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版“继承者”剧情冲上热搜:我来给豪门生活浇一盆冷水…(组图)
从来没想过,韩剧《继承者们》的剧情,会真正照进现实。
一个博主说:
深圳有一所顶尖高中,堪称中国“最牛高中”。
牛到什么程度呢?
它创立于2003年,前面的毕业生加起来1438人,其中620人读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英国老牌名校。
540人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
其他的孩子,也均能考入心仪的大学。
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个学校上学,根本不用担心考大学的问题,而且上的都是世界顶尖名校,普通人根本难以望其项背的那种。
学校占地两万多平米,教学楼堪比机场。
大而明亮的教室,根本不是普通高中可以比拟的。
而这里的师资团队,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这所学校的创始人,就是当年中科大的少年班出身。
所以,他邀请的老师,都是有着过硬学历背景的全球名师。
一群掌握了高效学习方法的“天才”,去教一群孩子,这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在里面上学的孩子,学的是什么内容呢?
有人说,经济课的老师会教授孩子们怎么炒美股,还会组织虚拟炒股,最后进行评比。
教育落到实处生根发芽。
其次,就是宽松的管理环境和氛围。
我们平常读的高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被高考的重担压得死死的,因为一分两分而深夜苦读,在严苛的校纪校规下,生怕踏错一步,制度是死板的,气氛是压抑的。
但这所学校的高中生,却可以连校服都不穿,随心所欲地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到学校。
他们学校不没收手机,可以随时让学生带到学校去。
他们能在校园里烫染头发,做自己喜欢的款式。
别的高中生最忌讳早恋,就算有那些小心思,也会被学校和家长共同扼杀在摇篮中。
但在这所学校里,能实现恋爱自由。
甚至,还有的家长跟着把关,要是两个小孩看对眼了,觉得家庭条件匹配,联姻的事宜就会被家长纳入考虑范围。
评论区很多人看到这就开始破防了:
“果然,人生的分水岭是羊水”
“上海也有这样的学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太大”
而更多人是对自己学校的吐槽:
“普通人从早上六点半开始上课,到晚上十一点,就为考那破大学....”
这才是一个学校真正该有的样子!
梦中情校。
这是学校吗?这明明是天堂!
看得出来,很多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几乎溢出屏幕。
这样的氛围确实很好,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只是看到了最表面的东西。
这个学校,看似没有任何缺点,但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首先是高昂的学费。
这是一所国际交流学校,它每个学年的学费高达26.8万元,光是这个数字,就能成功劝退一大批人。
20多万的学费,对很多家庭来说,可能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个钱,更不用提他们考入国外大学后,百万一年的学费。
这个学校是注重个性、才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人家随手一个包,就是迪奥的,随便一件衣服就是香奈儿的,随意一个发型就是几千上万。
我们普通人进去这样的学校,拿什么和人家比?
很多人反感普通统一着装的要求,觉得压抑天性,但他们恰恰忘记了,这是对于贫寒者的一种保护。
即使你再有钱,你也只能穿校服,这样就看不出什么区别。
其次,是父母的背景和资源。
来这里读书的孩子,非富即贵,要么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要么母亲是事业单位领导,要么就是有着显赫家世。
人家来这里,是聚集自己的圈层,进行资源的交流互换,顺便帮自己的孩子搞一个学历,根本不适合普通人。
还有学生说,学校极其注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管理比较松散,上课该摸鱼摸鱼,想睡觉就睡觉。
即使他们将来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大学,他们的父母也会想办法给他们搞个大学,没有任何压力。
普通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读书,坐在教室里面摸鱼、放松,别说父母不答应,连自己的良心也过意不去吧。
所以呢,我们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教育确实很好、很值得向往,但背后都是巨大的财力和金钱在支持,普通人根本模仿不来。
无视经济因素,只谈个性和自由,只谈素质培训,这是不现实的。
对大多数出身平凡的普通孩子来说,自由、没压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只是可望不可即的童话。
他们必须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而那个过程是注定痛苦而压抑的。
如果盲目模仿别人的教育模式,反而失去自己最应该抓住的东西,到时候掉进火坑里面,爬也爬不出来。
前段时间,北京一所贵族学校火上了热搜。
这所学校为即将迎来18岁的高三学生,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成人礼。
现场布置得十分豪华,还有小提琴伴奏,宛如偶像剧中的上流社会酒会。
男生穿着西装、梳着大背头,女生则穿着晚礼服,化着精致的妆容,手挽手走过长长的红毯。
之后,还有充满仪式感的“冠笄之礼”,男子束发加冠,女子束发加冠笄,意味着正式转变为成年人。
仪式之后,还有冷餐会、舞会,学生们尽情合影、留念。
回想一下,我们普通学子的高三生涯是怎样的呢?
压抑,沉重,期盼高考的到来,又害怕高考一天天临近。
我们日复一日地坐在弥漫着焦虑的教室里,苦大仇深地盯着摆在面前的错题集。
同样是18岁,他们的青春阳光明媚,而我们的青春晦涩沉重。
但,我们也能像他们那样,耗费巨大的时间和财力,去办一场成人礼吗?
根本不行。
这些贵族学校的名媛阔少们,大部分没有高考在即的紧迫感。
因为他们大多都会出国留学,在高考前夕都已经收到了来自普林斯顿、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的offer。
而他们的学费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
高中部,22万~24万一年;
初中部,19.1万一年; 小学部,11.9万~15.5万一年;
就连幼儿园最便宜的班级,也要6800元一个月。
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不妨想一想,在中国,能为孩子提供这样条件的家庭有多少?
寥寥无几。
就算咬咬牙进去了,父母在外面辛苦打拼,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孩子在里面大开舞会,衣香云鬓,这画面,也实在太过撕裂。
我并不否认素质教育,真的能让孩子展现自我,释放个性。
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确能变得自信,乐观,开朗,拥有很多美好的品质。
但其本质,是因为有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
网上有个视频,说“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就很贵气?”
回答:
因为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有试错的成本。
能在一次次失败后,又被父母托举,直到找到合适的路线为止。
那么,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应该摆烂,躺平吗?
不,我们更应该努力上进,为自己博一个出路。
我们的父母竭尽所能为自己提供最好的条件,让我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坐在课堂里,从书本中汲取养分,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呢?
美国曾针对贫民区孩子设立了一种公立学校,名字叫KIPP,意思是“知识就是力量”。
刚入学的时候,底层孩子比中产孩子的水准要低两个年级,但没多久,就追上了进度。
秘诀是什么?是KIPP和中国一样,实行普通教育。
在KIPP学校里,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大学。
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孩子们必须一直待在学校里,校规特别严格,完全的军事化管理。
放学后也轻松不到哪去,繁重的作业让很多孩子做到深夜。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KIPP极大改善了美国教育不公的状况,穷民区的孩子不再终日与毒品、枪击、动乱为伍,而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格,并且有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
你问我为什么支持普通人选这样的教育模式,这就是答案。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止是年轻的时候需要去学习、去晋升,实际上,在任何时候,学习都是突破自己圈层最好的捷径。
去年12月,一则话题突然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专科的风还是吹到了麻省理工。”
来自浙江温州的周信静:
▶ 2009年-2012年就读于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职高)
▶ 2012年-2015年就读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 2015年-2017年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
▶ 2017年-2020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硕士)
▶ 2020年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不足百字,却让人看到其背后励志的故事。这条微博引发了大众的热烈讨论。
“回头看,轻舟已成航母。”
“花开有时……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也别给他人设限,万事皆有可能,是金子总会发光。”
从职高生,到麻省理工的博士,这一路经历了怎样的荆棘困难,要咽下多少次焦虑绝望,才能走到繁花盛放处,只有他自己知道。
拼命读书,即使无法大富大贵,至少可以超越自己原先的阶层,不用像父辈一样暗无天日地打苦工。
而自己的下一代,也因此拥有了比自己更好的条件,他们可以踏着自己的肩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读书苦吗?苦。
但为之奋斗过的人,会懂得其中的快乐和甜蜜。
那些个性和自由的教育,是属于有钱人的游戏。
命运既然给了我们一手普通的牌,那我们就要抓住为数不多的机遇,努力将它打成王炸。
逆风翻盘的故事也许很辛苦,但足够精彩,也足够励志。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靠着读书,一步一步改变自己的认知,一点一点地在城市扎根,发展,让我的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看更大的世界。
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了。
我想对所有埋头苦读的高三孩子说:
“不要怀疑读书的意义,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脚踏实地才是命运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