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1.8°C-24.6°C
澳元 : 人民币=4.5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2024-08-08 来源: 留学全知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名校毕业找不到工作,早就不是新鲜事。

但正在就读的天之骄子们可能没想过,还没到求职那一步,就已经被实习“教做人”了。

三年前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时,Daniel从未设想过,自己将来会在就业市场“输”得一败涂地。

读着两大就业热门专业,普林斯顿光环加身的他,找实习的简历投遍华尔街大大小小的公司,却颗粒无收。

眼看着暑期时间不多了,Daniel通过校友关系找到一家学长开设的、仅有三人的初创公司,总算争取到一个实习机会。

他绝非个例。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

图源pixabay

2024申请季,普林斯顿的录取率为5.7%;而今年暑期,高盛集团只放出2600个实习职位,却收到31.5万份申请,录取率仅为0.8%!

找到心仪的实习工作,比申请藤校还艰难。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2

名校生遭遇实习寒冬

这个夏天,对美国的名校学子们来说却是“寒冬”。

美国各大企业在暑期招揽实习生已成传统惯例,但今年实习岗位却大幅减少,有些公司甚至没有释放岗位。

对经济预期不佳,美国的企业们也开始“降本增效”。名企光环、住房补贴、团建娱乐……优厚的条件让大企业的实习名额炙手可热,也让实习生成了削减成本落下的“第一刀”。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3

图源pexles

美国招聘网站ZipRecruiter显示,从去年夏天至今,网站上的实习职位数量下降了14%;另一个求职网站Indeed 上的实习职位数量也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那些大家最爱的名企,金融和咨询行业降幅最大:

高盛今年招聘的暑期实习分析师比2023年少了200名;总实习职位数量仅2600人,但收到了31.5万份申请

摩根大通暑期实习分析师人数减少了600人,占总数的10%以上;他们总共收到了49.3万份申请,比去年夏天增加了82%

特斯拉在开学前几周撤回了发出的实习offer

……

就业市场萧条,手握名校学历找工作早已不够,大家都拼命想在简历里塞满漂亮的实习经历,倒逼得找实习也卷上加卷。

尤其是过往光鲜亮丽的金融行业,学生们今年求职往往铩羽而归。

根据彭博社报道,目前国内寻求金融职位的人数较 2023 年同期增长了约30%,而职位空缺却减少了30%。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4

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第二季度一些金融职位(特别是基金、证券、期货和投资领域的职位)已跌出薪酬最高的行业排名。

不少学生不惜支付高达5万美元的费用给求职机构,来获得梦寐以求的金融工作。但华尔街的公司正在减少对国内的招聘,许多学生花了钱也依然一无所获。

从留学机构拿下大学offer后,立马跳入求职机构,已经成为名校生圈子中的“潜规则”。

此前我们曾采访过一位拿下两大藤校offer的准大一新生,他告诉我们:“藤校新生群里大家讨论的,都是接下来怎么选求职机构。”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5

图源pixabay

对于这一点,深耕大学生求职行业多年的Leo深有感受。2015年时寻求职业帮助的还以硕士或者应届生居多,但到2017、18年开始往后,本科生、甚至是大一学生的比例大大增加。

Leo,以及另一位同样深耕求职行业近十年的资深人士Patrick都观察到,越是名校学生,提前准备求职的意识越鲜明。

名校学生求职难,一方面大公司在名校的面试和录取经常采取'名额分配制',大家都在跟同校的同学竞争有限的岗位,导致了一些后知后觉的同学,会在进度上落后于同龄人;其二,公司为了招到合适的候选人,会通过低年级项目衔接暑期实习的方式在大一大二阶段开始选拔候选人。此外大部分同学因为职业目标不明确,即便身在藤校也只能尽力做到证明自己学术能力,但工作能力完全是另一套逻辑。

学历起到的作用,是让求职者过简历关。但能否拿下offer,还要看个人能力,包括相关实习经历、networking、面试表现等等因素。

就业市场缩水,同辈竞争加剧,多重压力下,好工作再也不是临近毕业秋招可以顺其自然揽入怀中的,名校生也不例外。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6

华尔街不爱商科生了?

Patrick在求职行业同样经验颇丰,他观察下来,就业不易的专业也分两种。

首先是“传统就业困难户”:

历史学

除非选择教育或研究领域,否则难以找到对口工作、直接应用所学知识。

哲学

哲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深刻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在学术上非常宝贵,但在实际的就业市场中,哲学专业的学生往往难以找到特别符合专业背景的工作。

语言学

单纯语言学专业就业面相对狭窄,可能仅限于教育、翻译等领域。

艺术类专业

需要天赋和大量的投入,但就业市场相对有限,竞争激烈。

还有一些则是此前热门,逐渐遇冷的专业:

计算机科学

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就业市场已经开始趋于饱和,更建议辅修专业成为复合型人才。

经济学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加剧,就业前景已经不再明朗,像投行近些年也会开始招收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

市场

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偏多,实践技能较少,而就业市场更加看重实践经验,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营销方式,适应岗位要求从头学起,增加了就业难度。

会计学

会计行业已经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专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毕业生数量增加,岗位需求却在逐年减少,竞争加剧。

在选专业的时候,还容易出现滞后的“刻舟求剑”现象。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7

图源pixabay

以当下大热的AI专业来看,招聘需要的多是PhD,读出来起码十年。但现在去学AI,等十年过后,AI可能风头早已过去。

面对滞后的信息差,我们应该做什么?

首先家长要尽可能去关注行业发展和就业动态,而不是只盯着当下最火的东西。

作为学生,也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在什么地方,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比如AI时代到来以后,反而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不容易被淘汰。

名校≠好就业,但站在升学角度看,很多留学机构为了榜单好看、迎合家长需求,走所谓“申请捷径”申请名校的冷门专业,但真正就读后,需要学生自己或者求职机构来“擦屁股”。

走冷门学科进了名校后,学生就会被架在那儿了,凭专业出来找工作很难,但又觉得「我好歹是前20、前30的名校学生,不能屈就。」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8

图源pixabay

专业和学校到底哪个更重要?Leo总结下来,如果要深造,那么本科阶段学校更重要,研究生的专业更重要。

“第一学历很难改变,几乎没人会再去读一个4年的本科。但是硕士可以再读一个,这是和职业路径更直接相关的。”

Patrick也有相似的观点。

以美国为例,本科阶段转专业乃至转学,都有比较大的自由度。但到研究生阶段,对专业方向要求就很强了,如果还是选择名校+水项目,就很难招架就业时的困境。

他以一所中国家长眼中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举了个例子: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

你很难在任何综合榜单上见到这所学校,但在美国QuantNet金融工程专业排名中,巴鲁克学院常年占据榜首。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9

巴鲁克学院应届生薪资

学校位于纽约市的心脏地带,与JP摩根大通银行总部等世界著名金融集团毗邻,也与华尔街隔区相望;从巴鲁克学院毕业的校友如今遍布全美顶尖的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和金融公司。

从地理位置、专业程度、校友人脉等等因素来看,未来如果想在金融工程领域工作,这所学校是深造的绝佳选择。但如果只盯着榜单名校看,中国家庭很少能注意到这类学校。

Patrick认为,未来的就业市场,“T型人才”是最吃香的。既有横向能力,也有纵向深度。

横向能力,即学习、沟通、跟人打交道、解决问题、自我管理、自驱力等等能力,是综合软实力,人文社科学生往往这方面很强。

纵向能力则是差异化优势,可以是硬实力,可以是各种技能,也可以是你个人认为自身差异化的东西。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0

就此延伸,Patrick将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分为“线性”和“非线性”。

所谓线性专业,就是专业发展有固定路径,需要有基础和前期铺垫,很难直接转换过来的,比如CS专业,想读博,本科一定要有CS或数学基础;本科申请CS的话,高中也要有相关经验或者竞赛打底。

而非线性专业则是短时间可以快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商科就是典型的非线性知识结构。

所以在Patrick看来,花大量本科阶段时间学商科是不太“划算”的。

彭博社就曾报道称,目前华尔街的从业人员,过半都建议高中生选择科技领域,而非金融!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1

这折射出了学生乃至家长选专业的很多“想当然”,比如:以后要去金融行业,就去学商科,

一个反直觉的事实是:投行可能并不需要学金融的学生。

无论是财务报表、咨询公司的案例、投行估值,很多是可以在岗位上边工作边学,或是在进入公司之前,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就能快速掌握。很多其他专业也是如此,所以本科选专业大可不必“浪费”在这些非线性专业上。

说直接点,投行最不缺的就是金融人才,学金融没有什么差异化,为什么一定要招你一个金融应届生呢?

打个比方,投行反而也许会招有生物学背景的人,比如关注生物医药相关公司的产品研发(如论文)来分析公司潜在的价值,就要有一定技术门槛、而不只是金融背景了。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2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3

在投行拿百万年薪

也未必适合每个人

十多年见过无数家庭后,Leo发现,越是名校学生,反而越有提前规划求职的意识,而很多时候也是这些学生的家长主动找来寻求帮助。

他「恨铁不成钢」地感叹了一句:“其实相比这些名校生,排名靠后点的学生反而更需要职业规划,但他们往往缺乏这个意识。”

比如大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建立人脉,去做networking,而不是到求职才开始。因为人与人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来认知和信任,才能在求职时起到作用。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4

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是身份规划。坦白来说,以美国为例,招聘时普遍会更倾向有身份的求职者。从老板角度看,外国员工要考虑的东西更多,同等水准下,当然先考虑有身份的。

名校学生家长往往对各种信息更敏锐,这一点从申请大学开始就能体现出来。他们会付出更多精力参与孩子教育,敏锐地捕获更多信息,帮助孩子全面地参考和做选择。所以孩子的申请结果一般不错,也能提前从大一开始有意识准备求职。

如果不是在求职的“热门”专业就读,该如何为未来职业做准备呢?

Leo的经验是,“由果溯因”,从未来职业方向出发,倒推回来规划当下该做的事。

比如学的是心理学专业,未来可以做HR、销售、咨询等等,倒推再看目前应该增加哪些硬实力和软实力,应该找哪些对症的实习。

就算完全没有思路,也可以各个方向多去尝试尝试——这就体现了早规划的必要性,有充足的时间去尝试。

不管什么专业,首先要找到未来职业的探索点是什么,找好目标;第二就是要“试错”。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5

比如很多学生想去投行工作,高薪、体面。

但Leo接触过一个学员,在投行实习了两个月,每天都要熬夜加班,累到人崩溃。最后公司给出了100万港币的正式岗offer,但这个女生拒绝了,并且未来也不想考虑这个行业,“我不想把青春搭在这上面。”

很多东西,只有亲身去体验过,你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并不是“高薪”“好工作”“有前途”几个形容词可以概括的。

试错过后,也可能有学生觉得,自己还需要继续深造才能在心仪的行业扎根,选择继续读硕博。

这和为了“逃避就业”而继续升学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即便升学,也要搞清楚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求职、还是单纯逃避。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6

图源pexels

国内外大学生都面临着求职困境。在Patrick看来,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留学生的求职选择面更广,可以选择海外发展也可以回国。

留学生海外求职,可以避开国内目前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局面;也可以不仅限于留学的国家,去更多第三方国家和地区找机会。比如这些年的中东国家、东南亚地区、香港,留学生的机会更广阔。

Patrick总结了一些热门国家的前景:

美国

大学转学转专业更容易,方便变换方向,但对中国人有一定限制;求职层面建议提前研究不同区域,特别是留学所在州的产业情况,美国就业的区域化明显,不太容易跨地区求职。

英国

地域小,区域限制少。但大学不方便转学换专业,中国人要留下来也很难。

澳洲

留学和PSW政策相对宽松,但外国人要定居留下来也不方便,求职时政府和企业会更倾向照顾本地人。

加拿大

移民政策相对澳洲更友好,但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高端产业受美国限制,机会不多,传统产业以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为主。

但无论是留在海外拿身份,还是在海外工作几年再看,还是直接回国发展,和前期的各种选择也关系密切。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7

图源pixabay

所以Leo反复强调职业一定要“提前规划”。首先要评估家庭情况、个人意愿、专业情况,衡量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其次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做好几手准备;如果最终要回国发展,可以选择不太受国别影响的方向,比如技术型的岗位或者公司,也可以利用好家庭的资源等。

Patrick则总结出来一条“学涯-职涯-生涯”的完整规划路径。

学涯是读书阶段,生涯是整个人生的后续几十年发展路径,而职涯是毕业后马上找的工作,则是从学涯到生涯的过渡阶段。

学涯和职涯的路径,都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生涯目标来逆推规划。不论你想创业,还是想安安稳稳躺平一辈子,这些都是目标。

“职业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读书十几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凭什么涉及几十年事业发展的找工作,你就相信自己能一步登天?”

很多家长咨询Patrick一些「火烧眉毛」的问题:“孩子申请大学/马上准备读研,读什么样的专业好找工作?”

这样的解题思路是找到“局部最优解”,解决当下的问题。但Patrick认为出于毕业后马上好找工作的思路,去选校选专业,终究不是“全局最优解”的想法。

他更倾向于,找到学生本人整体的职业乃至人生规划,再看全局之下,如何达成当下的局部最优解。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长是一个贯穿人生的长期课题。

中学毕业即将进入大学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未来职业规划的阶段。而更多人格特质的软实力,则需要家长和孩子从初中小学等阶段就开始培养的,比如沟通能力、抗压能力、逆商等等。

“仰望星空、抬头看路是第一步,脚踏实地、埋头干活是第二步——要先把地图研究明白,你才能开始走路。”Patrick如是说道。

一大批爬上藤校的中国孩子,倒在找实习的路上...(组图) - 18

图源pexels

写在最后: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下父母为孩子的规划,从前期的留学,到后期的求职,不可谓不费心。

而所有的规划,都是站在父母的资源和眼界的肩膀上来做的选择。归根到底,所有机构或许解决的只是家长的情绪和焦虑——父母和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最宝贵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