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1日 20.4°C-23.7°C
澳元 : 人民币=4.6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1天前 来源: 南风窗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这波流感影响到的人,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描述自己全家集体感染的经历:“上周去了趟迪士尼,回去后全家中招,一直到今天,不发烧了,全家咳。”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

香港地区2月一则流感速递中提及,近一个月内流感已致137人死亡¹。美国本流感季,累计已有至少2400万流感病例。其中,死亡病例超1.3万例,是美国近15年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

这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健康焦虑,不少人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抗流感经历。

面对纷杂的信息,大众呼唤更专业的预防与治疗建议。在流感大流行的当下,什么药物是治疗首选?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2

泰国新增近10W感染,全球流感何时止?

没人能想到,这次的流感季从2024横跨到2025,并在全球多国肆虐。

2月16日泰国公共卫生部部长颂萨向媒体透露,2025年1月1日至25日,泰国仅报告7819例流感病例,但随后感染人数激增,目前已经达到99057例,并有9人死亡²。

据央视新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本流感季累计已有至少2400万流感病例,死亡病例超1.3万例。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援引美疾控中心数据报道称,美国正迎来本流感季的第二波感染高峰,当前流感感染水平达到2009年美国甲流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³。美国相关专家表示,由于本轮流感季节开始较晚,目前当地感染水平尚未达到高峰。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3

北半球许多地区流感活动处于较高水平。中疾控2月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⁴提及,北半球第5周美国全境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仍居高,大部分区域上升,通过 ILINet 报告的就诊患者中有 7.8%为流感样病例患者,与上周相比升高,高于基线(数据截至2025年2月1日)。

此外,流感也席卷了欧洲多国与亚洲多地,根据韩国上百家医疗机构就诊数据,每1000名患者中约有99.8人为流感患者,流感感染率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

流感,这个常被误认为“小感冒”的疾病,实际上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流感(如H1N1、H3N2)和乙型流感最为常见。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4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因流感相关疾病死亡人数高达65万人。而在中国,流感每年导致的死亡病例也数以万计。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更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流感绝非“小感冒”,而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疾病。

很多人分不清普通感冒(common cold)与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区别。普通感冒不发热或中度发热,而流感常见高热(39℃以上),并且全身症状明显。除了感冒会有的咳嗽、流鼻涕、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外,流感还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5

流感的一些症状并非流感独有,也可能由其他感染所致。这样一来,病人患病初期很难确诊,不仅抗原自检的准确率仅在50%-70%,有时连医生也无法诊断。

这也导致,如果患上流感后无法及时得到准确治疗,严重时流感还会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对于老人、小孩以及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来说,流感的威胁极大。

在人类与流感的斗争中,药物和疫苗是人类的“武器库”。流感高发季节,如何选择药物至关重要。在出现症状的“黄金48小时”内,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减轻流感危害的关键。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6

奥司他韦,为何占据流感用药的“C位”

对于流感药物的选择,今年初,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简称“新版流感方案”)中给出了三类药物治疗方案,新版流感方案明确推荐了我国目前已上市的对流感病毒敏感的3种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RNA聚合酶抑制剂,具体包括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和法维拉韦等⁵。

据IQVIA全球各国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上,奥司他韦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2023年奥司他韦占中国抗流感病毒药物的96%(表1);而在全球各国抗流感病毒药物中,奥司他韦的销量占比也同样超过90%(表2)。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7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8

中国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就已将奥司他韦作为推荐用药。

另外一项针对442名患者的研究发现,在2009年甲型H1N1流行期间,早期(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住院和患上严重肺炎的风险。

同年,奥司他韦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治疗和预防流感的核心药物。各国政府纷纷储备奥司他韦,甚至一度引发抢购潮。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显示,早期使用奥司他韦可将流感病程缩短30%-40%,并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另一项针对儿童流感的研究表明,奥司他韦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9

除此之外,奥司他韦还有广适用性。不仅可用于3月龄以上人群对于流感的药物预防,还适用于全年龄段流感患者的治疗。1月2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奥司他韦在列出的6款治疗药物中,居于首位。

自1999年上市以来,奥司他韦的安全性经过多年验证,儿童、成人、孕妇均可使用。最低年龄可批准用于14天以上儿童。

值得注意的是,耐药一直是抗流感治疗历史中面临的挑战之一。流感病毒耐药株突变频率的不确定性给流感防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奥司他韦的整体耐药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

据WHO官网2023年7月12日发布的一则声明显示,现有来自人类病例的流感病毒序列未显示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耐药的标记物。在一项持续8年,近14万例样本的监测结果显示,奥司他韦的整体耐药率仅为0.68%。

可以说,像奥司他韦这类几乎能覆盖全人群的抗流感药物,能在感染初期抑制病毒扩散、降低重症风险、缩短病程同时兼具安全性良好的特性,让其在众多抗流感药物中占据“C位”,确立其江湖地位。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0

与病毒博弈:抗流感药物进化史

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研发,一直是医药行业研究的热点,也是近几十年来,医药行业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1966年,金刚烷胺(Amantadine)作为首个抗流感药物问世,标志着人类正式向流感病毒宣战。在早期临床试验中,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病毒表现出显著疗效,迅速成为流感治疗的主流药物。

作为初代药物,金刚烷胺的生产成本极低,适合大规模推广。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甲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的耐药率飙升至90%以上,药物逐渐失效。

并且由于金刚烷胺副作用明显,失眠、焦虑等副作用发生率高达30%。2006年,美国疾控中心正式建议停止使用金刚烷胺治疗流感⁶,初代抗流感药物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1

1999年,奥司他韦的上市,开启了抗流感药物的新时代。

作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通过阻断病毒释放,阻止其在体内扩散。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奥司他韦成为全球抗疫的核心药物。

在重症流感治疗中,奥司他韦可显著减少住院和死亡风险。不过,由于其需每日服用2次连服两天,部分患者因胃肠道反应而中断治疗。

尽管面临挑战,奥司他韦依然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抗流感药物,在中国,国家致力于将关键防疫药物国产本土化生产,东阳光药、石药集团、国药集团、科伦药业都有生产奥司他韦相关产品。

其中,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产品(商品名“可威”)来源于原研品牌“达菲”的专利授权,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2

2023年,“可威”市占率为64.8%,销售额也在中国抗流感药物中占比超五成以上⁷。可以说,在国内平均每2个购买奥司他韦的人中,就至少有1人选择东阳光药生产的“可威”⁸。

作为奥司他韦的“兄弟”,扎那米韦(Zanamivir)和帕拉米韦(Peramivir)分别于1999年和2014年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扎那米韦通过吸入给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副作用少。但由于吸入操作复杂,不适合儿童、老年人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并有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的副作用⁹。

帕拉米韦适合重症患者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¹⁰,可以通过单次静脉注射完成治疗。不过由于帕拉米韦疗程费用相对较高,且可能引起腹泻、呕吐、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¹¹,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率低于奥司他韦。

这两种药物虽未撼动奥司他韦的地位,但在特定人群中展现了独特价值。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3

2018年,玛巴洛沙韦(Baloxavir marboxil)作为RNA聚合酶抑制剂的第一款上市药物,通过阻断病毒复制及较长药物半衰期的属性,呈现“全病程单剂次口服”等亮点¹²。

尽管RNA聚合酶药物作为新的机制被赋予很多期待,但其耐药性问题受到市场考验¹³。相关研究表明,5岁以下儿童使用玛巴洛沙韦后,耐药率高达43%,耐药病毒可能通过人际传播,导致未来药物失效¹⁴。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4

2024年12月19日 美国FDA更新了该药的说明书。其中明确指出,5岁以下儿童不应使用玛巴洛沙韦,主要原因是该年龄段儿童的耐药率高达40%,5-12岁的耐药率也高达16%。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5

节选自美国 2024年 12 月版,玛巴洛沙韦说明书

无独有偶,日本感染病学会对玛巴洛韦在12以下儿童的使用也采取了慎用的态度¹⁴。

在2023年11月27日修订的《关于玛巴洛沙韦使用的新建议》中,日本感染病学会有关12岁以下儿童使用玛巴洛沙韦的建议如下图,翻译成通俗易懂的中文是:在12岁以下儿童中使用玛巴洛沙韦需谨慎。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6

截取自日本感染病学会《关于玛巴洛沙韦使用的新建议》(2023)

特别是在6岁以下儿童中,甲流耐药病毒的检出率可达20%至60%。当检测到耐药病毒时,发热以外的症状缓解时间和病毒排毒时间都可能延长。

该药中国版说明书亦表明,在儿童患者中,甲型/H1N1和甲型/H3N2病毒感染后,发生与玛巴洛沙韦敏感性下降相关的给药后氨基酸突变的总发生率,分别达24%和65%。

此外,玛巴洛沙韦体内的超长半衰期,亦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长半衰期使其在整个病程中仅需服药一次;另一方面,由于玛巴洛沙韦在体内存留20-30天,一旦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目前尚无特效制解毒剂,副作用很难处理。

因此,美国儿科学会(AAP)在最新发布的《儿童流感预防与控制建议(2024-2025)》中指出,仅在患者出现依从性问题或无法耐受多次给药方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玛巴洛沙韦作为奥司他韦的替代药物。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7

甲流凶险,背后的药物选择之战(组图) - 18

总结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可以看到无论是哪种抗流感药物,都很难撼动奥司他韦在流感治疗方案中的重要地位。

回溯抗流感药物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病毒博弈的史诗。没有一劳永逸的“神药”,只有不断进化的科学理性。

正如医学界对药品耐药性达成的一种共识那样:

“最好的药物,永远是下一款——但在它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谨慎使用手中的每一颗子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