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大规模人类迁徙,中国春运十变记录时代的改变(图)
新华社7日报导,地表最大规模人类迁徙又来了! 今年为期40天的大陆春运,预计有90亿人次出行。从绿皮火车到动车「陆地舰队」;从泡面、馒头到「舌尖上的中国」;从「摩托大军」到自驾新能源汽车;种种变化的春运,印证著时代步伐与不变的团圆情愫。
地表最大规模人类迁徙春运十变。上图为2003年1月20日旅客在广州市黄沙大道一家仓库中的临时售票处购买车票;下图为2019年1月22日在呼和浩特火车东站,旅客将车票放在智慧型机器人面前扫码获取乘车资讯。(图/新华社)
【一变】出行:从一天一夜坐绿皮车到「打个高铁」回家
从北京到上海,曾经要坐22小时的绿皮车。2011年6月,京沪高铁开通营运,京沪时空距离缩短至5小时内。截至2023年底,大陆铁路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让春运回家路越来越近。
【二变】购票:从辛苦「跑断腿」到手机「点一点」
当年春运抢票「疯狂」场景:在火车站、代售点,寒风刺骨中,等待购票的旅客乌压压一片,从半夜一直等到天亮。2012年春运,互联网售票全面推行,乘客购票从辛苦「跑断腿」转变为手机「点一点」。
视窗、网路、电话等多种管道的购票矩阵,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分散购票人群。
【三变】行李:从「大包小包」到「轻装上阵」
甘肃天水站负责安检的铁路职工陈雄洵记得,刚工作那会儿,务工人员出行主要是「三大件」:背著大包袱、肩扛蛇皮袋、手提塑胶桶。「那时安检工作量非常大。」
如今,拉个皮箱、背个书包渐渐成为常态。从「大包小包」到「轻装上阵」,陈雄洵注意到,人均安检效率至少也提升了2倍。
【四变】候车:从拖家带口「打地铺」到喝著咖啡逛商店
早年春运,脑中总蹦出「打地铺被人踩」的画面。走进当下苏州火车站,几乎不见旅客席地而坐。「现在,候车环境大不一样了。」长期在苏州站工作的潘玲说。在多地火车站,不少候车室化身特色「商业街」。在北京站,不仅有老字型大小和潮牌,还能买到中欧班列运回的跨境商品。
【五变】检票:从人工打孔到「一秒过闸」
大连站客运车间值班站长刘晓云在车站工作20余年。「刚工作时,每名检票员都配了把小钳子,旅客出示车票后,要仔细核对车次、日期等资讯,然后在票的一侧剪一个小口。」
2011年6月起,「刷身分证进站」的无票时代来临,带著身分证就能直接进站。
【六变】餐饮:从「泡面馒头」到品尝「舌尖上的中国」
自带泡面、馒头,就著榨菜、热水就是一顿饭,这是曾经春运火车上的「标配」;那声「泡面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也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以前是吃饱就行,现在是『舌尖上的中国』。」颜晨说。他值乘的G7584次列车每天都要售卖上百份「定制套餐」,旅客可以在手机一键挑选地锅鸡、狮子头等地方美食。到站后,热气腾腾饭菜就送到座位。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称,2023年该公司冷链、热链餐食销售达1505万份,「长三角一小时热链圈」已初步形成。
【七变】如厕:从不敢喝水到卫生间物品一应俱全
1979年春运,铁路旅客人次首次破亿,客流迎来飞跃式上涨。「上厕所最麻烦」。绿皮车时代春运,车厢人挤人。「不到三平方米的小卫生间里,也站著五六个人。」如今,高铁动车卫生间有了质的飞跃。感应式冲水洗手池、洗手液、纸巾等一应俱全,被誉为「金凤凰」的复兴号还有更宽敞的无障碍厕所。
【八变】自驾:从摩托车大军到新能源车登场
浩浩荡荡的「铁骑大军」曾是春运中一幕牵动人心的场景。
资料显示,最高峰时从广东返乡的「铁骑大军」规模超100万人。在江苏苏州打工的王庆选择自驾新能源车回徐州老家过年。数据显示,今年春运约有72亿人次自驾出行。
【九变】带娃回家:从出行不易到温暖归途
沈阳站美丽服务台工作人员寇丽已工作20多年。以往,独自带娃出行的母亲们非常不易。
在北京,截至2018年11月底,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关爱室数量近400个,机场、主要火车站配置率达100%。沈阳站候车室也有「母爱十平方」温馨小屋。温奶器、微波炉、纸尿裤及接送站一条龙,。
【十变】旅途:从「单向回家过年」到「哪里都是团圆」
如果说过去更多是「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吃年夜饭看春晚,有老有小、有说有笑;现在则更多有游有赏、有逛有买。「游子变游客」逐渐成为春节新风尚。
「旅游过年挺好!还能开眼界长见识。」来自吉林的曹美凤和老伴订好机票,和在南京工作的女儿相约赴海南过年,「只要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团圆。」曹美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