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成“AI尽头”?新能源在走向新高度(组图)
过去四年,新能源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投资者们尝尽甜头。随着行业迈过爆发初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今年或超40%,市场上也有了质疑声,宁德时代是否已经见顶?
大摩一纸报告,点燃了投资者们的热情。单日市值暴涨超千亿,意味着市场正在重新审视宁德时代,投资者看待宁德时代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
宁德时代3月15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在2023年营收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0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441亿元,落在了业绩预告的中上沿。令投资者惊喜的是,除了年度分红外,宁德时代还增加了特别分红,220.6亿元大手笔分红背后,是宁德时代希望更多长期投资者与其共享新能源时代的盛宴。
稍晚的财报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信心十足地表示,短期股价取决于投资者的交易,但长期来看,宁德时代能提供给投资者稳定回报。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进一步演变,AI时代来临对电力供应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等,宁德时代亦将肩负起新时期能源“新基建”建设的重任。这也是重估宁德时代另一层含义,它已经在更多领域找到了“增长曲线”。
曾毓群的愿景,是宁德时代要把人类新能源推向新高度。新能源的发展也会随之走向一个新的维度。
“宁德时代Inside”开启新周期
投资者喜欢将宁德时代称为“宁王”,在于它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宁德时代Inside”则让它能够有超脱行业的表现,大象起舞。
来自B端、C端市场用户的认可,让宁德时代逐渐成为新能源时代的高通、台积电。
通过对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同时又能够提供给消费者价美物廉的产品,宁德时代正在不断巩固自己的龙头地位。同时,则是巨大的利润差距,影响到现金流,二三线厂商无法跟随大规模研发投入而落后,使得宁德时代市场地位不断领先。市场的“马太效应”不断增强。
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在2023年研发投入达184亿元,较2022年的155.1亿元进一步增长。同时,经营性现金流来到928亿元,期末货币资金也从前一年的1910.43亿元,增长至2643亿元。宁德时代的技术、市场优势在持续扩大,并持续反映到财报上。
过去,投资者认为宁德时代见顶,是因为他们会不自觉地将其与行业整体情况关联起来,并反映到具体股价上。
由此,无论是二三线电池厂起量,新能源市场发展放缓等等,一系列因素裹挟着情绪,困扰着宁德时代。仿佛,新能源已然成为过去式,宁德时代被困在了“旧时代”。
这种观点局限,它的前提,是行业内卷,各家厂商提供的产品趋于同质化,甚至认为电池生产不过是个传统制造行业,各家的份额只会此消彼长。过去两年多里,市场也总是会翻出各家的长期产能规划,并得出一个结论——电池产能过剩。
现实则是,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是非标准化产品。用户对新能源车性能、安全、可靠性等的诉求,让动力电池需要适配不同的终端,电池产品的品质也会影响到最终车型的性能。
市场需求万千,能够占领用户心智,提供给终端消费者符合其需求产品、形成强品牌的电池厂,能够借着自己的品牌溢价形成超额利润,而非困于整车厂的市场周期。
这与PC产业类似,做系统的微软,CPU的英特尔、AMD,显卡的英伟达等等,通过自身产品更新,自家的业绩、市值表现等,总能胜过几家整机厂。
基于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洞察,宁德时代也在保证产品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的同时,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好比一个尖子生,在做了不同地区的题型后,对考点也能够有更精准的把握,成绩也自然远胜其他考生。
这种差异化的能力,让宁德时代能够持续获得合作伙伴的认可。福特汽车愿意为此争取与宁德时代的持续合作,在游说美国政府时,福特方面就表示,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好的电池企业。
去年,宁德时代突破磷酸铁锂化学性能的边界,将此前只在各家顶配车型上才拥有的快充技术,下放到了主流市场;峰值5C快充的麒麟电池也与理想合作实现量产,M3P电池在奇瑞与华为合作车型上实现量产,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与奇瑞合作实现量产;一站式重卡底盘换电解决方案“骐骥换电”发布,也在加速商用车领域电动化进程;此外,凝聚态电池的发布,更是一举拓展了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加速着民用载人飞机的电动化。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2023年国内高端(30万元人民币以上)新能源车市场中,宁德时代电池占有率达60%。在消费者购车时,他们会要求电池“非宁德时代不可”。
宁德时代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稳固。宁德时代在年内斩获了包括宝马、奔驰、大众等海外主流车企的新定点订单;在宁德时代的助力下,Nextera实现1.8GWh规模的全球最大光储单体项目并网。
在海外客户的支持下,宁德时代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已来到27.5%,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海外业务营收也同比增长70.29%至1310亿元。
宁德时代的发展已然进入一个全新周期。
产业链的升维之战
回顾过去四年,新能源时代的发展烈火烹油引得无数企业、资本蜂拥而入。终端市场在几年时间里迅速从爆发期进入成熟期,加剧了产业链的变化。
电池市场的发展,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热火朝天到准备过冬,供需关系发生急剧逆转。
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相关数据看,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与累计产量比,已从2021年末的70%,来到了50%。产能和销量的不匹配,导致整个行业的急剧变化令人措手不及。
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也坐上了过山车。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22年末60万元/吨的高位,一度到今年初跌破10万元/吨,至今仍在低位徘徊。
随着市场供需关系转换、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整个产业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池厂,尤其是二三线电池厂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不断缩减产能,甚至出清。
曾毓群则希望,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能够让整个产业链稳定下来。通过不断加强对产业链的整合,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业绩会上,他表示,包括对上游锂矿产业链的布局,目的就是希望接下来宁德时代可以像一个“中央厨房”,在供给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可能剧烈波动的时候,通过这些布局,帮助行业维持在一个良性的秩序当中,而非陷入恶性竞争。
平衡产业链只是个开始,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自然而然地扛起了推动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这关系到整个产业在走出去后,能够走多远。
曾毓群今年两会提交提案,也与之息息相关。通过提高国内标准技术水平,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加强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工业固废护照管理政策和标准,明确各活动方职责、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加强信息化手段输入,实现全过程数据的记录和追溯。
去年,宁德时代新一代超级拉线开始全面应用;溧阳工厂获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灯塔工厂”。宁德时代也由此斩获了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3座“灯塔工厂”。宁德时代以身作则,打造了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宁德时代希望通过打造绿色、高效“极限制造”的体系,持续改善品质和效率,这也能够倒逼整个行业制造水准的提升。
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下,宁德时代将缺陷率从PPM(百万分之一)级别降低到PPB(十亿分之一)级别;极高的生产效率,使得宁德时代平均1秒产出一个电芯,单条拉线年产能大于10GWh;极快的柔性制造,使得宁德时代可实现换型时间小于3天,满足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企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动力电池极限制造,更会是电池制造技术与AI融合。正如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所说,锂电产业即将迈进TWh时代,这对电池制造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电池极限制造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于行业内玩家来说,在经历了持续出清后,他们也需要通过自身能力升级,把握住全新的机遇。通过多环节的整合创新和开放式融合,才能打破现有的电池产业壁垒,进一步创新,由此建立起全新的产业生态。
站在4000亿的新起点
在摩根士丹利(大摩)上调宁德时代评级后,市场的反应非常直接。其背后,是产业经过调整后,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已经有了与此前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从去年上半年的60.5%,回升至70.47%。多家券商机构则预计,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会逐渐提高到80%以上,在二线玩家平均产能利用率仍低于40%的背景下,高产能利用率会带来强规模效应,宁德时代相对同行业的ROE优势会进一步扩大。
此外,宁德时代在海外动力电池厂落地上持续突破。包括Stellantis等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让这些跨国车企能够在欧洲获得本地化供应的电池,让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的海外发展接下来有望进一步提速。
统计机构数据显示,目前磷酸铁锂(LFP)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虽然已较2022年有大幅提升,从2%提升到4%,但发展空间依旧巨大。大摩预计,随着接下来LFP应用提速,前述合作落地也会进一步助推宁德时代在欧洲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在动力电池之外,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也在成为一个长坡厚雪的现金牛业务。
“AI尽头是新能源”,已然不是一句戏言。包括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和特斯拉CEO马斯克等大佬,都有提及AI技术接下来的发展会与能源技术发展产生密切联系。
近期爱尔兰等数据中心耗电量较高的国家的断电案例表明,AI时代对高效电力网络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储能则能够随着高效利用光伏和控制对电网冲击需求的提升,有更大的配套需求。根据大摩的预测,光是在中国,储能需求在2024年-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就有24%,从长期来看,其对中国在2030年储能的需求从此前预测的500GWh水平直接接近翻倍,来到超900GWh。
另一方面,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出行工具,而是能够成为灵活可调度的移动储能单元,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包括大众汽车、奥迪、日产和雷诺等车企,也都在V2G(车对网双向充电技术)方面有着诸多尝试。
V2G的本质在于B2G(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结合能源互联网技术,变成用能、储能回馈能源终端。
宁德时代为消费者提供更长使用寿命、更安全的电池,也能够在B2G应用上,让消费者有更强的价值感。曾毓群认为,换电和B2G会成为宁德时代电池价值的“翻译器”,消费者未来会对此有明显使用上的差异感。
这会是汽车之外,宁德时代找到的一个全新的万亿产业规模赛道。宁德时代在不断打开自己商业想象空间。
当然,接下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对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都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像宁德时代这样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产品的玩家,未来也将不再只是单纯的电池生产商,而是能源的运营商,在可持续能源领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并与AI技术会有进一步的融合、碰撞。
营收首过4000亿,对宁德时代而言则是个新开始。它要奔赴更远的星辰大海。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