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深陷舆论危机?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胡歌前脚刚到美国,后脚争议就来了。
据八卦媒体爆出,胡歌曾用替身拍戏,并且“一用等七年”。一时间把“小鲜肉”、“替身”这些争议词再度摆在了台面上。
很快,业内人士纷纷站住来为胡歌辟谣。《猎场》导演发布微博,为胡歌鸣不平:“我从未见胡歌用过,组里也从没安排这等人事。”有过对手戏的演员罗海琼也转发为胡歌未用替身的敬业作证。
“职业道德作证,胡歌在《猎场》的千场戏中,场场到场,不仅演好自己的,而且搭好对手的。态度之好,真可用廉恭俭让来描述,与他合作过的人,在我面前几乎无人不赞,无赞不衷。”
梅丸君(MediaForU)很早就提出,“替身”一词切不可污名化,但现实显然已经如此了。正如《猎场》导演所说,在电影制作里,有一种专门的工作环节叫光替、位替。这些与演员无关,因为“他们的身影不可能出现在未来的屏幕上,更不可能成为帮演员赚钱的工具。”
胡歌被黑,然后就该把“小鲜肉”批判一番?这恐怕只是积怨已久的社会情绪一次集中爆发。
但可能大家都划错了重点,仔细看最近几位名人的表态你就会发现,他们谈到“小鲜肉”时,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一味的批评!
著名演员宋丹丹的发声最响亮,但她其实也并不是批判“小鲜肉”的存在,而是批评“小鲜肉”经纪团队之间的“比腕儿”的不正之风。
宋丹丹说:“很多青年演员一夜成名,一下子就几千万粉丝,挣很多钱,互相攀比化妆师和助理的人数,但没人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人……”
汪明荃在作客人民直播时,也被问到对当今内地“小鲜肉”当道的现象。她的点评算是客观中立,即说了小鲜肉漂漂亮亮、充满活力,可以让荧幕好看。但若想长久发展,还需加强演艺功底。当然了,如今的天价片酬,也真是让她自己都无法想象。
前两天,王俊凯接受《中国电影报道》采访时,被问喜不喜欢被叫“小鲜肉”?他大方的回应“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但我确实是一个小鲜肉。”
但是他对这个词的理解,却谦卑了许多:“不管是这个行业,还是这个年龄,我们都是很稚嫩的一个人,因为需要学的太多了……但鲜肉也会成长。”
现在,“小鲜肉”的褒贬含义,已经随着社会人、的心理框架而变化。当有人提出好坏两方面意见时,人们总会选择性地放大、讨论负面的评价。
在一片骂声和一片赞誉声之外,梅丸君还要提到对“小鲜肉”的一种别致观点:
著名演员濮存昕明确表示,对小鲜肉“不持批评态度”:“我们不批评人家,就跟当年我们不批评“超女”一样。”
从文化产生的角度,他认为“小鲜肉”的产生就是“孩子在玩”:“孩子和孩子是对等的,‘小鲜肉’和通俗、消遣的孩子是对等的,可能我们的媒体空间太多了,所以有人觉得怎么全是这个。”
而从产业的角度,“小鲜肉”丛生还将对我们国家形成自己的文化实力有益。“地方卫视觉得有收视率,它就能做到极致,否则就会被日韩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