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20.4°C-23.6°C
澳元 : 人民币=4.68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17小时前 来源: 香港01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92年克林顿选举时的口号:「笨蛋,问题在经济!」(It is the economy, stupid),让所有人知道,经济表现一直是影响大选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坦白说,特朗普在2020年选举败给拜登,也是由于出现了经济衰退。

且,历届选举,经济问题都是选民最关心的议题,没有之一。按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上月初发表的调查报告,经济是选民考虑的最主要议题,有81%选民认为非常重要,远高于排第二的医疗(65%)。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1

当前美国的宏观经济情况,通胀虽放缓,失业率约4%,表面上看相对稳妥,但9月联储局开始减息周期,减幅0.5厘高于市场预期,普遍认为美国经济放缓的速度比预期快。加之,从1970年到现在,萨姆法则已经准确预测了每一次美国经济衰退的信号,而数月前美国触发了萨姆法则,而后美国政府又搞出来一堆「騒操作」,这让市场进一步担心。

这是不利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而在过去,拜登任内经历了美国40年来首次达到8%的高通胀,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这方面有相对「优势」, 选民更信任特朗普。

美国联储局的褐皮书每年会发布8次。根据大选前最后一次褐皮书显示,在截至10月14日的六周内,美联储12个辖区中,有3个地区报告经济增长,9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持平或下降。简单总结那就是美国经济陷入了持续性疲软中。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2美国联储局的褐皮书(The Beige Book)每年会发布8次。根据大选前最后一次褐皮书显示,在截至10月14日的六周内,美联储12个辖区中,有3个地区报告经济增长,9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持平或下降。(网站截图)

美国劳工部10月4日公布了一份相当「炸裂」的非农就业数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数激增25.4万人,为2024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高于8月修正后的15.9万人,远超市场普遍预期的15万人。这显然是一份「傲人」的数据。

而事实上,8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4.2万人(修正后15.9万人),不及市场预期的16.5万。当时,美国劳工部还对6月份和7月份的非农就业人数进行了调整。调整之后6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7.9万人被下修至11.8万人;7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1.4万人修正至8.9万人;两个月合计减少了8.6万人。

衡量美国经济衰退的信号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萨姆法则。萨姆法则旨在通过观察美国‌失业率的变动来预测经济衰退。根据萨姆法则,当美国失业率的三个月移动平均值比过去12个月的低点高出0.5个百分点或更多时,就被认为是经济衰退的早期信号。

从1970年到现在,萨姆法则已经准确预测了每一次美国经济衰退的信号,无一例外,其准确率高达100%。通过观察2023年9月份到2024年8月份美国的失业率数据,其中移动三个月移动平均值最低发生在2023年的9月份以及2024年的1月份,这两个时间点移动平均值都是3.7%。而6月、7月、8月的移动平均值是4.2%。也就是触发了萨姆法则。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3图为2024年10月2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到访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Philadelphia),于一家麦当劳炸薯条拉票。(Reuters)

当市场一片非议的时候,9月数据就出现了一个极致拉升。且,9月以来,美国政府公布了6大经济数据,8月职位空缺数、9月ADP就业人数、9月非农就业人数、9月失业率、9月CPI,以及9月零售销售增长率无一例外都是超预期的。

可是如今联储局的经济数据却显示美国经济持续疲软,这说明联储局跟美国政府的数据出现打架。究竟发生了什么?懂的人都懂。正在进入大选的最后冲刺时刻,特意「创造」一份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反正过后还可以修正数据。「我认为这些数字不仅仅是不准确的,还是不诚实的」是市场普遍的认识。

然而看更长一段时间以来的各项宏观数据表现,整体表现都并不太乐观。比如最近几个月,美国PMI数值就并不太理想。PMI是衡量行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指数一般以50为临界点,当PMI高于50代表行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处于萎缩状态。

而过去两年时间,美国PMI很多月份都是处于50以下。根据有关数据统计,8月份美国的PMI是47.2,虽然比7月份有所回升。但在过去22个月中,美国PMI有21个月低于50,只有2024年3月达到50.3。这说明目前美国制造业整体是处于收缩阶段的,这实际上势必会影响非农就业数据。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4美国前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右)2024年10月27日在纽约出席丈夫特朗普(左)的竞选活动(Reuters)

再来看一下美国的消费。联储局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最近美国大多数地区经济表现不佳,大多数地区的消费者支出有所下降。这点也可以从美国的通胀水平看出来。

经过两年的努力之后,美国的通胀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过去12个月美国CPI已经从3.7%下降到了2.9%。但通胀水平下降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的需求放缓了。

当然除了这些宏观数据之外,从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也反映出美国经济有衰退的苗头。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现象就是企业纷纷裁员。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有多个大型企业宣布裁员,裁员的这些企业涵盖金融,高科技以及普通制造业。所有这些都表明,美国的经济已经处于衰退的前奏。

美国9月份的经济数据可能无法反映真正的情况。如果用这个逆向的思维来思考,如果美国经济真的那么强势,那美国为何要降息?什么时候才需要降息?那就是经济疲软的时候。如果经济强势,那应该是加息遏制通胀才对。所以降息本来就意味着经济下行。

基于上述美国经济的基本看,分析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将其概括为七个关键词,分别是对内减税、对外加征关税、放松监管、驱逐非法移民、鼓励化石能源、重视科技、外交孤立主义,其中对内减税、对外加征关税是经济面最主要的政策导向。关于低税收这一部分,特朗普和贺锦丽方向是一致的,最大的差异就是关税。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5美国大选:特朗普10月5日再到自己遭枪击的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县(Butler)举行竞选集会,Tesla行政总裁马斯克(Elon Musk)到场支持。(Reuters)

对内减税:特朗普计划将此前的减税法案「永久化」。特朗普曾在2017年第一任期内推动了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的通过,该法案将于2025年到期,特朗普希望将法案中的部分减税内容永久化,以此继续激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他还希望将美国企业税率从目前的21%进一步降至15%,以此鼓励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

减税是共和党传统的经济政策。减税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政府收入的下降。如何弥补政府财政的缺口将成为关键因素。

「特朗普1.0」时代,采用的政策就是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借债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特朗普1.0」时期,美国政府先后数次陷入政府停摆的状态,共和党与民主党在财政赤字方面分歧很大,双方唇枪舌战,为各自争取最大的利益。不过,这次选举共和党有望在参众两院都取得优势地位,这会为特朗普2.0时代大幅举债提供便利条件。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6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的美国联邦政府国债时钟,截至10月28日,美国国债为35万亿美元,人均负债10.6万美元。(网站截图)

显而易见的担忧是,税收削减将继续推高已然膨胀的联邦赤字。跨党派研究机构「负责任的联邦预算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10月7日发布的预测显示,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赤字占GDP的比重将从去年的约7%攀升至2035年的12%。此前,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债总额首次达到3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德国、日本、印度、英国五国的经济总量之和。

美国国债规模快速增加,直接导致未来所需支付利息也相应增多。数据显示,国债利息支付预计将成为未来30年联邦预算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到2033年,美国国债利息支付额将从2022年的近4750亿美元增加两倍,超过1.4万亿美元。到2053年,美国国债利息支付额预计将飙升至5.4万亿美元。这将超过美国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等项目上的支出。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担忧,当前美国债务水平已超过诸多危险指标,给美国乃至世界未来埋下隐患。

值得庆幸的是,特朗普提出的许多减税措施很可能只是淡仓支票。财政立法必须通过国会批准才能成为法律。即使共和党最终控制了参众两院,党内的温和派也一定会反对特朗普一些更为异想天开的提案。长期担任共和党经济顾问的艾金(Douglas Holtz-Eakin)指出,这些体系大多是交易性质的,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做出的廉价承诺,事后很容易弃之不顾。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72024年9月10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和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Kamala Harris)出席由美国广播公司(ABC) 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行的总统选举辩论。(Reuters)

对外加征关税:特朗普表示将加倍推进「美国优先」议程,其核心内容是对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同时对产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并针对某些地区或行业还会征收「特定税」。特朗普多次表达了对关税的热情,他认为关税不仅能为国家创造收入,还能作为谈判筹码,并可用于鼓励企业在美国本土投资。

2018年初以来,特朗普政府先后根据历史上的201、232和301条款,对美国进口自全球(主要是中国)的商品加征了10%-25%不等的关税。美国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基于2018年的进口额估算,「特朗普1.0」关税覆盖超过38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累计征税额接近800亿美元。2021年执政后,拜登政府保留了大部分关税,仅对部分关税进行了调整。

如今回到看特朗普的「关税战1.0」阶段,主流的判断基本是:得不偿失的「脱钩」。 经济增长方面,各项测算大致认为特朗普关税对美国实际GDP的负向冲击为0.3-0.5个百分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研究认为,关税显著提升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且关税的主要承担者是美国的进口商和美国的消费者。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8图为特朗普10月15日在美国芝加哥接受彭博社采访,期间他表示「关税」是「最美丽的词语」。(Reuters)

而如今再战总统大选,特朗普在竞选中依然提倡升级贸易冲突,提议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PNTR),对中国征收全面60%关税,对中国在墨西哥生产的商品加征关税,还将矛头指向所有国家、要求公平贸易、威胁征收10%关税。如今,新一轮贸易冲突又将「箭在弦上」。

毫无疑问,如果美国全面升级贸易冲突,从GDP总量上看相当于「自损一千、伤敌八百」。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2023)的测算结果表明,「关税1.0」对美国GDP的冲击是-0.12个百分点,「关税2.0」中,如果美国对中国全面征收60%关税,对美国GDP的冲击是-1.6个百分点;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60%全面关税,对其他国家征收10%全面关税,对美国GDP的冲击是-1.9个百分点。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2024)将关税2.0拆分成三个篮子,认为:(1)关税1.0对美国GDP的冲击是-0.4%;(2)将中国301关税税率提高到60%对美国GDP的影响是-0.4%;(3)将中国非301关税提高到60的影响是-0.4%;(4)对其他国家征收全面10%关税的影响是-1%——因为覆盖商品规模高达GDP的10个百分点。所以,关税2.0的总效应是-1.8%,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测算大致相当。要知道,这个测算都还有计算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60%关税,中国反击对美征税的情况。

港媒:衰退风险陡增的美国经济,经不起特朗普折腾(组图) - 9镜头下摆放在美国加州长滩港J码头的货柜。特朗普在2024年竞选中依然提倡升级贸易冲突,提议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PNTR),对中国征收全面60%关税。(Reuters)

中金公司更是做了一个极端假设情形:假设特朗普除了对中国加征关税,还对所有经济体施加10%的普遍关税。最近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要将对所有国家的关税税率从10%提高至20%。这些措施或将使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进一步上升至17.4%甚至更高。

中金公司预计这会降低GDP增长0.6个百分点,推高CPI通胀1.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关税叠加减税的影响在不同收入群体中效果是不平等的,研究显示,低收入群体将受到较大冲击,因为他们在商品上消费比例更高,而高收入群体则可能是受益者。这意味着特朗普的税收政策会加大贫富分化,不利于美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其实加征关税,最后一定是美国百姓买单的。只不过以特朗普第一任期看,特朗普在2017年初就任总统,到年底成功通过《减税和就业法案》,其中一些入息税的削减,希望长期维持较低的税率,并以关税所得弥补政府入息税所失,这明显是愚弄和收买人心。选民或会只看表面,认为降低入息税对自己有利,但没有考虑到加关税会提高自己购买外国产品的价格。

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计算,如果根据特朗普建议,维持个人所得税较低的税率,但对中国产品关税提高至60%,以及从其他地区进口的关税增加至20%。这样的话,一般家庭会继续缴付较低的入息税,但要付出较高价格购买外国产品,结果是得不偿失。一个在收入中位数水平的家庭,每年的净损失为2600美元。

事实上,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已经用实际结果证实是「损人害己的瞎折腾」。折腾后最直接的受害者是美国企业和民众,让他们不得不为特朗普政府的「任性」买单。加之,贸易战后这几年不仅是美国、中国,全世界经济体都受到经济放缓的影响,特朗普再扛起关税大棒,就是再次折腾美国、折腾全球,什么结果,其实一目了然。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