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两女子被奸杀,体内却有不同的DNA体液,更诡异的是墙上还留下一串难解的数字...(组图)
2013年在雅安,短短三小时内,两名女子接连在同一个出租屋内被勒死。
在她们体内均发现了男性遗留的体液,但经检验,这些体液并非来自同一人。更诡异的是墙上还留下一串难解的数字.....
那么,凶手究竟是谁?又究竟有多少凶手呢?
两女子双双遇害
2013年3月15日,位于四川省雅安市。一大早,王胜林与女友艾秋菊通了电话。
艾秋菊告知他,稍晚些时候她打算前往闺蜜蒋福蓉的住处,因为蒋福蓉的男友从甘孜来访,还给艾秋菊带了礼物,邀请她过去取。
艾秋菊和蒋福蓉不仅是闺蜜,还是同事,都在当地的疾控中心工作。
蒋福蓉当时40岁,是一名计生办的B超医生;艾秋菊39岁,是一名护士。两人均为离异单身,相似的人生经历使她们相处融洽。
当天中午,王胜林再次尝试联系女友艾秋菊时,却发现她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
这让他感到有些不安,于是他联系了艾秋菊的弟弟,请求他前往蒋福蓉的家中查看情况。
艾秋菊的弟弟立刻打车前往疾控中心职工家属院,发现姐姐的汽车就停在楼下,便断定姐姐应该在蒋福蓉家中,于是上楼敲门。然而,尽管他敲了许久,屋内却毫无回应。
随后,他与王胜林商量后决定报警。警方迅速到达现场,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表明屋内发生了案件,他们无法擅自破门而入。
于是,办案警员向上级请示,并邀请疾控中心的一位领导到现场作为见证。
当日下午15时30分,蒋福蓉家的门被撬开。
蒋福蓉的家面积不大,大约30平方米。进门是一个小客厅,对面是阳台,阳台上连着厨房和卫生间。客厅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卧室。
在右侧的小卧室地上,躺着一名女子。她上身穿着灰色外套,下身着短裙,短裙被掀起至腹部,内裤和连裤袜被褪至膝盖以下,脚上还穿着鞋子,脚腕被尼龙绳绑住,双手腕背在身后,同样用尼龙绳捆绑。
她的脖子上有明显的勒痕,双眼圆睁,显然已经死亡。经确认,此人正是报案人的姐姐艾秋菊。
警员继续在屋内搜查,在左侧卧室的床上,发现一个被毛巾被紧紧包裹的鼓起的人形物体,里面是一具女尸。
这具女尸上身衣物较为完整,下身赤裸,手脚被以与艾秋菊相同的方式捆绑,脖子上也有明显的勒痕。她正是屋主蒋福蓉。
经过现场勘查,警方发现案发现场并无明显搏斗痕迹,且与外界相连的阳台门窗均完好无损,周围灰尘分布均匀,未见攀爬或撬锁痕迹。
这表明犯罪嫌疑人可能是和平地通过大门进入,且很可能与两名死者相识。
此外,受害者的手机、银行卡、现金均被凶手带走,蒋福蓉的戒指也不翼而飞,艾秋菊的头发中还发现了半截断裂的金项链。由此看来,凶手作案动机似乎是为了财物。
通过对现场痕迹的提取,发现除了两位死者的痕迹外,仅有一名其他人的痕迹,这意味着现场证据指向——凶手仅有一人。
神秘数字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警方注意到了两个不寻常的细节:
1. 凶手捆绑受害者的方式:
这种打结手法并不常见,类似于警方用于捆绑嫌疑犯的方式。因此,办案警员认为,能够熟练运用这种绑缚技巧的人,如果不是曾在警务系统工作过,那么可能是有被捆绑前科的人员。当然,也不能排除那些专门研究此类技巧的爱好者。
2. 现场墙上刻有一串神秘的六位数号码:
技术人员根据号码刻划的深度以及数字边缘残留的新鲜粉末判断,这串号码很可能是用锋利的匕首刻上去的,并且应该是近期才刻上去的。那么,这串数字是谁刻下的呢?这些数字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在等待验尸和DNA检测结果的同时,警方首先调查了两位死者的社会关系,重点关注她们的男友。
首先是蒋福蓉的前男友赵勉,他在当地政府机关工作。两人本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在案发前十几天突然分手,蒋福蓉搬出去租了房子。
经过调查,警方确认案发当天赵勉有不在场证明,其家人和同事均可作证,因此他的嫌疑被排除。
接下来是艾秋菊的男友王胜林,50多岁,退休职工。虽然他的供述中有些难以证实的部分,但经过对尼龙绳上的DNA进行检测比对,结果显示并非来自他,因此他的嫌疑也被排除。
与此同时,警方调取了相关监控录像。监控显示,在2013年3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艾秋菊驾驶一辆白色宝来轿车进入疾控中心后,一名穿着灰色T恤的男子上了车,随后两人一同驾车前往蒋福蓉所居住的家属院。
这个男子究竟是谁呢?受害者的男友和家人都表示不认识此人。
两名凶手?
正当调查陷入困境之时,法医的验尸结果,为案件提供了关键线索:
1. 两名死者并非在同一时间遇害——蒋福蓉的死亡时间大约在上午8点,而艾秋菊则是在上午10点半左右遇害,两者相隔2个多小时。
结合先前的监控记录,这意味着艾秋菊到达蒋福蓉家时,蒋福蓉已经遇害,艾秋菊到后不久也遭不测,因此监控中出现的穿灰色T恤的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2. 两名死者死前均发生过性行为,体内均有男性体液,但这些体液分别来自两名不同的男性——尽管现场痕迹鉴定显示凶手仅有一人,但两名受害者体内为何会出现两个男人的体液?
难道凶手不止一人?
警方进一步分析发现,捆绑死者的尼龙绳上仅检测出一个人的DNA,且与蒋福蓉体内的男性体液相匹配,这表明该DNA很可能属于凶手。
至于艾秋菊体内的男性体液属于谁,仍需进一步调查才能明确。
警方调查至此,确定了两个调查方向:一是将嫌疑人的DNA数据录入系统,尝试寻找匹配对象;二是继续查看监控,追踪穿灰色T恤男子离开后的行踪。
经过警方的不懈努力,这两个调查方向均取得了进展:
首先,警方录入的DNA样本成功匹配到了一个人——余应刚,来自四川康定,当时38岁。
与此同时,监控追踪也取得了突破。3月15日上午11点10分,穿灰色T恤的男子独自离开蒋福蓉家所在的小区。
他乘坐出租车到达雅州大道后下车,走到一家饭馆门口,与站在门口的一个小伙子交谈了几句,之后便消失在人群中。
警方恰好认识那个与灰色T恤男子交谈的小伙子,他是当地的一个不良青年。
他很快向警方确认了男子的身份——正是余应刚。他之所以认识余应刚,是因为两人曾是狱友。
至此,余应刚作为凶手之一的身份得到了确认。
警方追踪至余应刚位于康定的住所,但余应刚并不在家,其家人告知警方他已前往西昌,于是警方又赶往西昌继续追查。然而,此时警方尚不敢立即逮捕余应刚。
由于两名死者体内存在不同男性的体液,警方推测余应刚可能有同伙,担心贸然行动会惊动嫌疑人,从而打草惊蛇,因此选择暗中跟踪余应刚,并对其手机进行监听。
余应刚究竟是否有同伙?凶手到底有多少人?
与此同时,警方也在调查艾秋菊体内男性体液的来源。在调取艾秋菊的通话记录后,警方发现有一个人与艾秋菊联系极为频繁。
经过调查,这个人是艾秋菊的地下情人。事实上,秋菊当天并未去上班,而是先去见了这位情人,之后才前往疾控中心。经检验,DNA比对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至此,可以确定余应刚没有同伙,警方随即迅速展开了抓捕行动。
网友见面2013年3月21日,余应刚在西昌的一家网吧上网。他上网结束后,甚至没有关闭电脑、退出QQ,就直接离开了。
负责监视他的警察检查了电脑,发现余应刚正与一名女子热聊,并且两人已经约定了见面时间。
最终,警方在该女网友的家中成功逮捕了余应刚。面对警察,余应刚很快便交代了自己的犯罪经过。
2013年1月,余应刚刚刚出狱,他因1994年犯盗窃罪而入狱。
入狱时,他年仅18岁,在38岁的人生中,有19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从1994年到2013年,这19年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时期,出狱后的余应刚面对一个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肯定感到非常不适应,对许多事物都一知半解。
但他脑子灵活,不到20天就学会了使用QQ聊天,还给自己取了个网名“金色盾牌”
2013年3月8日,余应刚通过QQ结识了蒋福蓉,他谎称自己是雅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队长,把蒋福蓉骗得团团转。仅仅两个小时,蒋福蓉就主动邀请他见面。
见面后,蒋福蓉被余应刚的男子气概彻底吸引(估计也受到了假刑警队长身份的影响),当天下午就将他带回了自己家中。
据蒋福蓉的同事回忆,蒋福蓉与余应刚交往后变得非常自豪和快乐,还特意请同事们吃饭,并在饭局上将余应刚介绍给大家认识。
在那次聚餐中,蒋福蓉的好友艾秋菊也出席了。两位好友闲聊时,艾秋菊提到自己最近打算提取公积金,大概有7-8万元。
艾秋菊无意中说出的这番话,却被余应刚听在耳里,成了导致两位女士悲剧的导火索。
尽管余应刚没听说过公积金是什么,但他清楚7-8万元意味着什么!
那晚回家后,余应刚辗转反侧,满脑子都在盘算如何能拿到这笔钱……
2013年3月15日清晨,余应刚与蒋福蓉发生关系后,便拿起蒋福蓉的包开始翻找起来。
蒋福蓉轻轻推了余应刚一把,质问道:“你翻我包干什么?”
余应刚毫不留情地扇了她两个耳光,怒吼道:“快说,你的公积金呢?”
蒋福蓉被打得头晕目眩,回答说:“我的公积金早就花光了。”
听到这话,余应刚立刻掏出一把匕首,逼迫蒋福蓉给艾秋菊打电话,谎称有礼物送给她,并让她到疾控中心来取。
到了8点30分,门外传来邻居的脚步声,蒋福蓉突然大声呼救,余应刚迅速扑过去捂住她的口鼻。意识到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他决定直接勒死蒋福蓉,以绝后患。
上午10点,余应刚在疾控中心等待艾秋菊,随后两人一同前往蒋福蓉的住处。一进门,余应刚便用刀抵住艾秋菊的后背。
得知艾秋菊尚未提取公积金后,他从艾秋菊的包中翻出一张银行卡,并逼迫她说出密码。担心自己记不住,便随手将密码刻在了墙上。
之后,余应刚不顾艾秋菊的哀求,将她勒死,并扯下她脖子上的金项链。在扯的过程中,金项链断成两截,一截落在艾秋菊的头发里,另一截则被余应刚装进了口袋。
余应刚本打算对艾秋菊实施强奸,但见她已死,便放弃了这一念头。这也是为何艾秋菊衣衫不整,却身上并无余应刚体液的原因。
最终,余应刚杀害了两人,只抢到了不到1500元现金、两部手机以及一些首饰,随后匆忙逃离了现场。
最后的最后2013年12月9日,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判处余应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5年7月8日,罪有应得的余应刚被执行死刑。
余应刚利用离异单身女性的心理弱点进行疯狂诈骗,最为可怕的是,他的诈骗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杀人灭口。
如果警方未能及时将其抓捕归案,任由这个恶魔四处流窜,将会有更多无辜女性惨遭毒手。
余应刚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但为何被害人会轻易上当呢?请大家在网络交友时保持警惕,也许在社交软件另一端与你聊天的陌生人,心中正藏着不轨图谋。
网络交友虽然方便,但隐藏着诸多风险。
保持警惕,核实身份,避免过早透露个人信息,注意异常行为,采取安全措施,信任直觉,使用安全的社交平台,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你在网络交友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保护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