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公布扎心真相:在悉尼养三个娃,等于损失一套房?所有学校学费都在上涨,看完这些数据我惊呆了...(组图)
头一次在褐黄的土地里
有人说
生娃前所有的钱几乎都花在自己身上
心情好的时候给老公顺几件
有了娃以后
家里的吞金兽就是个行走的碎钞机!
赚钱的速度是滴答滴答
花钱的速度却是哗啦哗啦
每月家庭支出有一半都是娃的
而其中学费竟然成了不少家庭的最大痛苦
澳洲养娃妈妈们真的伤不起
NO.01
就在澳洲家长们权衡返校文具和新校鞋的费用时,今天发布的研究报告揭示了澳大利亚教育孩子的惊人花费。
毕竟在澳洲近1/4的父母从孩子出生
甚至在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前
就开始考虑学校的选择
即使是选择送孩子上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每年的学费一般只有几百澳元)的妈妈们,
在一个孩子的求学生涯中
平均也要支付$92710的教育费
天主教教育的费用是公立学校的两倍,为$195,07澳元,而私立学校的费用则高达$316,94。
这些都是今天发布的教育投资指数的新研究结果之一,该指数发现,去年的总教育成本上升了 6%。
虽然说是低于澳洲通胀,但还是让不少家庭直呼:扛不住!
更吓人的是,别管什么公立私立,只要孩子读书就避免不了荷包大出血!
根据未来投资集团(Futurity Investment Group)的最新数据,在一个设备上,让一个孩子从初级班读到12年级(即高三)的学费:
公立学校估计超过9.2万澳元
天主教学校估计超过19.5万澳元
私立(或独立)预计超过31.5万澳元
这项研究背后的组织Futurity Investment Group 对澳洲各州的数千名家长进行了调查。
他们不仅考虑了学费,还考虑了校服、学校远足和夏令营、校外补习以及体育器材、电子设备和乐器等额外用品的费用。
当然了,妈妈们毫无疑问:
悉尼是迄今为止澳洲私立教育费用
最昂贵的地方
13年的平均教育费用高达$357,931
这比私校最便宜的首府城市珀斯高出$150,000。
不过,即使私立学校的学费高昂(最昂贵的私立学校每年的学费刚刚超过$50,000),
这些费用也只占私立教育
总费用的一半多一点
而让妈妈们大出血——仅次于学费的最大开支是电子设备--悉尼私立学校学生平均每年$287,其次是校外补习费为$1873和乐器费$86。
对于天主教学校的学生来说:
学费仅占总学费的不到四分之一
77%用于辅助费用
但是,即使是那些选择让孩子接受整整13年公立教育的家长,其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
上公立学校最贵的地方是墨尔本,从幼儿园到12年级,家长们需要花费$108879澳元,比去年增加了$6072澳元。
学费仅占其中的5%
平均每年花费$387
妈妈们花在校外补习上的费用是这个数字的三倍(平均每年$1431),其次是电子设备($1074)、乐器(828 澳元)和课本(357 澳元)。
其次是悉尼,平均每年的花费接近$95,00,比一年前高出$5,319。
对方压力全面袭来
NO.02
由于新州当局取消了$150澳元的返校代金券计划,并将广受欢迎的 "活跃和创意儿童 "代金券削减至州的少数儿童,上述调查结果显示:
新州的家庭面对额外的打击
直呼太突然
在澳洲,教育孩子最便宜的方式是将他们送入昆州或塔州的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公立学校,这两个地区的公立学校的学费均略高于$72000澳元。
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学费都在上涨。
未来集团的数据还显示:
2024年公立或私立学校13年的
预期教育成本比2023年高出5%以上
悉尼东部的私立学校录得最低的涨幅,学费平均上涨2.54%。
虽然价格涨得低
但人家的低价高啊
真的不得不感叹一下
妈妈们真的是用一沓沓的钞票去培养孩子啊
“吞金兽”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这些数字是基于教育贷款公司EdStart对新州135所非政府学校的抽样调查,也是目前最全面的费用数据分析。
EdStart首席执行官杰克-史蒂文斯(Jack Stevens)表示,联邦政府资助模式的变化、2021年费用增长的减少以及与新冠有关的费用都影响了学校的预算。
未来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Sam Sondhi说:"生活成本和利率压力不断攀升,家庭已经捉襟见肘。”
由于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减少
许多家庭在支付教育总费用方面将面临挑战
据预测,未来五年的学费将继续上涨至少 14%,未来十年将上涨近三分之一。
为家庭提供私校学校选择建议的教育顾问Paul O'Shannassy一语中的:在周末体育、夏令营、音乐和戏剧等课外活动无法进行的情况下,家长们为什么要支付如此高的费用。
对悉尼最昂贵的学校的收费分析表明,自2005年以来,它们的增长几乎与该市的房价一样多,并有可能在2025年时达到每年50,000刀的水平。
每年每年的涨价,实际上无疑是温水煮青蛙的行为。那么妈妈们真的有好好算过在悉尼养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嘛?
研究发现,今年新州39%的学校可能会增加学费,而这两年因为新冠加持,在家教育孩子可能还需要配个小电脑之类的,当然教育成本也在增加,平均一个家庭要多花1856刀。
更糟糕的是,36%的父母必须使用休年假甚至是无薪假的模式来帮助孩子在家上学,其中1/3的人的收入大大低于疫情前。
日子咬牙过
学费却涨不停
⬇️我们来一起算笔账⬇️
送孩子去最贵之一的 King’s at Parramatta上学,如果家里有三个娃,那三个孩子的总学费竟然在一年间就从128万跃升至134.2万澳元,咱就说就是悉尼的房价都不敢这么涨!
而且这些都是最最基础的学费哦,还不包括平时的社交杂费!甚至动辄几百刀的校服费、上千刀的兴趣班费统统不在计划列表里!
冈斯基研究所所长Pasi Sahlberg教授表示,妈妈们有权按自己的意愿花钱,但她们花这些钱进入私校,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被邀请参加生日派对以及建立人脉。
“我知道这是大多数人不愿在公共场合过多谈论的,那就是父母的钱,尤其是更昂贵的私立学校,它可以让你的孩子获得特定的社会阶层、环境、参加生日派对以及获得人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这通常是家长们想要进入那个社交圈的追求”
Futurity Group的CEO Hill女士更是无语到极点,表示:澳洲根本没有免费教育一说!
没有钱我和孩子说再见
NO.03
根据一项调查,在澳洲以抚养两名小孩从出生至离开家自力更生为标准:
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花费为81.2万澳元
低收入家庭的平均花费为47.4万澳元
如果平均一下
在澳洲养一个孩子大约需要30-40万澳币
光是养娃的开销
就能轻松灭掉了一个百万富翁
也就难怪之前有妈妈说自己夫妻俩年入30万澳洲不够用,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的观点:
如果他们对这些类型的工资发牢骚,他们需要进行现实的检查!大多数人的收入低于5万刀,加上孩子和租金。大多数人的收入低于5万刀元,加上孩子和房租。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孩子也不会错过任何东西,我搬离了悉尼,让我告诉你......是的,租金更便宜,但是......工作不存在,工资更低
“大家根本没意识到的是,年收入17万刀的人是得不到任何政府福利的,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交最高的税。年薪17万,光是纳税就得6万-7万,而这些钱是用来补贴给低收入群体的。所以,你们应该感谢她。”
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你的工资上升时,你对生活方式的期望也随之上升。你以前没有的东西,如私人健康保险,会占去一大块,人们期望住在更豪华的郊区,过更奢侈的生活方式。海外度假、美酒和外出就餐都会在影响收入。不过,请不要再抱怨了。如果你真的在挣扎,你有很多方法可以减少你的支出。试着和养老金领取者住上一个月,这会让你对节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国内的家长则更是卷上加卷:
回忆单身的时候,自己是大小姐,喜欢就买,月光族也不怕;想想恋爱的时候,自己是公主,想消费就消费,有男友埋单;当妈后……给孩子舍得买,给老公也舍得买,对自己突然不舍得。
by|米兜妈妈
没娃前,典型的快乐潇洒月光族,完全体会不到压力,旅游电影衣服包包鞋子,只要有钱通通拿下。有了娃后,消费压力如洪水猛兽般涌来,每个月账上的钱大多花在了娃的吃喝拉撒穿用教育上面,逛商场变成了网购,货比三家的购物车商品全是娃需要的东西。但要说自己的消费是降级还是升级,看从什么方面来说,如果从消费观来说,我算是升级了,不会再像以前买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更注重品质,少而精,懂得自己需要什么,也学会了记账理财。
by|王小仙
去年,眼睛治疗3万6,培训班加游泳每个月8500,加起来十万多,商保5万,才一年,没加吃喝看病旅游就快18万了。早期整牙看牙还花了6万。娃不是吞金的,是烧油田的。每天还要搭去所有自由时间接送,对了,娃才一年级。
by|晓旭
当然每次讨论到“生娃经济”时,总有人不屑一顾,表示:
“我宁愿不生,也不会让自己消费降级。”
“如果我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孩子的状态会好吗?”
在评论区里,这种声音也获得了不少点赞。
虽然不知道该不该生孩子
该生几个孩子
但不生孩子是能省下钱却是真的
俩人随便买一个小房子
离自己的工作地点近一些即可
什么学区房统统不存在
没有每天150刀的幼儿园费用
没有每年4、5万刀的私校费用
没有动辄大几万刀课外辅导费
少生一个孩子就是赚了40万刀
结语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其实对于很多夫妻来说
有了孩子之后
他们才是在走向坟墓的路上~
没有了孩子
夫妻俩也不会为了谁鸡娃而不断争吵
但好像每次想到这里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切的痛苦也都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