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中心爆满,奶粉尿布热卖!2024,生娃居然大反转了?(组图)
关于生娃,传来意外的信号:
2017年以来,全国出生人口已经“七连降”。万万没想到,本以为尘埃落定的人口大趋势,居然悄悄发生逆转——
湖北天门,出生人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陕西宝鸡,上半年接生新生儿比去年同期增加10.7%;
山东青岛,1-6月份户籍人口出生数同比增长5.93%,扭转“两连跌”;
黑龙江大庆,卫健委透露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广东全省今年1-6月活产数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增幅为1.4%
……
从多年来饱受人口流失困扰的东三省,到传统生娃狂热选手山东和广东,再到年轻人不断被虹吸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竟然同时传来了出生人口反弹的“喜讯”。
这信号,太不寻常了。面对“人生大事”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不禁想问:
发生什么了?人口负增长的趋势,真的要逆转了吗?
谁在为国生娃?
前阵子,有个许久不见的朋友突然冒泡,在群里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让人惊掉下巴的话:
我要生娃了,预产期就在这个月。
身边统计学了一下,结果发现,有好多朋友升级做了爸妈!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出同款疑问:
明明网上都说不生,怎么身边全是孩子?
来源:小红书
比朋友圈和妇产科最先感受到这股“春风”的,其实是月子中心。
今年1月,新年才开始十几天的时候,广州已经有月子中心发布“满房预警”:上半年房源紧张,下半年预定开启。
3月份的时候,厦门不少月子中心的房间已经预定到了10月。有月子中心的店长表示,预订量已上涨20%,有的准妈妈正在敲定11月份的房间。
绍兴的月子中心表示,预订率比往年高了不少;有些小夫妻去年还在备孕的时候,就已经预定了今年的月子房。
抢手的除了月子中心,还有月嫂。
比如深圳某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年初就表示:今年月嫂变得很抢手,不少准妈妈提前七八个月就预订了,订单比去年应该增长了30%到50%;原来一个月五六十号单,现在一百多号单。
个别金牌月嫂,排期已经到年底了,但还是不断有人找她预订。
需求增加了,月嫂的工资也在原来的基础上上浮了10%-20%。有月嫂表示,2023年最多的是23800元每月,她今年11月份的订单已经接到26800元每月。
母婴产品的商家,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尼尔森IQ数据显示,24年第一季度母婴品类整体跌幅呈现收窄,各主要细分品类短期内均显现回升迹象。
天猫、京东和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一季度奶粉和纸尿裤排名前10的品牌中,销售额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魔镜洞察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度消费新潜力白皮书》则显示,一季度婴童奶粉市场线上销售额达到了10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0.6%。
同时,婴童尿裤市场、婴幼儿营养品市场线上销售额也均保持增速,婴幼儿营养品线上销售额达27亿元,同比增长16.5%。
跟生娃相关的各行各业,都有了起飞的迹象。看来,今年的出生人口“小阳春”,已经是妥妥的。
到底是谁在生娃?
过去几年戴口罩,很多小家庭推迟了婚育计划,如今正渐渐恢复。
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增加84.5万对,是近十年来首次回升。这么算下来,2024年恰好是“补偿性生育”的恢复之年。
除此之外,还要重点表扬下面这三群人,他们为今年人口逆袭,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要把掌声送给“龙的传人”。
尽管《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已经证明,“天命人”大概率是位身披战甲、武德充沛的帅气泼猴。但拦不住“龙的传人”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崇高地位。
没办法,越是简单粗暴的道理,越容易有人买账。
人口学研究者何亚福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把1952-2023年六轮完整生肖年的出生人口数据合计,结果发现,出生人口最多的前三名生肖依次是:
龙年、蛇年、马年
其中,六轮龙年出生人口比六轮牛年出生人口,整整多出了2300多万人,比北京去年的总常住人口还多出100万。
至于“蛇宝宝”为啥能高居第二?同样源自“龙宝宝”狂热。估计有不少“龙爸”“龙妈”人算不如天算,一个操作失误,大龙成了小龙。
当然,“龙命”的含金量似乎也经不起深究。
毕竟,有的龙宝宝,长大以后成了“龙保保”。龙年出生的不一定是“龙子”,也有可能成了“龙民工”。
来源:网络
其次,感谢一部分打工人,选择了“战略性怀孕”。
裁员潮一波接一波,终于让她们对失业的恐惧,成功战胜了对生育的焦虑。虽说把娃养大要十几年,优化名单这个月可就要出来了。
小红书上有网友分享经验:“我紧急怀孕了,现在美滋滋等产假,逃过了三波裁员。”另外一些人似乎在后悔:“被优化之前怀上孕就好了,起码能在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住两年工作。”
当然了,躲得过初一,未必躲得过十五。
来源:小红书
最后,必须感谢人口战线上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过去几年,多亏了他们拼命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二胎家庭购房享补贴、生第三胎获得一次性补助金等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生育奖励”。
像湖北天门就出台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别享受9.63万元、16.51万元补助。今年上半年,天门新出生人口终于止住“8连跌”。
我们有理由相信,真的会有人冲着这些“诱人条件”,跑去生娃了。
亲自下场为国生娃,挽救下滑的人口数据,这是怎样的一种英雄主义行为?
事实上,人口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生娃是家事,更是国事。
龙宝宝们集体降临,让这几年遭遇人口负增长冲击严重的几个行业,久违地感受到了温暖。
社交平台上,自称产科护士的网友表示:生吧,你们生(娃)我才有饭吃。
来源:小红书
只不过,以往无数被摸圆了的石头告诉过我们铁一般的事实:
人口下滑,是无法逆转的。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就表示,2024年出生人口很可能比2023年(902万人)有所增加,但超过1000万人的可能性并不大。受育龄妇女人口下降和生育意愿低迷的影响,人口负增长的长期趋势难以改变。
所以说,像学区房、幼儿园、妇产科,这些指望提振生育来增加变现的行业,想重回鼎盛时期,估计要失望了。
不管怎么说,今年“龙宝宝”大爆发,还是给这几年惨淡的数据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统计局松了一口气,家长要考虑的就多了。
看看上一届龙宝宝的经历就知道了,这“从小卷到大”的命运,大概率是躲避不过去了。
2012年是距今最近一个龙年。那一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973万人,是本世纪以来最高的一年。后面放开二胎三胎,都没能超过那年“龙宝宝”创造的巅峰。连海外媒体都关注到了“龙宝宝狂热”。
到了2018年,孩子上小学要报名了,不少家长开始感受到压力山大。
有博主分享:
杭州学军小学本部,2018年户籍生达到了10个班,但学校最多只能容纳7个班,余下3个班的学生面临调剂。有的学校当年计划招300多人,家长听说网上报名的听说已超过500。
最后想出一个办法——按照买房时间前后来筛选生源。当年很多学校都是如此应对的。
当然了,相比2012年的生育巅峰,今年的龙宝宝只能算得上是“小山丘”。总体的学位供应量是足够的,不怕孩子没学上。但金字塔尖的那部分优质名校资源,依旧是稀缺的,却要面临更多人来抢。学区房虽然跌麻了,但重点小学的学位和老师,数量终究是有限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幼升小,接下来还有小升初、高考、研究生考试,毕业了还要就业、考公、考编……每到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四下一看,竞争对手都比往年更多。
还有一个坏消息,前阵子已经正式公布了。这一批“龙宝宝”赶上了爷爷奶奶延迟退休,爸爸妈妈又要上班,从小就没人帮忙带。
综合来看,今年出生的龙宝宝,反而可能是近几年里压力最大,内卷最严重的一届。
或许,真的是“不经历风雨,怎么成真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