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过度消费致中国排放问题 自食雾霾之苦
2014-01-23
来源:
潇湘晨报
评论0条
最近有美国媒体报道,困扰中国的雾霾,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西海岸,如同美国人正在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美国空气也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记。
雾霾全球化难题:美国过度消费致中国排放问题,最终自己要尝雾霾之苦
最近有美国媒体报道,困扰中国的雾霾,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西海岸,如同美国人正在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美国空气也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记。
有人批评中国的环境污染,也有人在反思,美国的消费主义对中国雾霾的产生发挥了什么作用。
现状
日韩美抱怨中国雾霾“入侵”
随着中国雾霾天气的持续发生,韩国、日本甚至地处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都传来了对“中国雾霾”的抱怨之声。
2013年11月,韩国首尔一架私人直升机撞击民间公寓后坠毁,造成机上2人死亡。韩国《中央日报》网站称,这次直升机坠毁事故与“来自中国的雾霾”有关。
《日刊现代》网站2013年11月2日称,日本气象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PM2.5大气污染将在冬天进一步加剧,并将跨洋传播,影响日本。
与此同时,美国一些专家也对媒体表示:“中国排放的污染正在吹向美国西海岸”。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3年3月下旬以来,美国加州的欧文斯山谷地区空气中飘浮微粒PM2.5大量增加,空气质量急剧下降。
2013年12月2日,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美国环保局局长麦卡锡2日在一家智库主办的论坛上说:“美国西海岸正受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中国向大气层排放的汞污染,又重新沉积到我们的农作物和从事休闲活动所依赖的河流和溪水中”。
麦卡锡表示,美国和中国都意识到,中国要尽快采取行动,因为空气污染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还影响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空气质量。
争议
科学家:“西风”携霾漂洋过海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近日刊登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的9名科学家发表的研究论文,分析中国国际贸易相关的经济活动对区域大气污染和全球污染传输的影响。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新闻稿称,名为“西风”的全球范围强风能在几天之内让中国的污染物飘过太平洋,导致“污染物出现危险激增”,尤其是在春天。论文合著者史蒂文·J·戴维斯是该校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家。该新闻稿还说,“灰尘、臭氧和碳可能会积聚在加利福尼亚和西部其他一些州的山谷和盆地里。”
新闻稿称,黑碳的问题尤其严重,因为雨水无法将其从大气中冲洗掉,因此它能够持续迁移很长的距离。黑碳会导致哮喘、癌症、肺气肿、心脏病和肺病。
“因为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厂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洛杉矶每年烟雾超过联邦臭氧限制的天数至少多了一天,”该声明说。
但相比于美国的交通和国内工业等污染源造成的污染,中国排放物对美国西部造成的空气污染依然很小。
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表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主导风从青藏高原经过华北到达渤海、辽东半岛后便折向南方,有时甚至到达广东,但最后又转回到内陆,所以华北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包括雾霾,传输到朝鲜半岛、日本的很少,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更是非常有限。”
分析
贸易改变全球污染物排放分布
法新社20日称,美国的消费者应该对来自中国的一些空气污染负责任。据报道,在部分天气情况下,美国加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等地近1/4的空气污染物最初是在中国被吹上天空的。而中国污染物的排放很多来源于制造用于出口的电视机、玩具、手机和其他产品的工厂。
通过国际贸易,一个国家消费的产品可以从其它国家进口,因此产品的产地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地区从消费国转移到出口国,改变了全球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
“我们已经外包了我们的制造业,也外包了很多我们的污染,但其中一些污染被吹回来,跨过太平洋,困扰我们自己。”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参与课题研究的科学家史蒂夫·戴维斯说。
文章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林金泰说,研究初衷和目标不是要从道义上指责发达国家或回击外界对中国排污的指责。“而是从科学出发,换一个视角观察全球污染传输问题,由此对污染的责任归因,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他希望这项研究可以促使人们展开讨论,是否要用以消费为基础的排放计算方法来取代以生产为基础的计算方法。目前,后者的使用颇为广泛。
全球雾霾的“发展史”
时间段:1960年代到1990年代
代表地点:日本东京
日本东京、大阪等地区工业异常发达,汽车消费刚刚兴起。
1960年代末,有资料显示,“九州湾海水是黄红色的,高耸的烟囱不断吐出浓浓黑烟。”
新兴的汽车热潮让日文多了一个词——“smog”,这个词由英文的“smoke”(烟)和“fog”(雾)合成,特指汽车和工厂废气造成的阴霾天气。很多时候,东京上空笼罩“smog”。这也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儿童哮喘不止的情况。
1968年,日本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废气排放作出规定;1971年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厅”应对此事……到1980年代末,雾霾已不是日本人关注的焦点。
时间段:1940年代到1970年代
代表地点:美国洛杉矶
洛杉矶20世纪初就是特大工业城市,拥有炼油厂等,19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
从40年代初开始,洛杉矶上空经常出现一种浅蓝色烟雾,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70年,约75%市民患上红眼病。这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目前洛杉矶主要在改善交通结构等方面努力,以防患于未然。
时间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
代表地点:英国伦敦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当年伦敦有“雾都”之称。
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雾霾,英语称为LondonFog(伦敦雾)。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短短五天时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此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禁止伦敦部分地区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
今天的伦敦已经摆脱了“雾都”之称。
时间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代表地点:中国北京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较快发展期,因人力成本和市场因素等考量,外资工厂大量涌入。
2013年,“霾”无疑是中国热词,北方多地遭遇雾霾侵袭,很多人不得不戴着口罩出门。
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称,中国的雾霾已经经由西风被“运送”给美国西部,洛杉矶等城市也遭遇雾霾。
除了中国近年来工厂密集、汽车消费热度不减之外,英国《独立报》称,美国等工业化国家近年来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设的工厂,也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就这一点来讲,美国人“自食其果”。
原创声明:本文系本站原创采写/编译整理/读者来稿,欢迎转载!转载时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新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热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