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内脏能补6种营养素,这几类人适当多吃(组图)
熘肝尖、毛血旺、炒肥肠、羊杂汤……各种动物内脏,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成为了一道道美食。
关于吃内脏的争议,也从未停息。有人说内脏富含营养,吃了能“大补”,还有人说内脏不干净,甚至会让人中毒。
动物内脏富含哪些营养
常见的动物内脏有肝、肺、肠、肚等,天津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康瑞雪表示,内脏营养非但不差,还很丰富,适量摄入可弥补日常膳食不足。
维生素B1
在能量代谢中有重要作用,缺乏会损害神经—血管系统,身体会表现出疲乏、冷淡、食欲差、恶心、忧郁、急躁等症状。维生素B1含量最高的前三种分别是:牛腰、牛心、鸡肝。
维生素B2
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缺乏可能出现唇炎、口角炎、皮炎等症状。可以适当摄入猪肝、牛肝、鸡肝补充。
叶酸
在细胞分裂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乏会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孕妇缺乏叶酸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鸡肝、牛肝、猪肝中叶酸含量较高。
维生素A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可提高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防御能力,缺乏会导致夜盲症、眼干燥症;引起上皮干燥、增生和角化,出现皮肤干燥、食欲降低等症状。鸡肝、猪肝、牛肝中的生素A含量较高。
血红素铁
参与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等,缺乏会导致细胞呼吸障碍,从而影响组织器官功能,出现食欲降低、疲劳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平时可以多吃些猪肝、鸡肝、牛百叶。
蛋白质
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有助调节生理功能,摄入不足会引起体力下降、水肿、抗病力减弱等症状。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前三种分别是:草肚、猪肝、牛肝。
吃动物内脏安全吗
有人说,内脏吃太多会中毒,尤其是肝脏和肾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曾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
肝脏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它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营养合成器官,同时也是解毒器官,各种“毒素”都会送到肝脏去处理;
肾脏则是动物体的排毒器官,也很难避免和毒物打交道。
因此,“吃肝脏会中毒”的说法也并非完全危言耸听。
但是,肝脏的这些害处,都是建立在动物本身患病,或过量使用兽药,或饲料水源被污染的基础上。肾脏也一样。
食用经过检验检疫的合格产品,只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和烹调方法,一般来说不会发生中毒。
还有人担心,内脏都是高脂肪高胆固醇。其实,肥鸭肝、肥鹅肝之类育肥动物肝脏的脂肪含量比较高,通常可达10%~30%,和肥牛之类食物相当。
▶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低于5%,比瘦猪肉还要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由于肝脏是生物体中胆固醇合成的场所,它胆固醇含量通常是瘦肉的3~4倍。相比而言,肾脏的胆固醇含量就略低一些,而心脏的胆固醇含量和普通肉类几乎相当,是完全无需担心的。
健康吃内脏记住5件事
内脏营养虽好,但有些胆固醇含量和嘌呤含量偏高,不宜多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月食用2~3次动物内脏,每次25克左右;孕期女性、幼儿、缺铁性贫血人群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吃内脏时要注意以下几件事:
No.1
不同人群怎么吃
孕期女性每周食用1~2次,每次20~50克,内脏富含的维生素A、铁、叶酸等营养都是孕育新生儿需要的。
婴幼儿六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基本耗尽,缺铁严重,会对孩子智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可将肝适当添加在辅食中,以补充铁及维生素A。
缺铁性贫血的人在膳食上要增加铁的摄入,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将猪大肠内的油脂刮净,防止脂肪摄入过多。
高血脂、胆囊疾病等患者要少吃肝、肾,它们的胆固醇含量较高。
痛风患者要避免食用内脏,其普遍嘌呤含量较高。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不是缺乏维生素A、缺锌或患缺铁性贫血的人,不必经常吃肝、肾等内脏。
No.2
选择合格的原料
在可靠的市场购买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标志的内脏,不吃发生病变或不新鲜的内脏。
No.3
烹饪时要彻底煮熟
烹饪前要彻底洗净,建议多采用长时间高温加热的方法将内脏彻底做熟,必要时可在烹饪前做焯水处理。
很多人追求滑嫩的口感,喜欢吃没熟透的肝、肾,这样安全风险较大。
No.4
与蔬菜搭配着吃
海藻类、芹菜、豆芽、韭菜、白菜等,既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又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
No.5
尽量选择心脏和胗
相比于肝脏和肾脏,动物的心脏和禽类的胗更加安全。它们蛋白质质量更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含量也较高,综合评价优于普通的瘦肉。
同时,它们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不过高,适合所有健康人,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