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1.8°C-26.0°C
澳元 : 人民币=4.72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2023-12-29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最近张雪峰又上了热搜。

前一阵子他直播连线,连到一个小孩数学考140多分(满分150份),因为想读名校犹豫要不要弃理从文,利用数学优势来一轮高考碾压。

张雪峰劝这个小孩优先理科,还说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

然后就炸了。

有博主要起诉他侮辱了文科专业,有粉丝支持他说的都是真话。

张雪峰每次聊专业都能掀起腥风血雨,让一部分人如坐针毡但依然屹立不倒,归根结底还是他话糙理不糙,帮很多人解决了「实际」问题。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1

有人反感有人认可,是因为对不同家庭而言,教育要满足的需求千差万别:有的是要培养一项安身立命的技能,有的是当成阶层跃迁的工具;对极少数顶尖家庭来说,可能仅仅只是装饰。

不同认知和财富值的家庭,为小孩规划教育路径,考虑的问题截然不同,在专业选择的倾向性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2

豪门二代学哲学艺术

豪门巨富:家庭年收入500W-1000W+ 

豪门的孩子似乎特别偏爱艺术、哲学。

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从小留学英国,在UCL读哲学专业,李湘女儿去英国学艺术,刘德华的女儿也向艺术方向发展。包括历史上很多思想大师,例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叔本华其实都是出生于富裕家庭。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3

很多人的解释是,巨富家庭的孩子没有试错成本。

他们选择多,不需要为以后考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学习一些看似没什么用的专业,比如艺术、哲学甚至神学。

也有人认为,巨富阶层的孩子见多识广,从小就受艺术哲学的熏陶,所以长大了自然就选择了这些专业。

但是这只是一个比较浅显的解释,巨富阶层的孩子热衷学习艺术、哲学类专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更加耐人寻味。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4

首先,艺术、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思考复杂问题的方式。

他们拥有雄厚的家庭实力,不需要去学习一些技能型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都是用来打工赚钱的。

对于豪门二代来说,无论是钱还是资源,家庭应有尽有,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学、去赚、去积累。

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而且可以选择培养自己更高层次的思维和认知的专业。

其次,学习艺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高门槛的选择。

一直以来艺术和哲学这类专业都被视为精英文化的象征,所以天然地就区分出了不同的人群。这些精英专业可以帮助他们筛选同层次、同圈子的人,省掉了不少精力。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明星、豪门都喜欢出席各种艺术展或拍卖会,不是为了「装」,而是因为这些场合才是他们的主要社交场所。

所以豪门二代通过学习艺术和哲学来帮助自己融入这些圈子,提高自己以及家族在整个圈子的地位和认同。

最后,他们学艺术哲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审美定义的钥匙。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要么觉得漂亮要么觉得很怪诞。甚至有人说,你看不懂的东西就是艺术。

这其实就是豪门给普通人设置的隐形门槛,通过小圈子垄断各种审美的定义,实现高溢价。

正如王诗龄8岁的画卖出12万,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艺术就是这样,超出常规成本的定价体系,不受社会价值体系影响,说值多少就是多少。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5

审美权力是一种更加隐秘而又难以限制的权力。

巨富阶层的小圈子可以决定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价值,从而影响社会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引领社会思潮。

比如奢侈品,有人说值有人说不值,奢侈品价值的定义同样源于巨富阶层,他们让奢侈品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所以很多曾经吃苦耐劳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也会购买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其潜意识早就已经被巨富阶层的审美权力改变了。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6

精英二代学社科商科

中富:家庭年收入300W-500W

在国内人文社科类专业可能是最不被看好的专业,但在美国上流社会恰恰相反。

精英二代更倾向于学习社科、商科、法律等专业,因为这些领域可以通过家庭资源的支持而获得更多机会。

自美国立国以来,共46位总统中,有26位都曾是律师,比例高达56%。前美国总统老布什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儿子小布什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学专业。

哈佛大学第一位女校长也曾说过:在国际上,超过50%的领导人持有人文社科学位。

这些专业对于缺少人脉背景资源的孩子来说是有门槛的。比如金融和法律圈子,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便进入这个行业,大部分也很难混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金融银行法律界如鱼得水,有人卷到被迫退出。

孩子手握家族资源进入这些行业,就相当于「带资进组」,在往后的职业生涯自然就可以平步青云。

卓越的精英可能反哺家族,帮助家族继续扶摇直上。

尽管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是在家族托举下成为一个平庸的上流人也能够帮助家族在圈子的常青发展。

在这个社会中,政法商圈子里的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接触人,人情来往状况频发。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7

父辈要处理的各种麻烦事都让他们打小就知道,找到关键人物,运用政治和关系的重要性。

家里人在政治圈,他们的孩子大概率就是选择政治类相关专业,家里人在法律界,那么选择法律专业是常见的事。

如果家里有家族企业,他们的孩子大概率会选择商科专业。

无论是哪个圈子,下一代学习的专业基本上都是顺应家族的发展路线,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继承衣钵」

但现在很多中国家长为了爬藤,让小孩选择小众的人文社科当捷径,这些都属于家庭资产雄厚底气足,能给小孩托底的。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8

中产二代学STEM

 中高产:家庭年收入50W-100W

根据今年opendoors公布的关于美国留学国际生专业选择的数据来看,超半数中国留学生更偏爱STEM专业。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9

STEM作为热度最高的专业,一方面是受到OPT的影响,另一方面的原因蕴含了中产家庭留学专业选择的深思熟虑。

近年来我们频繁看到教育焦虑的新闻,无一不是和中产有关。家长将教育视为工具,可以稳固现有地位,并且有机会向上一层突破的工具。

教育对中产来说是一项投资,支出很大但只要觉得有价值就可以不惜成本,但追求投资回报率。

因此,中产二代不大会选择艺术、哲学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没有办法直接变现,既不好留在国外,回国还要爹妈动用资源帮忙找工作,看起来没啥用途。

很多中产家庭,尤其是小镇做题家出身的新中产,所以尽管学习了社科、商科专业,也因为没有祖辈资源很难进一步拓宽人脉。

他们的崛起大多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房地产,二是互联网。

在过去的十年里,互联网助力了一部分写代码的人跃升成为中产,他们渴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复制自己的经历。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更倾向于技能型专业,回国进入大厂、国企或考公务员。

可惜时代已经变了,尤其是ChatGPT的来临,中产爹妈想让小孩通过掌握某一技能带动家庭向上流动,基本很难实现。

技能型人才有职业天花板的,尽管你做到高级研发工程师,CTO、CEO、CFO实现财富自由,依旧是不垄断生产资料、没有资产的高级打工人,靠劳动力赚钱。

按部就班的路径想再复制父辈的荣耀,却发现向跃升的大门早已经关闭了。

卡耐基早说了,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依靠专业技术,而剩下85%都要依靠人际关系。

有钱人很少让孩子学习技能,除非娃天赋异禀。他们读哈耶普斯主要是社交、建立人脉,而这些恰恰是中产家庭缺乏的认知,还在以分数论高低。

虽然大家同样读藤校,但其实读得根本不是一个藤校。

豪门二代搞艺术,精英二代学社科,中产二代当码农!背后的真相难接受…(组图) - 10

一个孩子未来的专业,其实很大程度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好。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从下至上依次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人身、家庭、财产、工作)、社交需要(爱情、友谊等)尊重和自我实现。

只有当下一级的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人才会去追求更高的东西。这反应在教育上,就变成了不同家庭选不同专业。

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是那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均值回归和智商突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有人因为一次机遇逆袭人生,也有人枉顾祖上阴德,败光爹妈留下的七八套学区房…

关键词: 王思聪富豪艺术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瑶萌柱
瑶萌柱 2023-12-29 回复
底层不学技能、没有一技之长,连一口饭都没得吃
清风幽茶chong
清风幽茶chong 2023-12-29 回复
富不过三代,富二代学习不行坐吃山空,败光家产而已。
Lucy_hiahia
Lucy_hiahia 2023-12-29 回复
不成为物欲的奴隶,人人都可以做富豪二代不用打怪升级
金千琦Fiona
金千琦Fiona 2023-12-29 回复
富二代学习成绩差,艺术哲学门槛低,容易混个文凭。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