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报告删和平统一, 对台强硬或过度解读?(组图)
中国渔船金门翻覆案谈判僵持之际,中国总理李强在两会期间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份删除了惯例出现的「和平统一」,引发揣测。有学者向DW表示不必「过度解读」,也有专家指出北京未来对台方针可能「多做少说」。
中国3月4日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政协及人大「两会」。(资料照)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人大会议发表任内第一场工作报告,针对涉台部份,李强重申中国官方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报告删除了过往惯例出现的「和平统一」用词,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取代过去常用的「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有意见认为,北京欲借此强化对台表态。
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在接受立法院质询时,针对李强报告未提「和平统一」会否影响台海局势,他回应「不期望最后军事面对,大家都希望和平」,强调台湾不会与中国做武器装备竞争;但有学者认为,李强的工作报告基本维持中国一贯的基调跟立场,不必就此「过度解读」。
台湾学者:过度解读
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向DW表示,李强提出的工作报告「并没有因为台湾方面的选举结果或因为两岸关系的情势,而有太多新的用语、甚至是未曾提出过的重大的主张」。
他认为,中国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还是以和平为优先,「现在北京方面如果有讲统一,必然是和平统一」,「北京重要的官员、重要的官媒从来没有提过『武力统一』这四个字。最多谈到为什么不放弃非和平的手段,为什么保留使用武力」。
张五岳解释,北京在本届两会中,在涉台议题上高举的目标不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愿」,其中的「统一大愿」一定为和平。「非和平的手段以及武力手段,这是最后迫不得已的,在那种情况之下怎么可能还有『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的问题,怎么可能还有融合发展的问题?」
他表示:「把所谓的『推进祖国统一大愿』看出来少掉和平两个字,就认为说现在不是用和平的手段,我觉得这是过度解读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4日的政协会议
涉台方针「多做少说」?
两会期间,除了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4日在工作报告中,亦有涉台内容,但仅有简短回顾。王沪宁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称,要「围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协商建言,举办第六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助推两岸融合发展」,但在2024年的工作计划中,只字未提台湾或两岸内容。
去年前政协主席汪洋卸位前,其工作报告除了提及参与台湾光复纪念活动和海峡论坛,还包含「加强与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人士联系」,「针对美欧炮制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和佩洛西窜台等发表严正声明,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两者对比之下,今年涉台部份减少。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向DW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处理经济跟社会议题,涉台内容基本上都会按照对台工作会议的内容来谈。值得注意的是,从台湾大选至今的发展来看,他认为北京未来对台方针「做的比说的多」。
王信贤指出,台湾大选结果出炉的当天晚上,中国国台办随即表态称「民进党不代表台湾主流民意」,后续发生诺鲁与台湾断交、M503航线及近期发生的快艇翻覆案,「透过每一个事件,他(中国)在完成他的战略目标,但是他就不讲了,他就直接做了,这个是非常明确的」。
王信贤认为,王沪宁在政协工作报告中反而释放出一个重要讯息,即「扩大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他分析,从王沪宁的说法可以看到几项内容,包括诺鲁在断交公报中提到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案」,以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到的开罗会议跟波兹坦宣言等。
王信贤称,中国过去几年一直试图在国际上取得「历史的诠释权」,意在告诉台湾:「其实从开罗会议开始,就已经定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没有所谓的『台湾主权未定论』……王沪宁讲这一句话,其实很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个。」
张五岳表示,中国近几年在政协报告中均未有太多涉台内容,「不要说今年是如此,去年亦是如此」。他认为,与此次的两会相比,王沪宁今年2月的「对台工作会议」上所发表的8点重要指示跟讲话,反而更具有重要性,「因为这对台工作会议主要是针对全中国大陆涉台干部、涉台人员,等于是律定统一思想,严格讲指导方针,跟具体步骤的重要会议」。
此外,他也认为,比起王沪宁的发言,更重要的是看习近平是否在两会期间,向相关单位针对台湾问题发表讲话。「如果他针对台湾问题来发表讲话.....等于是一锤定音,也是最重要最高,也是最新的(对台)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