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晚唐诗人杜牧,风流从来不是他的全部
经公众号“周公子爱读书”(微信ID:yushanzhaji)授权转载。
1
就要离开扬州了,杜牧心中忽然很不舍。自己明明一直期盼回到京城的,毕竟,在那里才能更好的为唐朝发光发热。
可这失落的情绪又从何而来呢……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在淮南幕府主人牛僧孺为其特设的送别宴上,杜牧心不在焉地胡思乱想着。“牧之啊,你文采出众,气概豪迈,此去自然前程远大,我唯一担心的是……”说到这里,牛僧孺微微沉吟,欲言又止。“大人有何指教,晚生自当洗耳恭听。”“我担心你正值华年,不免流连风月......如若不加节制,因此伤了身体,误了前程,则未免得不偿失啊!”
杜牧听罢,手中酒杯微微一颤:“晚生平日向来检点有加,万不敢劳烦大人挂怀。”闻听此语,牛僧孺笑而不答,缓缓抬手击掌,很快有侍从持上一个小小书匣,按照指示置于杜牧案前。“算临行前送你的薄礼一份,打开看看吧。”
杜牧依命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厚厚一摞,全是街头士卒的信函密报,不禁狐疑重重,拆阅几封后,则瞬时满面羞惭:
某夜,杜宿怡红院,无恙。
某夜,杜宿丽春楼,其间与一醉酒无赖为某花魁争执口角,我等设计将无赖引出,杜四更归来,无恙。
某夜,杜宿潇湘馆……
愈往下看,杜牧心中愈是羞愧不已。几年来自己在扬州风月场上顺风顺水,风头无两。不论在哪家青楼楚馆都能独占花魁,偶遇地痞流氓找茬,也总能阴差阳错的胜出,还道自己真是文采武功,并世无双,没想到全仗幕主大人暗中派人跟踪护卫......
2
幕主如此苦心爱护,杜牧心中自然大为感激。不过,既然都知道了,也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宴席散场,他便径直来到扬州的十里长街与红粉知己们一一话别。
两首情意款款的赠别诗正是由此而生: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是啊,扬州令自己恋恋不舍的,自然不是大材小用的幕府生涯,而是那些在政途失意时,为自己的生命荡起阵阵温暖涟漪的柔情女子们。可惜自己终究没有能力给她们一个归宿,回到长安后,每想起扬州的这段生涯,杜牧总还是感怀不已: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你看就连给扬州好友写信,都是满满的羡慕:秋夜月明,老友你又在哪里和美人们笙箫作乐,流连忘返呢?字里行间是藏不住的多情与怀念,其实杜牧又何必如此艳羡。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虽然离开了扬州,但你的风流艳闻不也一直没有断嘛。
3
回到长安后,杜牧升任监察御史,不久后分司东都洛阳。
洛阳有位名叫李听的官员,某天计划在家中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歌舞盛宴。传闻其府中歌妓过百,美女如云,洛阳名士们早都神往已久,纷纷等着请帖。
遗憾的是,杜牧并不在邀请之列。因为御史是监督类职位,一般的御史碰上此类活动,也大都心照不宣,主动回避。可风流倜傥的杜牧不一样,歌舞宴乐实在太对他的胃口,怎么能眼睁睁得错过呢?
于是,宴会当天一大早,杜牧就故作幽怨地暗示了李听。
李听赶紧差人给杜牧送上邀请函。这是一个很快便让他追悔莫及的决定。
收到请帖后,杜牧意气风发,款款而来。落座后连饮三杯,而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李大人,听说贵府有位紫云姑娘,闭月羞花,万里挑一,是哪一位呢?”李听闻之,面带得色地指给杜牧看:“如何,可还入得了御史法眼?”杜牧抬眼望去,不由连声赞叹:“果然国色天香,名不虚传!自古才子配佳人,李大人若肯将其赠给在下,必成千古佳话!”
此语一出,席上即刻扑倒一片,席下则是花枝乱颤。杜牧却旁若无人,意态闲逸,豪饮一杯后,兴之所至,即席赋诗: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偶发狂言惊满座,三重粉面一时回。
仅靠一言一诗便轻松占尽风头,杜牧想必得意的很。而李听心中则是万马奔腾:开口就要人,送还是不送……很显然,这位李大人还不足够了解杜牧,如果他有听闻杜牧在湖州的另一段风流逸事,就会发现,自己的遭遇实在不算什么。
4
杜牧早年在宣州幕下任职时,听说湖州多丽人,便跑到湖州游玩。
恰好湖州刺史崔君是他的铁杆好友,对他此行所图心知肚明,便提前把湖州所有名妓都召来,想给杜牧一个大大的惊喜。没想到杜牧眼高于顶,将所有佳丽环视一周,连连摇头:美艳有余,灵动不足,都不是我喜欢的气质类型。
崔君一听,脸上登时就挂不住了:堂堂湖州,难道还挑不出一个能让你心动的女子来?为了捍卫湖州佳丽的口碑和形象,崔刺史决定倾全城之力,务求为杜牧觅到一个容貌气质双绝伦的旷世佳人,顺道也扳回一点面子。
崔刺史也是十分有创意,专为杜牧在湖边举办了一场龙舟竞渡。当日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湖岸上熙熙攘攘,佳丽云集,实为男青年们寻芳觅翠的好时机。
杜牧就这样在人群中慢走细看,足足挑了一整天,竟还是没发现哪位湖州女子可令自己眼前一亮。眼看红日西下,人群渐渐散去,杜牧无奈地对崔刺史耸耸肩:“有劳了,看来是杜某人与湖州佳丽无缘啊……”崔刺史听后十分郁闷。
杜牧
正在宾主双方尽皆怅然之时,忽听一阵清脆笑声从湖面传来,杜牧循声望去——只见夕阳映照下,金子一般滚动的湖面上一叶轻舟荡漾在近岸的荷花丛中,船舷上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女,赤足嬉水,咯咯娇笑,说不尽的天真烂漫。船中央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妇人无奈地摇着头,望向少女的目光中却满是宠溺。
5
真是梦一般缥缈美好的画面啊。杜牧怔怔地望着,忽觉内心毫无来由地被一股温柔的力量击中了。崔刺史连喊了几声“牧之贤弟”,杜牧都置若罔闻,一动不动。崔君顿时心下明了,喜上眉梢,赶紧差人将少女和老妇人请上岸来。
激动之余,也来不及多做铺垫,直截了当地问老妇人:“贵千金年方几何?可曾婚配?”然后指着杜牧道:“这有位大名鼎鼎的才子,对贵千金一见倾心,本刺史有意玉成此事,不知您意下如何?”
天上忽然掉下个活蹦乱跳的女婿,老妇人显然毫无思想准备:“小女尚且年幼,恐是不妥啊……”那少女更早已羞涩难当,躲在了母亲身后。杜牧心机一动:“不是即刻成婚,只是想先订下婚约,待她长大成人再行婚娶之礼。”
老妇人转头将杜牧细细打量一番,见其举止潇洒,清俊挺拔,实不失为良人佳婿,但事关女儿终身幸福,却也草率不得,于是犹疑道:“若是公子将来违约失信,又当如何呢?”“十年之内,我必来此地为官。若是失信,夫人尽可另择佳婿。”事情就这样敲定下来。
此后斗转星移,世事飘零,杜牧在晚唐的政治泥潭中挣扎前行,等到终于请到湖州刺史,距当年的湖畔之约已过去十四年了。
多情的杜牧仍然心怀希望,派人寻访少女一家,想要践行婚约。可最终却只有老妇人前来谒见,两手中还各牵了一个皮孩子,杜同学一看,什么都明白了:“她已经嫁人了吧?”“是啊,十年之约,公子未来,只能另作他嫁了……”
自己失信在先,夫复何言,杜牧长叹一口气,伤感怅惘中写下一首诗:
《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桩湖州逸事真假与否,并无定论。不过因了这则故事,“绿叶成阴子满枝”却从此成了“女子已成婚生子”的代名词,而且尤用于男子形容曾经心仪过的女子。
比如,据说苏东坡年少时暗恋过自己的堂妹(堂妹和表妹不同,古代也无法成婚),中年再见心中隐痛,就曾化用此诗之意写下: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
此说是林语堂先生考证出来的。
6
杜牧的家室背景也值得一提,他出自名门望族——京兆杜氏,与杜甫同氏族。
更确切地说,几百年前大杜小杜是一家,他们有个共同的远祖叫杜预,就是那个文武全才,样样精通的西晋“杜武库”,杜甫是其十三世孙,杜牧是其十六世孙。杜甫一向对自己的远祖杜预崇拜不已。而杜牧不同,他不用仰望几百年前的老祖宗,因为在他眼前,就有个成就堪比先祖的爷爷——史籍《通典》作者、三朝宰相、太保致仕、歧国公杜佑。
杜牧出生时,爷爷杜佑还高居宰相,从小就住在长安城中心的黄金地段,高官显贵云集之地——朱雀大街安仁坊。
此外,杜家在长安城南终南山下还有豪华宅邸,“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对自己的门第家世,杜牧当然也自豪的很: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7
显贵的家世已经令旁人十分艳羡,论才华,杜牧也是所向披靡。杜牧23岁就写出了讽刺唐敬宗大兴土木的经典名篇《阿房宫赋》,雄文一出,立时名动京城。
在今天,这篇名作入选高中语文课本,在当年,则直接让杜牧获得了进士“保送资格”。
说到杜牧以赋取士,也有个蛮精彩的故事。唐朝科考,达官贵人可以提前向主考官举荐人才,内定名次,比如最为人知的就是玉真公主(唐睿宗之女)力荐王维。而杜牧因为《阿房宫赋》成名,争着为他通卷的人多达20几位。其中,最为卖力的当属太学博士吴武陵(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所记的同游者)。
为确保一举功成,吴武陵特意挑选在主考官前往洛阳监考的送别宴上做举荐。到场之后,吴武陵对着满座高朋一上来就先卖了个大关子:“最近我太学院出了件大事情!诸位可有耳闻?”
见众人一头雾水,吴武陵立时调动起全身的戏剧细胞,神秘兮兮道:
前几日啊,老夫上朝途中见有十几位太学生围在一起扬眉拍掌,兴奋异常。夫好奇心起,便过去凑了个热闹,你们猜怎么着?“怎么着?”——席上各位不禁追问。吴武陵却不动声色地把悬念更进一步:“结果呀,老夫竟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了讨论,连早朝都没去上啊……”说到这吴武陵抬起头来,一脸的悠然神往之色,仿佛思绪又回到了几天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究竟何事连您吴老的脚步都绊的住?”——主考官崔郾忍不住发问,座上诸位亦是齐声附和。吴武陵见气氛已酝酿到差不多,便大梦初醒般道:“让老夫和太学生们如痴如狂的乃是一篇千古奇文啊!就是最近大火的《阿房宫赋》,想必诸位同僚都已欣赏过了吧?”
“在下孤陋寡闻,竟不知晓。”此语正中吴武陵下怀:“诸位官高事忙,无暇披览也属正常,所谓奇文共赏,不如由老夫为大家朗诵一遍,大家点评一二,亦是乐事一桩啊!”说到这,不待他人表态,吴武陵从袖中取出诗赋,便高声朗读起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四句一出,座中各位均是心中一颤:开篇便高度凝练,起势雄健!吴武陵见大家神色嘉许,不由得更加抑扬顿挫起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把阿房宫写得如此巍峨壮丽,盛态丰姿,所写如所见,想象力实在非同一般啊!”崔郾不由得口出赞叹。等听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时,大家又无不为历史兴衰而扼腕叹息。而令满座宿儒惊叹到极致的,则是末尾那石破天惊般的奇思洞见: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精辟啊!精辟!”
“通篇骈散相间,文辞绚丽,实是难得一见之奇文!”
“全文笔势跌宕,驰骋上下,且寓意托讽,鞭辟入里,非识见不凡之人不可为啊!”
通篇读罢,不等吴武陵发问,大家便急不可耐,纷纷发表听后感言。见此情形,吴武陵趁势而上:“崔侍郎,若本次科考可见此等文章,当如何?”
“必可夺魁!”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此篇文赋的作者,正是本期待考举子之一,名为杜牧,年方26岁,如此难得一见之青年才俊,请侍郎务必取其为今科状元!”——故事讲到这,我们必须要说,吴武陵已经尽力了。
但最终结果是,杜牧并未当成状元,而是名列第五。因为吴武陵忘记先下手为强,前四名早已被其他达官贵人抢先预定。不过,这也很不错了。想想同样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出身寒微,考了五次才中。
8
事实上,杜牧不仅壮志凌云,还追求文武全才。正如李白认为自己最大的才能在政治,杜牧则认为自己最大的才华在排兵布阵。
四书五经之外,杜牧从小就研读兵书,关心国家军事动向,还曾为《孙子兵法》作注。且杜牧绝非纸上谈兵型的书呆子,他曾两次向朝廷献计平虏,均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但是人生怎么可能没有无奈呢,晚唐的“牛李党争”,不仅李商隐深受其害,杜牧同样难得幸免。牛僧孺系牛党首领,杜牧与其交好,后来则必然为宰相李德裕所不容,所以即使李德裕曾采用过杜牧的平藩妙计,却依然对他并不重用。杜牧绝大部分时间被外放为地方刺史,远离京城核心,军事层面的理想和抱负自然无从施展。
那些风花雪月,偎红倚翠的风流轶事,又何尝不是壮志难酬后的苦中作乐和自我放逐呢?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一向因“青楼薄幸”四字而被大家津津乐道,浮想联翩,可又有几人读出了背后那无所事事,年华虚度的失落与自嘲呢?
9
其实,除了流连风月,杜牧更多还是将情怀寄托在评古论今的诗作中,在文字世界里过一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瘾。博通古今加持卓越的军事洞见,让杜牧的咏史怀古诗总是观点新奇,别具特色。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此外,还有更具名气的《赤壁》一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后两句历来传诵甚广,与其说此诗是暗讽周瑜胜曹有偶然之因,不如说是杜牧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有时,就连徜徉在莺歌燕舞、美景如画的江南之地,杜牧也不忘怀想前朝旧事: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开篇只十四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江南千里春色图。
到了堪称怀古圣地的金陵,更有神级作品面世: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不仅是杜牧七绝代表作,更有评论家推其为唐人七绝之首,以致后人再到秦淮简直无从下笔,比如王安石的大作《金陵怀古》,就有赤裸裸地化用: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不仅怀古咏史诗独树一帜,其他题材杜牧往往也能别出心载,比如意在言外,含蓄隽永的《秋夕》,是首意境忧美的宫怨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0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篇精粹别致的《山行》没有借古讽今的犀利,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懑,用最简单的笔触,素描出一幅色彩明快的寒山秋色图。
里面每一个字都那么的平和、醇美,有一种与命运和解后的夷然、从容。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秋。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一生,已然足够洒脱自在。公元852年,五十岁的杜牧焚烧掉自己大部分诗稿,自作墓志铭,然后潇洒而去。诗至晚唐,多萎靡伤感,惟杜牧豪情不羁,俊爽峭健,如清人刘熙载所语: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盛唐有李白的海涛天风,就有杜甫的沉郁顿挫;晚唐有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就有杜牧的枫林红叶。喜爱杜牧,他是晚唐风华流美的一首诗。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