而且也有效克服了地面障碍的问题。

万艳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城市防灾规划当中,“通信工程”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保卫对象。在严重的洪灾地区,通信设备线路容易受损,这不但会拖延救援单位及时掌握灾情情况,同时也阻碍受灾人员第一时间向外传送求援信号,间接耽误了救援时间,让关心亲友安危但却无法取得联系的亲属们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在互联网时代又会被放大,蔓延开来。

“灾难是一个转折点”,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数字化有“危”也有“机”。洪水让我们看到“数字黑暗”的一面,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并认识到技术和数字化可以成为实现更多可持续性的杠杆,也可以挽救生命。

“我们并不是不要依赖通信,而是应该让通信能力变得更强大,更能抵抗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影响”,项立刚9日接受采访时举例说: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雪灾,导致湖南等地出现大面积停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平时很少下雪,电网的防结冰能力不足,冰冻让电线被拉断、电线杆和铁塔被压垮。相比之下,北方电网就较少因为大雪冰冻影响供电。此后,南方的电网也增强了抗结冰能力,成功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出现。项立刚表示,对于北方城市而言,应该从此次郑州暴雨中吸取经验教训,未来在通信基础设施的部署上应该考虑到暴雨等极端天气。

在德国,除了刚过去的洪水事件外,之前也出现过不少“数字黑暗”事件。2016年11月,德国电信遭大规模网攻。当时,电话不通、电视黑屏、网络中断,90万用户受到影响。去年11月,英国电信沃达丰在德国的网络也发生大面积断网事件,导致超过10万用户持续3个小时无法接入移动网络。大量用户的手机显示无法注册网络,只能用来拍照。而在捷克等国家,也曾发生过更大规模的断网事件。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网络安全研究学者霍彭斯泰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指的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如今,学者们将可能面临信息存储丢失的时代称为“数字黑暗”时代。虽然现在世界还没有进入这一时代,但已经出现种种个案。霍彭斯泰特认为,在“数字黑暗”事件越来越多的当下,世界需要更多合作,来制定解决方案。如果各国各自为政,甚至相互进行网络攻击,那么世界真的有可能进入“数字黑暗时代”。

21世纪的“数字黑暗”已经逼近?

而就在数据专家们为子孙后代或将因“数字黑暗”无法了解21世纪发愁时,有分析认为,21世纪的“数字黑暗”似乎已经逼近现代人的生活。

“人类永远距离洞穴(时代)仅有一次大停电。一个文明越先进、越复杂,就越容易被摧毁。然而,现代国家从未把这个早就被公认的告诫听进去。”独立学者亚历山德拉·马歇尔6月28日在英国《旁观者》杂志以“数字黑暗:第三次世界末日”为题撰文称,各国的基本服务都建立在“脆弱且有欺骗性”的数字世界之上,可以说,人类这是给自己安装了一个“关停”按钮。

其实,无线世界依赖海底光缆传输数据,而其中许多归谷歌、脸书、微软和亚马逊等私人公司所有,这些企业在达成交易时并不总是将国家利益放在心上。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通过潜艇“接入”这些电缆相互监听。安全专家警告称,要想使军事同盟陷入瘫痪,只要同时割断几条电缆即可。

马歇尔说,一个城市没水没电能维持多久?银行数据被删除会怎么样?近期的银行和网站崩溃提醒人们,当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多样性。这些服务器群之一甚至第三方服务器发生故障,都能轻易导致大部分互联网陷入瘫痪。而且如果这些服务器被摧毁,造成数据丢失,恐将导致长达数十年的混乱。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