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中国人均GDP在2049年前达到美国一半,靠3大优势(组图)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师林毅夫19日(周三)在香港大学进行题为“复兴:中国的发展成就、挑战与展望”的演讲,表示他对中国人均GDP在2049年前达到美国的一半充满信心。
在谈及中国的经济成就时,林毅夫指,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有8亿多人脱贫。即使一直以来“中国崩溃论”的声音不绝,又有声音指中国不能维持增长,但事实是中国经济在过去45年来没有遭受系统性危机,在世上独一无二。
中国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林毅夫预测,由现在到2035年,中国应该能实现每年经济增长5%至6%;2035年至2050年间则降至每年经济增长3%至4%。林毅夫表示,他对中国人均GDP在2049年前达到美国的一半充满信心。
中国三大优势
林毅夫提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有三大优势。首先,中国有14亿人口,中国有良好的STEM(科学、 科技、 工程及数学)教育,这方面每年培养超过700万毕业生,数量是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总和。
第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一旦有新的技术突破,就能迅速投入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强。
第三,中国拥有最好的产业配套体系,如果想在中国将新的想法变成产品,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很低。林毅夫举例,比如电动汽车特斯拉(Tesla)在上海建厂,第二年产量就达到48万辆。
于品海:最大挑战是外界不理解中国
香港01创办人于品海在对谈环节上表示,中国在复兴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外界并不理解中国。于品海以“新质生产力”和“生产要素”为例,指如果西方不明白这些概念,则无法理解“中国现在在做什么”。
以“新质生产力”这一名词为例,于品海指在内地的人会很容易理解这概念,但是由于西方经济学没有这一名词,西方世界或会一笑置之。
于品海更直指,近日香港立法会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也显示香港对这一概念认知不足,仅认为“新质生产力”只限于科技发展,但其实“新质生产力”的真正内涵远比科技发展丰富很多。
于品海认为,中国确实需要与西方对话,与经济学界对话,让外界理解“中国发展”的意义,以及中国谋求发展的意图。如果中国与西方彼此无法理解,就会有纷争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