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17.5°C-19.6°C
澳元 : 人民币=4.6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2017-12-08 来源: 艺萃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1

经公众号“艺萃"(微信ID:yicuichina)授权转载。

12月3日,央视三套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首播,让石鼓一下子火了。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推选为第三件国宝,影帝梁家辉为之守护,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2

石鼓

它们就是先秦时期的石头,因为形状上细下粗顶微圆,似鼓,就被叫作石鼓。

而石鼓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它是一种由大篆向小篆过渡的文字。

大家来直观感受一下来自先秦时期的气息: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3

秦朝石鼓 & 石鼓文

有没有觉得这些文字有点像图案,有种象形文字的味道?

而在书画艺术界,当大家说到石鼓文,就一定会想到吴昌硕;谈起吴昌硕,也一定会想到石鼓文。这又是为什么呢?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4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原来大师吴昌硕很小的时候就学篆刻(用刀刻印),之后练书法,他的书法学的就是石鼓文,到了四十岁左右他才正式开始学画画。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5

清代刊刻家阮元摹刻的石鼓文(部分)

石鼓文方正匀称,舒展大方,笔法圆润,笔意凝重给人一种优雅端庄、自然古朴的感觉,被历代书法家视为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有“书家第一法则”的美誉。

吴昌硕当年就如获至宝般收集那些石碑、字帖来练习石鼓文和篆刻。他几乎练了一辈子的石鼓文,为之痴迷。用吴昌硕自己的话说,是“每一日都有不同的体会”。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6

吴昌硕晚年篆书(石鼓文)书法,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藏

而中国书画家自古以来就有以书入画的传统,吴昌硕长年累月坚持写石鼓文、刻印,自然潜移默化地会对他的大写意花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吴昌硕曾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懂他画的人,会说画中透露出一股金石气;普通观众表示很不理解啊,“这个金石气是什么玩意?我怎么就欣赏不来?”

我们就以吴昌硕的几件具有代表性的画作,来解析下画中的金石气: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7

《天竹棕榈立轴》,吴昌硕,西泠印社藏

《天竹棕榈立轴》中老辣的线条,金石入画的气息,以及文人气,这些都成了极具吴昌硕个人特色的画作特点。

他常常用篆笔画梅兰,狂草作葡萄,就书法入画而言是以篆书石鼓入画为多。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8

《梅花图》,纸本设色,1916年作,上海博物馆藏

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梅花先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9

《珠光》,吴昌硕,77岁作品

《珠光》中曲折盘旋、繁杂的紫藤,是吴昌硕以篆草笔法作画,笔势雄健纵放。整幅图笔墨流畅,构图饱满,气势宏伟。

我们再从花卉画的局部来看石鼓文是如何影响吴昌硕绘画的。

先看枝干,吴昌硕写意花卉中出现的枝干,很多都像立在画中的木棍,坚硬有力,如铁铸的一般,这或许与石鼓文线条多为直线有关,又或许与吴昌硕常年篆书刻印有关。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10

寿桃,立轴纸本,吴昌硕,1918年作

再看石头。画中的石头呈合拢之势,就像石鼓文的书法特点一样相向的弧线,线端内向收敛,中部有向外的张力,外形圆浑、饱满,量感宏阔、厚重。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11

吴昌硕花卉画中常出现的石头与石鼓文的联系

最后看结构主线(就是把花的叶去掉,只看枝干),花卉画的结构主线与石鼓文的内部结构也颇有相似之处。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12

吴昌硕写意花卉结构主线参考了石鼓文内部结构

吴昌硕画画,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篆刻、书写石鼓文的经历被他巧妙地融合进画里:石鼓文瘦重如铁的线条悄无声息地飞进他的画中,化为如铁铸般的枝干,无论浓墨淡墨,都显示出一种削金刻石的力量感。

石鼓文无疑已经融入了吴昌硕的血液,反映到他的画作上,就是我们看他的画时感受到的厚重、凝练又富有力量。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好 文 推 荐

明朝300年都没解决的蒙古问题,后金为何20多年就搞定了?

从1367年朱元璋北伐驱逐元廷起,退居塞外的蒙元在近三百年一直是明朝统治者的心头之患。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13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一连串误判导致的朝鲜战争,为何令美国有苦难言?

在朝鲜战争结束将近三十年之后,美国摇滚歌手约翰·普莱恩写过一首歌,其中有几句是这么唱的:“戴维曾在朝鲜战争中挂掉/然而原因我们却不知道/现在一切都已经不重要。”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14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岳飞被害后,名震天下的岳家军为何沦落至此?

岳家军鼎盛时有十万之众,这支大军在岳飞被害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离开了岳飞的统帅,它能否继续当年抗金的辉煌呢?

艺术 |《国家宝藏》解析“中华第一古物”石鼓,这位大师更将其应用得炉火纯青 - 15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