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子女均为哈佛耶鲁博士, “博士教母”的育儿经, 你也可以做到(组图)
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时,却常常忽略了背后“别人家的父母”付出的努力。但真正优秀的家长,从来给予的不是金钱的支撑,而是精神的“扶持”。
别人家妈妈的育儿经
她是享有盛誉的“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
或许中国家长对这个名字还不熟悉,但只要看完她 6 个孩子的履历,你就会牢牢记住这位“博士教母”。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获得美国总统奖;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
大女儿庆信,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二女儿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儿子定柱,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插图画家。
一个孩子成材不出奇,但 6 个子女全部被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还都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就不仅仅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更是震惊众人的“别人家的家庭”了。
而这一切,离不开这位“别人家的妈妈”——全惠星。
全惠星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专题采访时,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功夫在诗外”来总结自己的育儿方法——功夫在“学”外。
她撰写的《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一书,一出版即登上畅销排行榜,蝉联销售总榜冠军32周,销售量突破35万本。
书中她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了对于子女教育、家庭教育、子女父母共同成长的教育心得,带给了无数家庭心灵震撼的启发。
绝对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不同于一般的鸡汤文,宣扬“无私奉献”、“为母则刚”,全惠星在书中开篇就强调了“绝对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全惠星坦言,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她和无数的新手妈妈一样紧张无助。整日整夜都在思考该如何做一个好母亲,忧心忡忡使得她深陷焦虑无法自拔。
直到有一天,她回忆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她的点点滴滴,突然豁然开朗。她的父母并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却始终是用自己的学习、进步、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在影响周边人。尽管未曾对自己照顾入微,却用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成为了自己人生最好的导师。
“并非要无条件为孩子牺牲,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所以,她认识到: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各自独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如果爱孩子,就要从“好母亲情结”中摆脱出来,努力做好自己。
父母的人生应该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断。做到这点,反而会比无条件牺牲更难。
作为母亲,时常会面临工作和家庭的两难抉择。对此,全惠星的态度并非二选一,而是努力寻找均衡点。根据不同的情况,排列事情的先后顺序,来解决事业和家庭相冲突时产生的矛盾和困难。
当自己的研究工作进入关键期时,她需要努力拿出成绩,以求争取财团更多的研究经费,这时她会与丈夫协调家庭和孩子事务的安排,以保证自己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
但当孩子面临升学压力,需要陪伴和勉励时,她则会推掉专业领域里非常重要的聚会,只为了在开学前夕可以跟孩子们道睡前晚安,让他们心安。
既让孩子看到父母努力朝目标前进的付出,从内心里感到敬佩;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萦绕不变的爱意,从心底感到温暖。这已远超许多父母衣不解带,寸步不离的“无条件牺牲”。
优秀的父母,从不将孩子看作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代理人,而是努力成为引领孩子前进的风向标。
她深信,父母生育了孩子,但不代表拥有孩子。父母要做的不是牺牲者,而是引导者。
当父母活成一束光,孩子自会追光而来。
创造一个随时随地可以看书的环境
一个家里有 19 张书桌,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全惠星家的真实情况。
“为什么弄那么多书桌?”几乎每个去他们家做客的客人都会问。
为的就是让孩子们不管在家里哪个角落,都有学习的氛围。她和丈夫都认为,不需要强迫孩子学习,只需要让孩子的眼里随处可见书桌和正在学习的家人,那么学习就会变成家庭生活的日常,就像刷牙、吃饭一样成为必做项。
比起说“你去学习吧”,他们家更喜欢说“我们学习吧”。
每天刷完碗,全惠星会自然而然坐到书桌前看书,哄孩子睡觉后,也会去书桌前继续工作。当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父母努力学习的身影,书桌就变成了向往的地方,学习也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家不仅书桌多,书也多。原本房东设计好的地下游乐室,却被他们摆上了一圈书桌,放满书架,布置成了一个图书室。每天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做完作业,就去图书室翻看喜欢的书籍。
就连邻居都说,自己不爱看书的孩子,去了他们家,也会自然而然坐在书桌上一起写作业或看书。近朱者赤,近书香者也忍不住亲近图书。
“我们不强求孩子学习,但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这句话在他们家一点也不矛盾。
比起许多父母,斥巨资为孩子装饰精致童趣的房间,他们更讲究如何让孩子获得一个便利的读书环境。
哪怕最初经济窘迫,买不起好的书桌,也不愿意让孩子屈膝在茶几看书,而是去二手市场淘“宝”,购置合适的旧书桌。因为担心书桌的边角过于锐利,孩子容易撞伤,他们甚至动手把边角都削掉了。
尽管不美观,在外人看起来好好的家具被弄坏太可惜了,但他们却相信,比起像精品房般装饰得美轮美奂,房子里萦绕着书香和亲情氛围,才是最无价的装饰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谋远虑。但爱子并非砸钱报班,就能为孩子铺设一条康庄大道,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用行动影响孩子,点燃他们内心的自我驱动力。
功夫在“学”外:
锻炼专注力,锻炼体魄
全惠星所说的功夫在“学”外,不仅仅体现在书香家庭的环境中,还表现在日常养育的细节里。
比起狠抓孩子成绩,全惠星更注重于在细节上“扶持”孩子,以求学习效率更高。
第一件事,就是锻炼孩子们的专注力。
作为从事文化和人类发展研究的学者,全惠星在课题研究中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智商超群的人往往并不成功,而那些著名人物智商或许不算高超,但往往能够长时间精神集中,从而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点。
只要拥有强大的专注力,就能保证孩子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个发现,让她努力寻找锻炼孩子精神集中的办法。
在去巴厘岛度假时,她意外看到两位练印度瑜伽的姑娘,面朝大海,对着一块黑色的板子凝视注目。姑娘们的举动引起她的好奇,不禁上前询问其黑板子的作用。姑娘告诉她,当目光紧紧盯着黑板,从动入静,可以帮助人摒除杂念,进入身心合一的专注境界。
于是,恍然大悟的全惠星回去后,也开始每日睡前训练孩子们的“入静”状态。她在家中设置了一块“黑板”,纯黑色幕布的中央,有一盏小小的蓝色闪灯。每隔一会,会闪动一下。
当孩子们盯着“黑板”的同时,全惠星要求他们大脑停止一切思维。每次当孩子精神“溜号”时,蓝灯就会闪动,提醒孩子“请不要想任何事情”。
这个看起来有点奇特的训练方式,在半年过后,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孩子们保持“零思维”的时间越来越长,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大。这种可控的入静能力,让孩子们在学习时能更快速有效地集中精神,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为 6 个孩子的学业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件事,就是锻炼强壮的体魄。
大儿子京柱从小体弱多病,是医院的常客。这也使得精疲力竭的全惠星决心从小增强孩子们的体质。
脾气温和的全惠星,在陪孩子体育训练这事上,却自称“魔鬼教练”。
她不仅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在冬日里用冷水洗手、洗脚,还在他们四肢适应寒冷后,开始每日调低1℃,让孩子们适应用冷水洗澡。
除此之外,每天早晨天刚亮,就会叫醒睡梦中的孩子们,带领他们绕着尼尔斯湖进行3000米的长跑。风雨无阻,哪怕大雪纷飞也坚持不懈。既锻炼身体又锻炼毅力。
体育项目也是日常必备“学习”,攀岩、壁球、跆拳道,甚至举重,也是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参与过的众多体育训练项目之一。
看似“残酷”的训练,却让全惠星的6个孩子体质一个比一个好。她的大女儿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在大学里,与同学们相比,我并不聪明,但我强壮的身体,使我能够在实验室里连续待上两天两夜而不休息,这是我成绩名列前茅的原因。母亲对我们进行的强化身体训练,就像给我们身体里安装了一台超强马力的发动机,使我们能够长期工作而不疲倦。”
强壮的身体是植物成长的土壤,专注的学习力是植物开枝散叶的根茎,拥有了这两大利器,为 6 个孩子学习有成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尊重小人物,争做大人物
全惠星不喜欢用“不好好读书,将来没出息”的贬低手法,来激励孩子成材。
相反,她贯彻的育儿理念是“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才华不可凌驾于品格之上。”所以,“让孩子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热心人”,是她的育儿目标。
在家庭阅读讨论会上,她曾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林肯传》的读书心得。
她告诉孩子们,林肯的父亲想当一个农民,所以,他就成了一个好农民。林肯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所以,他就成了一个伟大的总统。愿望,决定了这对父子人生的差距。
“你们希望做林肯呢?还是做林肯的父亲?”
面对母亲的提问,孩子们当然希望做林肯,可是又觉得那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全惠星启发道:“美国总统位置很少,并非人人可当。但是,美国有众多的议员职位,足以使得好多年轻人美梦成真。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都有足够的位置,在等待着成功者的到来。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为他人做出了贡献。”
大道至简,这就是全惠星希望孩子理解的人生志向:尊重小人物,争做大人物。
人生的舞台上,没有绝对的主角。但只要愿意努力,你在每个领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
品德比才华更重要,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为一名品德高尚、有助于社会的人。
正因为在这样目标明确,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的内心也孕育出大爱的小种子。从小看着父母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努力践行“助人为乐的热心人”这个信念。孩子们也从不以善小而不为,热心投身到公益社会服务中。
正因为坚持着同样的“助人”信念,6 个孩子有的为了帮助有语言障碍的人学会了手语;有的致力于为海啸遇难者家属募集资金;有的在法律事务所为那些艾滋病患者代写遗嘱;有的穿越大半个美国,给穷人建房筹集环境基金;还有的帮助那些不能公开遗嘱的人们代书亡后法律事务文书……
努力为他人付出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的提升。大儿子在医学的道路上,面临艰难依然竭尽全力,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和他人,后来成为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女儿上哈佛大学时,每周花几个小时为一位盲人研究生读书,却很少介绍自己是谁,因为是想尽自己的力量保护没有力量的儿童,最后成为了儿童法方面的专家;
三儿子与耶鲁大学法学系的同学一起为海地难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诉讼,并且因为这个善举,获邀出任克林顿政府中心的助理国务卿。
两个子女同时成为耶鲁大学法学院史上首例“兄妹硕座教授”,两个儿子一同被任命为美国总统内阁部长;
全惠星博士与丈夫高光林博士、长子高京柱、三子高洪柱,共同当选为韩国移民“过去百年里对美国贡献的100名人士”之一。
品格是微风,能吹开才华的蒲公英。正是这样的信念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帮助他人需要施展才华,所以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功力在“学”外,不为学而学,但一切却自然而然发生了。
这正是全惠星《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中想要传达给我们的育儿真谛:
家庭教育没有大概念,教育全在细节里。教育不在言教,而在身育。并非倾囊相授的传道授业,而是细水长流的滋润生长。
用日常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点亮一束光,照亮前路,等待星火燎原,自会光芒四射,惠人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