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么牛,为啥没得诺贝尔奖?(组图)
大家都知道,著名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里最重要的成果,几乎没有之一。
而诺贝尔奖又号称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但爱因斯坦却从来没有因为相对论获得过诺贝尔奖,这是为啥呢?
事实上,当爱因斯坦于1905年和1915年分别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后,就立即引起了轰动,随后成了诺贝尔奖的大热门人选。
而且,当时的诺贝尔奖委员会也确实研究过这个事,但评委会再三考虑之后,决定不给相对论颁奖。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没看懂相对论。
当然了,即使是今天,全世界真正能看懂相对论的人也没多少,但作为诺贝尔奖的评审专家,看不懂相对论,就有点让人无法接受了吧?!
普通人对相对论这种东西,即使不懂,也可以假装自己懂了。
但对诺贝尔奖的评委来说,装懂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可能会把奖颁给伪科学,而这种事只要有一次,诺贝尔奖的招牌就算是彻底砸了。
因此,当年的诺贝尔奖的评委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谨而又基本的问题:怎么在现实中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质能方程”。
事实上,在1919年日食期间,科学家们观察到太阳引力导致了星光的弯曲就证实了对相对论的正确。
但诺奖的评委认为这个还不够,因为他们觉得用别的理论也可以说明这个事。
其实这就说明了评委们根本就没理解相对论。毕竟相对论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理论,涉及到了高等数学和物理学。
所以,诺贝尔委员会的许多成员和一些科学家们甚至都不确定相对论到底应该算作是物理学理论,还是一个数学理论。
不仅是科学家,当时的很多哲学家们也怀疑相对论。
1922年4月6日,爱因斯坦与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法国哲学学会上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
现在可能没有几个人认识亨利·柏格森,但他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亨利·柏格森发明了一套时间理论去解释时钟无法解释的东西:记忆、预感和期望。
这个理论研究的是:如果想控制未来,首先要改变过去。为什么一个事件的发生并不总会导致下一个事件?是不是听着也挺厉害的?
当时的人也认为他很厉害,甚至把柏格森与苏格拉底、哥白尼、康德、西蒙·玻利瓦尔,甚至唐璜相提并论。I
著名哲学家杜威还说过:“在亨利·柏格森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哲学问题会以这样的形态和局面呈现。”
SO,柏格森比当时的爱因斯坦要有名得多。
伯格森一直在强调:不应单纯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时间。而爱因斯坦认为:“哲学家的时间并不存在”,他说:“除了物理学家所说的时间之外,只存在一种时间,那就是心理上的时间。”
这就等于彻底否认了柏格森的时间理论。
在和爱因斯坦的辩论上,柏格森认为,相对论讨论的东西“属于认识论”,而不是物理理论,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
他说: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嫁接在科学上的抽象的空论,不是科学”。
而这也成了后来诺贝尔奖评委会没给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颁奖的依据之一。
现在,不管你懂不懂相对论,大概都会知道:相对论的厉害之处在于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认知。
首先,相对论重新定义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他们不是绝对不变的;
其次,相对论提出时间和空间是完全相互联系的;
第三,相对论废除了以太(即一种填充空间空白的物质)的概念,而这一概念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经典力学理论与实际宇宙规律相符。
以上三点都与“时间膨胀”有关,通俗来讲,“时间膨胀”是指在高速条件下时间会变慢;而且,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会静止。
而这种理论对哲学家柏格森多年以来对时间问题思考的成果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毕竟,相对论研究的是接近光速时的情况,这时,哲学家根据日常经验得出来的关于时间的观点就显得跟不上节奏了。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相信,哲学家眼中的时间既是物理的,也是心理的。”
在随后的几年里,人们开始认识到,柏格森的理论和年轻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也直接导致了柏格森的“时间哲学”由盛极一时到彻底失败。
不过,虽然在哲学上被爱因斯坦给怼了,但是柏格森因为文笔优美,后来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人类历史上“理性”对“直觉”的胜利。这标志着:科学的影响力提升了,哲学影响力下降的时代开始了。
除此之外,爱因斯坦当年也深受反犹太主义的迫害。
现在的人是无法想象当年的犹太人的境遇的,而这也是欧洲和法国这些国家在这次哈马斯和以色列的军事冲突中为何如此反对“反犹太主义”。
因为他们当年的教训太深刻了。
爱因斯坦是一位犹太和平主义者,他曾经公开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他还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倡导社会正义和人权。
这些观点使他成为一些包括德国在内的国家的反犹太主义强烈反对的目标。
比如德国科学家恩斯特·格尔克,就指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抄袭的,另外一个德国著名学者,对诺贝尔奖评选有很大影响力的菲利普·莱纳德也撰文指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无稽之谈。
这都导致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但最终,诺贝尔委员会决定于1922年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爱因斯坦。
不过,爱因斯坦获奖不是因为相对论,而是因为他解释了光电效应,也就是金属暴露在光下时发射电子的现象。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一部著作引入了光子的概念,为量子理论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是一个真正有争议的奖项,因为有人认为并不是爱因斯坦最早发现了光电效应,他只是用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来解释了它。
因此,尽管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爱因斯坦从未因此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也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大多数人认为得了诺贝尔奖是一种荣耀,但对诺贝尔奖来说,把奖颁给爱因斯坦,是诺贝尔奖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