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5日 27.6°C-32.1°C
澳元 : 人民币=4.5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认为炫豪车=爱国的人,并未脱离多数人的思维框架(组图)

7小时前 来源: 中国数字时代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中国数字时代,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韩国人来上海旅行,一群人为了向韩国来客炫耀“中国有钱”“中国强大”,开着豪车炸街,这无疑可以列入“迷惑行为大赏”。因为以文明世界正常人的脑回路,即使不从文明角度思考问题,仅仅权衡利弊,也找不出这种行为到底有啥好处。

炸街的到底是不是富二代还有待确认,因为“要想富,先低调”,尤其是当下,很多有钱人即使本来不低调,也要被迫低调。有人推测炸街的多数是租豪车骗流量的网红,也有一定可能性,或者二者皆有。

于我而言,这是一则地狱新闻,不过让我感觉“地狱”的不是那群炸街的人(不管他们是富二代还是流量网红),因为他们始终是极少数,如果没有受众,他们自己就会在无聊中撤退。“地狱”的是那些专程跑去叫好的街头围观者,那些在网络上将“炫豪车”视为“爱国行为”的人,那些自己996甚至已经失业却嘲笑韩国人吃不起水果的人。

有人又会说,这些叫好的看客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不都觉得“炫豪车”的行为很幼稚吗?

认为炫豪车=爱国的人,并未脱离多数人的思维框架(组图) - 1

我对此也持保留意见,因为这些现场或是网上叫好的看客,并没有脱离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思维框架。

我对车一向不讲究,纯粹将之视为代步工具,但我知道很多人不是这样,甚至见过租着很旧的房子,然后买了辆奔驰,每天半夜调个闹钟,下楼两三趟观察自己的车有没有被刮花的人。大多数人对豪车的态度仍然是“羡慕”,花掉几年甚至多年收入买辆豪车的行为并不少见,相比之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世界前列的那些国家,比如荷兰、比利时、德国,即使是郊区的中产阶级别墅,最常见的也是高尔夫这样的入门小车。

将车作为“面子”的一部分(不管是个人的面子还是“国家”的面子),即使到了今天,在这个社会上仍然是相当普遍的心态。马上要过年了,虽然经济不好,但租豪车回老家摆阔的人还是会有,毕竟租了好几年,这事儿不能断。而且这个群体的存在,恰恰说明老家有这样的土壤,有无数以车子衡量他人的人。

同样,马上就要过年了,那些关于山东的体制内段子又要刷屏,诸如“不孝有三无编为大”“没编制的工作都算不务正业”“开着帕萨特回老家,在车尾箱拎出几桶鲁花牌花生油,一定得是单位发的”……当然,这其实不是“山东特色”,中国各地都是这样,无非是有的地方比较严重,有的地方非常严重。

大多数中国人对他人的价值衡量都是功利化的:他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车,做什么工作,他的父母是干什么的,他是不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他每个月挣多少钱……

在婚恋市场上(“婚恋市场”这个词已经充分说明社会的极度粗鄙),很多所谓的“条件好”都显得特别可笑,比如我见过一段控诉,一位母亲说现在的年轻女孩子都不踏实不本分,理由是自己的儿子条件那么好,居然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我儿子没到三十岁已经是副科级了,这么好的条件去哪里找,谈了几个都散了,这些女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他们从未想过,恋爱也好,婚姻也好,普通朋友的相处也好,是否适合的标准不只是你干什么工作,有没有体制内身份,也要看人品、才华、智识,也要看是否有趣。哪怕是最低条件,也得看是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人、机器人。

如果仅仅用工作、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将兴趣爱好、情感趣味都视为“多余”,这种价值观跟那些将“炫豪车”与“爱国”画等号的人真的有区别吗?我认为一点区别也没有,恰恰是这样的社会土壤,才会批量制造炫豪车的人。因为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评价标准都是功利化的,他们对世界的评价标准同样是功利化的。所以他们对个体是否成功的判断就是挣多少钱、做多大的官,对国家的判断就是GDP和战狼。甚至可以说,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人,如果不能实现认知的改变,那么根本就配不上文明世界的正常生活。

很多人都说,现代人物欲太强了,张嘴就是以前如何如何节约。我很反感这种论调,因为老一辈的节俭并不是基于真正的文明认知,而是一种“穷怕了”的应激反应,无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从这种应激反应和心理问题中走出来,以至于走向病态的节俭。至于当下人的强烈物欲,其实也是匮乏感导致的应激反应,他们急于用房子、车子和身份来显示自己在这个社会获取的安全感,但这显然是脆弱和可笑的。在我看来,真正的节俭是从小就拥有体面的生活但不追求物质,从小就能享受文明世界的各种成果,继而返璞归真。

认为炫豪车=爱国的人,并未脱离多数人的思维框架(组图) - 2

“炫豪车”之所以让我感觉是地狱新闻,还因为那些叫好的看客在我眼中异常可怕。将“炫豪车”等同于“爱国”,智识之低下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这样的人太容易被忽悠被煽动(事实上他们也正是被忽悠的“成果”)。他们很容易陷入集体癫狂的状态,就像当年那代人一样。

早上刷朋友圈,见到有人又转发了江小燕的故事,惊觉她已经86岁了,也不知道是否依然在生(希望她更加健康长寿)。

江小燕被视为疯狂年代的人性之光。1966年,傅雷夫妇自杀身亡,傅雷长子傅聪身在美国,傅敏则在北京劳改。其他亲属对这对“反革命夫妇”早已“划清界限”,避之不及,无人去认领骨灰。

与傅雷夫妇素不相识、仅仅读过傅雷译作的江小燕挺身而出,冒着巨大危险,冒充傅雷养女前往领取骨灰,并为之处理后事,后来江小燕还为此遭遇审讯。

多年后,回国的傅聪得知此事,便找寻江小燕,希望表达谢意。江小燕一再拒绝,仅仅接受了傅聪寄来的一张音乐会门票,并在回信中写道:“我认为您完全可以不必在精神上感到有某些责任,但在当时,完全是我个人的动机和想法……作为子女的你们想了却这件事的迫切心情我是理解的。但并非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必须酬谢或以语言表意,处理某些事情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听其自然……”

1985年,46岁的江小燕终于圆了大学梦,并在拿到本科文凭后开启了自己的编辑和教师工作。

1998年,为了避免以讹传讹和人为拔高,江小燕难得写了一篇文章,详述此事并更正了一些对她拔高的传闻,后以《我为何保存傅雷的骨灰?》为题刊载于《书屋》杂志。

早在1958年,即将高中毕业、品学兼优的江小燕拒绝学校的要求,不肯检举揭发被打为右派的老师,反而为老师辩护,结果自己也遭批判,毕业政治品德鉴定为“差”,无缘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待业十五年之久。但江小燕写道:“我仍然说,并未后悔,因为一个人内心的平安是任何名利所换不到的。”

而在傅雷夫妇一事上,面对傅聪和傅敏兄弟的感激之心,江小燕写下了一句让我感动至今的话:“我既然能在他们恶运覆顶之际为之申诉,当然也能对他们今天的声誉日隆视若无睹。”

是啊,在别人落难时伸出援手,在别人风光时淡然离开,这才是高贵的人性。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反向而行。我敢担保,很多人暗地里会说:“江小燕太傻了,1958年的时候检举老师,自己就能上大学,不用待业十几年,毕竟老师已经成了右派,你骂她几句也不算什么。收留傅雷骨灰,风险多大啊,值得吗?不过风险越大,利益也越大,为什么不跟傅聪兄弟要点回报呢?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让自己变成名人,反而长期隐姓埋名呢?”

这才是社会的真相,也正是这样的社会,才会将“炫豪车”等同于“爱国”,才会将“有编制”和“有钱”视为最重要的择偶标准,他们岂止不懂文明,他们连“人”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

本文转载自中国数字时代,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