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爆发“僵尸蝉灾”?下半身没了还疯狂交配(组图)
天渐渐热了,再过两个月,大量的蝉就会破土而出,在窗外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今年美国的蝉会尤其多,多到几代人都没见过的程度,
而且它们感染了一种性传播的真菌,会导致它们异常饥渴......
先来聊数量的问题:美国的蝉大多是“周期蝉”,它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13年或17年后才会破土而出,在接下来4-6周内完成羽化、交配、产卵、死亡的循环,于是新一批卵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今年出来的两个族群,一是每13年出来一次的“巢19(Brood XIX)”;二是每17年出来一次的“巢13(Brood XIII)”。
13和17互质,本来轻易碰不到,但今年正好就赶上了那个最小公倍数,所以两群一起出现了。
专家估计数量轻松达到“万亿”级,干脆称之为“蝉灾(cicada-geddon)”。
(“蝉灾”将袭击美国)
上图中提到的“1803”也好理解,13*17等于221,也就是1803年到2024年的时间了。
当时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还曾在他的《花园之书》中提到了蝉,不过他貌似认错了,将它们称为蝗虫。
当然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也许是能不能吃......答案是应该能吃。
因为90年代“巢13”出现时,CBS电视台的记者鲍勃·华莱士也在某咖啡馆尝试过炸蝉,据他说,吃起来“很像某种软壳蟹”。
(当时的电视画面)
鸡肉味,嘎嘣脆?
此外,马里兰大学在2004年甚至出过一份“蝉食谱”,挑一张给大家品鉴一番.....
《上海蝉》
用料:30只刚出土的蝉。2汤匙大茴香籽,1茶匙盐,2杯米酒,额外的水和米酒,8瓣大蒜捣碎,点缀用的芹菜和萝卜叶。
做法:1.将蝉和大茴香籽放入加盐的米酒中煮五分钟,捞出蝉;
2.蒜泥炒香,加入等量的水和米酒,炒成浓稠的糊状;
3.蝉炸熟,用竹签串起来。
最后摆盘将蝉放在蒜泥上,前面放上绿叶菜,感觉像蝉从泥土里爬出来,要往绿叶里钻。
(《上海蝉》食谱)
反正好不好吃不知道,跟上海有啥关系也没看出来,但还挺有趣味儿的......
(这食谱还有好多,包括什么蝉饺子、面包、派,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文末第一个ref)
不过话说回来,今年的蝉就别吃了。
因为今年这两个族群可能都被一种真菌——蝉团孢霉(Massospora cicadina)所感染了。
而这“蝉团孢霉”,是真的诡异.....
据西弗吉尼亚大学真菌学教授马修·卡森(Matthew Kasson)介绍,当蝉从地下钻出,会蜕变为成虫。
接下来7~10天内,真菌会把它们腹部背面撑开,然后灰白的,栓状的真菌会从开口喷出,取代蝉的下腹,此时它原本的身体会自然掉落,包括生殖器也丢了......
(丢掉下半身的蝉)
诡异的是,此时蝉并不会死,因为真菌会产生安非他明(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这赋予了它们耐力,同时可能也让它们异常兴奋。
“蝉继续参与正常活动,就像健康时一样,飞来飞去,在植物上行走,但它身体的三分之一已经被真菌取代了,真的有点奇怪。”
“而且它们会表现得极其热衷于交配。以雄性为例,它们会继续尝试和雌性交配——当然无法成功,因为下半身都没了。”
“不仅如此,它们甚至还会假装成雌性,吸引更多雄性来找它们。”
“通常,雄性会发出响亮的嗡嗡声来吸引雌性,而雌性则会轻拍翅膀表示同意交配。但这种真菌会让雄性变得像雌性一样,挥动翅膀吸引雄性。”
“这样一来,真菌就通过‘性’传播了,虽然并没有真正的交配发生......”
(丢掉下半身的蝉)
某种程度上,蝉成了真菌的奴仆,无所不用其极地让真菌传播,即便危害整个种群也不在乎。一些媒体还给它们起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僵尸蝉。
(超级性活跃的僵尸蝉将于本年出现)
卡森教授表示,虽然目前感染的蝉不到5%,但在研究中,他发现了数千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可能有毒。
而且对该真菌的研究也很不明确,并不知道它起源于哪,也不知它会对野生动物或者人造成什么影响,所以还是别吃了......
至于太多蝉危害环境的问题,其实不用担心,它们最大的影响是噪音,最多对植物造成一些轻微损害而已,问题不大。
好吧,看来今年美国人要过一个很吵的夏天了。
至于那一大堆“蝉食谱”,由于真菌的存在,大概也只能成为没什么用的“屠龙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