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茶室发生食物中毒案,已致6人死亡!仅1毫克可致命(组图)
据@看台海 6月11日消息,台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又一住院病人在6月11日宣告死亡,成第6例中毒死亡个案。
据台媒报道,经台北市卫生部门证实,宝林中毒案重症患者共7位,目前死亡人数6名,1人出院。
此前报道:
据央视新闻,3月28日晚,台湾卫生福利部门召开记者会,介绍台北市“宝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调查进展,称经过对第一例死亡案例的尸体解剖分析,确认采检到有毒物质“米酵菌酸”成分。
台北市相关部门调查后表示,3月17日至25日,“宝林茶室”共有91笔消费记录。
“米酵菌酸”无色无味
1毫克即可致命
据介绍,“米酵菌酸” 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毒性强烈,无色无味,且在高温下稳定,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黑龙江卫健委在2020年发布的《酵米面食物中毒预防提醒》中提到,米酵菌酸耐热性强,经煮沸和高压不被破坏,因此不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也就意味着,平时普通加热烹调,对它没有什么用。而食用它导致的中毒,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在其官网发布提醒,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2天。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0年发布提醒,夏秋季节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米酵菌酸”中毒案例不少
2019年7月26日,家住在杭州闲林的张先生(化名)被家属扶进杭州市西溪医院急诊抢救室。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家属说,张先生平时身体不错,前一天晚上吃了青菜和隔夜泡发的凉拌黑木耳,医生认为张先生是吃了隔夜泡发的黑木耳而导致“米酵酸菌”中毒。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最终9人全部死亡,罪魁祸首就是米酵菌酸毒素。
2020年9月,深圳市民张女士(化名)吃完在家中泡发了好几天的黑木耳后,出现呕吐症状,随即被送进医院。疾控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张女士是因为误食“有毒木耳”,也就是米酵菌酸中毒。一度住进ICU,随后,
2020年7月28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地区也发生了一起食用河粉(粿条)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11人中毒,1人死亡,也是米酵菌酸毒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2021年发布提示,有三类食品如果被环境中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容易发生米酵菌酸中毒。
(1)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2)变质银耳、过久泡发的黑木耳。
(3)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0年在其官网发布提醒,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