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全球12国蔓延,或引发新一轮感染浪潮,有国家重启入境检测!(组图)
新冠变异株再度搅动全球疫情!
近期,国内各地医院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患者中儿童居多,患儿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风险越大。
与流感同时传播的,还有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还不够,新冠病毒也一直存在,还在不断进化中。
据每日经济新闻、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期,一种名为JN.1的新冠变异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个国家被发现。
英国和美国卫生机构称,该变异株是当前已知的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预计可能引发新一轮新冠感染浪潮。
当地时间1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首次将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称JN.1是当前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
截至当日,CDC估测JN.1变异株在美国流行变异株中约占15%至29%,而在11月27日的估测中,其占比还低于1%,更早的10月底它所占的比例还不到0.1%。
根据美国CDC报告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以来新冠感染人数持续上升,每天重症患者住院治疗人数多达2万人(不是预测人数)。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新冠疫情监测数据也显示了JN.1奥密克戎变异体感染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呈现上升趋势。
入冬以来,美国"新冠肺炎"住院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每周新增重症入院人数超过2万人。
医界人士提醒这一波新冠感染浪潮刚刚开始。JN.1变种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中西部民用废水监测病毒含量飙升,其他地区也紧随其后。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这种名为“JN.1”的BA.2.86后代变种,因为它带来的感染数量急剧增长,并迅速成为了全球增长最快的亚变种。
欧洲报告了许多病例,BA.2.86及其后代的感染数据也在不断增加。
新冠变异株JN.1在全球加速蔓延
今年10月,英国数据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奥密克戎JN.1变异体,目前已成为全球主导的新冠病毒株。
据英国COVSPECTRUM数据库资料显示,自10月25日至11月16日,JN.1的感染率提升了近乎五倍。
新冠病毒新变种在英国爆发,人们担心新一波疫情即将到来 图:每日邮报
截至11月中旬,欧洲几个国家出现指数级增长,尤其在丹麦,该变异体病毒感染已经覆盖了50%人口,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
JN.1感染明显增长优势使得整个欧洲区域新冠感染者迅速增长。奥地利民用废水中新冠病毒含量激增也反映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芬兰新冠感染死亡人数上升,与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JN.1死亡人数上升同时发生。
不仅仅是欧洲,新变体JN.1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日本和其他地区呈现流行趋势。
不久前,印尼媒体爆料,著名的旅游地巴淡岛将因为上述理由,重启对国际入境游客的新冠检测需求!
巴淡岛正在加强对国际入境点的监管,而这显然是由于新加坡新冠病例的增加。
同时,最近新加坡新冠病例的增加,也促使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长呼吁印度尼西亚人尽快接种疫苗了。
在美国,JN.1感染比例仍低于50%,但全美国范围新冠感染住院人数开始上升。
各级医院统计数据显示,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增长不能仅归因于JN.1变体,因为天气、室内聚集、缺乏缓解措施以及感恩节假期聚会都可能是诱因。
值得庆幸是,针对JN.1的XBB.1.5新冠疫苗升级版表现出良好的交叉反应性。
尽管新冠变异体XBB.1.5与JN.1在序列上有显著差异,但升级版疫苗对JN.1感染仍能提供必要保护作用。
鉴于这一预期保护效果,医界人士强烈建议那些高危人群应当接种升级版新冠疫苗,为可能出现的区域性疫情浪潮做好充分准备。
新冠变异株JN.1
JN.1属于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被认为属于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而BA.2.86本身传染性极强,此前已经引起多国科学家们警告。
感染症状可能包括发烧、流鼻涕、头痛、失去嗅觉、腹泻等。医生提醒,虽然大部分感染者可以自愈,但如果症状恶化,仍需及时就医。
预防:早期实验室数据表明,新冠测试和治疗手段预计对JN.1有效,同时,接种今年最新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也可以阻止JN.1病毒进入细胞。
为了产生更有效的中和能力,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并且已经完成新冠疫苗基础免疫(打了2针及以上)或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都可以在此阶段接种XBB疫苗。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最主要的症状是高热、咽痛、鼻塞、流涕外,还有全身酸痛不适与头痛。儿童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部分患儿体温可达39~40℃,并伴有其他症状。
如果流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惊厥、抽搐、精神萎靡、嗜睡、严重呕吐、腹泻、少尿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
肺炎支原体分为I型和II型共两种亚型,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多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2周。
预防: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呼吸道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是能引发肺炎的病毒之一,也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不一定马上发病。潜伏期通常为2-8天,之后才会出现症状,大多数患儿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孩子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少数患儿会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
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用于治疗,一般对症处理、多注意休息即可。
年末假期将至,估计还会有一波感染潮,不论是为了防什么病毒,希望大家都能做好预防措施,平安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