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买机票赴港,豪掷千万扫房”!内地买房客,炒爆香港楼市(组图)
一周前,香港宣布楼市全面“撤辣”。简单来说,非香港居民在港买房,此前要交共计15%的各类印花税,被称为“辣招”,除此之外,还有涉及二套、出售时间等限制措施,现在都全面取消。
这背后,是过去两年,香港劳动力流失14万的时代背景。为打开局面,港府先后放宽优才计划、开通高才计划,吸引内地精英赴港……这种种举措,都为香港楼市如今的狂热埋下了伏笔。
“撤辣”带来的税费显著降低,极大地刺激了香港楼市。以至于,时隔半年,香港再次出现了“日光盘”。在众多抢房的人里,不少都是内地买房客,他们中,有人连夜买机票赴港,有人豪掷上千万扫房,有人为了子女教育仓促上车,还有人仍在来港的路上……
“地球人都可以来香港买房”
不到四天的时间,没有经过任何推广,仅仅靠着朋友圈的流量,钟思旻刚建的“香港地产交流群”就被加爆了。
香港楼市的突然爆火,始于一周前的一项举措。2月28日,香港宣布取消实行14年的楼市“辣招”。这意味着,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钟思旻在朋友圈转发这条新闻时配文,“地球人都可以来香港买房”。
“撤辣”当天,钟思旻在向所在房产公司的经理报告,“要从兼职转为全职,正式去公司上班”。在香港,做房产中介需要持证上岗,钟思旻是在疫情期间考下的从业资格证,之前一直作为兼职副业,“撤辣”之后,有意向看房的人源源不断,她决定大干一场。
一时间,仿佛所有对楼市的信心都汇聚到了香港。根据中原地产统计,短短2月28日到3月3日五天时间,香港一手市场共录得近590宗成交——这一数据是整个二月成交量的两倍多。
如果只单独看“撤辣”后的首个周末的数据,更多达约452宗,与上周同期相比的24宗猛增了近18倍。据香港媒体报道,“撤辣”后的一周,有内地投资客斥资2000万横扫4个楼盘,平均每天的成交量达110宗。
在香港,人们对于上一个“日光盘”的记忆,还停留在去年8月份。那是长实集团油塘的“亲海駅II ”楼盘。相距半年,香港的这两套“日光盘”有着相似的特点——超小户型(有20平方米的单间)、超低价格(不到300万一套)、交通方便、升值潜力大。
▲ 在狮子山俯瞰香港全景。图 / 视觉中国
这一场景似曾相识。香港媒体报道,“不少大买家一次性购入十套、八套,赌的就是未来”,而在“撤辣”之后,涌入香港买房的内地人更多了。以“长沙湾Belgravia Place”为例,当天十年开盘,售楼处外,早上九点不到就有大量买家排起长龙。开盘后,在4小时内,138套房子全部售空。
这种对于购房的热情,甚至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香港文汇网报道,有人专门趁着周末坐高铁来香港,以千万购入油塘亲海駅海景3房;还有内地炒房团组团前来香港,斥资近1亿元杀入香港楼市;不光买的是高性价比的项目,就连“尚·珒溋”这样的高端项目,内地买家买起来下手也是相当迅速,有内地人“撤辣”当天就买下一套。
相比之前,对于内地买家或公司买家,在撤销辣招之前,需要缴付楼价共15%的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撤辣”后,相当于约九折购房。
在钟思旻看来,源源不断地加群需求,也印证了她的猜想。当200人的群迅速满人之后,不断有人来私信加她,想让她拉入群。3号早晨,她又新建了二群,到了晚上九点之前,又涌进来100多人。
她自己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好迎接这“泼天的富贵”。3号下午,钟思旻有位同事敲定了一笔订单,看房者是一家四口,当场交了10万元定金。问询的人络绎不绝,同事们大多不在办公室,奔波在各个看楼处的现场。
谁在抢房?
钟思旻的群最早创办于半年前,最初的目的本是给新获批香港身份的人找工作提供“考牌”咨询服务。内地人通过高才和优秀人才计划获得香港身份之后,需要续签满7年才能转为香港永久居民,这7年里,需要申请者有一份在港工作,而找工作需要持牌,“我教他们怎么考,他们把身边有意向移民的圈子给我,一举两得。”
“撤辣”之后,群内关于房子的讨论突然增多,很大部分是去年取得了香港身份证的新居民。房子,成为他们不约而同关心的话题。
这也帮助了钟思旻。因为当她说要转为全职卖房时,经理最初并不乐意。当下市场火热,持有上岗牌照曾中途转行的人陆续回流,没有全职做过的钟思旻,并不具备竞争力。
但是,当听说钟思旻自身在创业做香港身份申请,经理的态度立竿见影地变化了,“这个资源正好是他要的”。对方马上说:“那你来。”
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波“撤辣”背后,嗅到财富机会,最先出手的人之中,有不少都是抱着投资的目的。
在介绍房产资源前,钟思旻通常首先会问:“你的预估价是多少?”因为,在香港,几百万到几千万的房子都有,不同的房子对应不同的人群,象征不同的地位,也代表着不同的需求。
而以投资为目的的买房,通常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是行动快,第二是小成本大量购买,第三是成交迅速。一名在香港干了十年的房地产中介透露,当天工作日,他们同事的看房量暴涨了六倍,还有人一口气买下了12套新房,尤其是周末,已经有5组客户订了来香港的机票看房。
在香港已经买了三套房子的刘竟,对于香港楼市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这波“撤辣”里,他准备以小换大,把自住的600尺(约60平方米)换成1000尺(约100平方米)。目前,他已经开始在香港的二手房App上开始看房了。
不过相比别人,他并不着急。他已经买下的三套房子,两套是给父母和自己小家自住,剩一套用来出租。在他看来,现在能立刻签单的都是投资客。而香港楼市的重新火热,这只是个开始,因为在投资者之后,那些为孩子教育而来的新移民,“肯定要先选好学校,再定下住在哪里,不会这么快入手的”。所以,只要政策力度依然不变,他会持续看好香港楼市。
信心和狂热混杂在一起,让更多的人裹挟其中。2014年来到香港的Joyce,在“撤辣”当天收到居住在杭州的妹妹的消息,火急火燎地询问“什么情况”。一个500人的群,在五分钟之内满员,“都在讨论来香港炒房买房的事”。
近一周,Joyce的保险客户纷纷向她询问买房的事。身份规划和买房成为时兴的话题,她与身份中介和房产机构都开启了合作。
如今,房产中介成了炙手可热的职业。这不仅因为,房产寄托着中产们升值的愿望,孩子未来的依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为顺利在七年后拿到香港永居,需要有一份居住证明。如此一来,买下房子不仅可以租出去回收租金,还有利于获得身份,一举两得。
如今,钟思旻距离转成永居还有1年,也计划在这波“撤辣”之后挑选心仪的房子。
六年前,她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来到香港。她的小女儿在香港出生,本身就有香港身份,为了让大儿子也享受到香港的教育福利,夫妻俩本计划由拥有博士学历的丈夫申请优才,带领全家移居,没想到那一年通过率很低,丈夫落选了。钟思旻毅然决定自己赴港读研,成为中年留学的父母团一员,为孩子搏出一条少些竞争的新道路。
她在香港读MBA时认识的人,多数有着和她有着相似的轨迹,都是“在国内的房产中获利的人”。当年几十万入手的房子,乘着时代的风口涨到几百万,房子成为财富增值的信仰。
这波人手里捏着富余的钱,到处投资,去过东莞,到过惠州,东莞最贵的片区松山湖,钟思旻在那里也买了一套房子。现在,对于这波人来说,能有在香港抄底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孩子,“对于资产配置来说也是件好事”。
换句话说,无论是投资客,还是通过优才和高才计划来到香港,送孩子到香港上学的家庭,本身就是中产以上的精英,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而这些人,正是这波涌入香港的买房人中的主力。
某种意义上,有能力在这个时代滚起财富雪球的群体,也正是他们。
▲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图 / 视觉中国
房价与代价
就在刚过去的2023年,香港房产还是截然不同的光景。钟思旻没有把它作为全职做的原因正在于此,“一年卖不到一套。”
经过三年疫情,加之当时30%印花税的辣招悬顶,香港房市持续走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2023年,香港楼价全年下跌7%,交投量缩减5%至约4.3万宗的低水平。
一方面,新房卖不出去,另一方面,二手房和租房盘提成稀少,“500万拿5万,地产公司扣掉之后,营业员手里能有多少?”钟思旻评价,“不如去餐厅端盘子。”
不过客观来看,香港的房价其实已经很高了,高到已经让许多香港本地人感受到了压力。
钟思旻告诉每日人物,由于地少人多,哪怕是在郊区,一套60平方米的小三房,价格也能到达500万。若在市中心,相同的面积,价格能翻三倍。
而与高昂的房价相对的,是香港极高的租售比。钟思旻给一位顾客算过一笔账:“一套500万的房子,定金交三成,150万,贷款30年,月供16000港币,而房子出租,是可以租16000的。”这意味着,买到房子以后,房产持有者可以出手房子,“以租养供”。
这也是港漂心中的痛。因为放眼整个香港,16000港币的月租金,算得上是便宜的。高不可及的房价,衍生出了“汤房”和“厅长”等合租形式。汤房约等于大陆租房的隔断,却比隔断小得多,常见的为5-7平方米,最多10平方米。而厅长,是将房子的客厅利用起来,在客厅扎一个帐篷居住。
▲ 图 / 视觉中国
汤房和厅长的月租费用均较低,在6000到7000港币左右,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白领是租住汤房和厅长的主力。较低费用的代价是更加逼仄的空间,汤房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特别小的书桌。Joyce在香港读研时,就是5个人共享一间公寓。
而港漂心中的痛,却是买房者眼中亮眼的好处。因为租售比越高,投资价值越高。
今年四十多岁的杨垒,从事国际贸易,家在广东某地级市,总公司开在香港,常常往返于粤港两地。为了让两个女儿脱离内卷的环境,他从小给孩子规划的人生路线便围绕香港展开:上国际学校,等初中后来香港上学,通过香港的DES考试(相当于香港的高考),入读香港的大学,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香港收入高,只要解决了房子的问题,便是衣食无忧的安稳人生。
教育,是许多人选择香港的重要原因。香港享受15年义务教育,不仅可享受优惠政策申请内地的大学,出国深造也有更多的机会。钟思旻孩子就读的香港学校,每年有几个清北复交等高校的保送名额,“有名额的学校在香港不少”。
今年下半年,杨垒的大女儿就要来香港读书了。他计划在尖沙咀新文化广场附近为女儿物色一套1000尺的房子。“撤辣”之后,他看过一套1900万的四居室,这价格比他过年前看过的一套相似的房子,便宜了将近800万。
由于房子还有之前出租时与租客的手续没办完,杨垒计划着这周从新加坡出差回来,落地香港后把事情敲定。对他而言,买房最重要的功能是自住,“就算哪天我不住了,拿出去出租,也是划算。”
像杨垒这样,为了孩子教育来到香港,为了孩子读书方便买房的内地人,不在少数。而“撤辣”的实施,加速了他们买房的决心,他们也成为买房者中,刚需的一员。
“户口”与未来
实际上,奔赴香港买房落脚的历史,“撤辣”只是其中的一笔,真正的序章,很早就开始了。而房子的一切,与香港户口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许多影视剧中,香港是繁华都市的代表,象征更好的收入、更公平的环境。港剧曾经是无数广东孩子的电视剧启蒙。在如此诸多经济、文化加持下的香港身份,成为许多人的梦想之地。
要获得香港户口,首先的途径是生育。2012年之前,父母双方非香港户籍,孩子出生在香港,落地自动拥有香港永居身份,不仅可参加DES考试,还可以华侨生的省份,以优惠150分的成绩参加内地的高考,很容易地进入名校。
钟思旻的孩子就是在那之前出生的。她记得,当时的产房里,妈妈们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不少北上广的妈妈”。
当时出生的孩子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双非宝宝”。十余年过去,这些孩子都长到了初高中的年龄,再过几年就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家长手里有闲钱的话,都会给孩子在香港准备一套房子”。
2013年1月份,香港实施了“零双非”政策,取得户口的方式变成了读书。直到2022年10月,港府放开优才计划,进一步刺激了人口向香港流动,这也成为楼市复苏的人口基础。
当时,香港宣布“香港优才计划”开始不限人数。仅仅两个月后,港府又启动了“高才计划”,双管齐下,旨在争抢内地精英人才。截至2023年11月底,港府批准优才高才申请者达12.6万,申请人数更是去年的4倍。
如今,2024年,这一次香港“撤辣”,终于从政策层面放开了香港楼市。
钟思旻敏锐地嗅到了机会,“我觉得这个就是政策底了,肯定会迎来一波上涨”。
她作为早年来到深圳,后来又去了香港的人,亲历了深圳楼市的牛市和熊市,亲眼看着名下2000年和2007年分别入手的两套房子价值不断飞升。现在,香港出现的情况一如当年。
不过,并不是所有获得新香港身份的人都赶上了“撤辣”。也有提早上车的人,只能望“税”兴叹。
毕业之后,Joyce留在香港工作,从事理财咨询和保险行业。待到第五年时,香港的购房政策是,没有永居,买房要交30%的税。这对她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额外支出。然而,五年来不断搬家让她十分痛苦,“非常想有自己的家”。由于租金昂贵,Joyce觉得,与其给房东打工,不如自己有个房子。
最终,她交了上百万的税,买下了一套小房子。拥有房子之后,过去三年房价的下跌和低迷的成交量让她很担忧,“会不会一路跌下去成为负资产?”她相对悲观,觉得“撤辣”刺激的房价提升,可能只是暂时的。
▲ 图 / 视觉中国
眼下,这显然不是涌入的购房者们会考虑的问题。香港购房从交定到签署,需要经过事务律师的层层把关,有的耗时需要两个月。与内地购房最后会把资产化作一张小小的房产证不同,香港的房子签约时,是几十本厚厚的A4纸,“拿个大袋子都装不下,要拿行李箱去装”。
未来的几个月,也许能在香港的律师楼附近,频繁看到拉着行李箱的人,他们怀揣着对财富升值的期待,加入新的资本游戏——只不过,当风口过去,狂热散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是最后的那个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