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刀、鼻吸棒、萌宠挤痘痘等毒玩具,真的是解压又好玩的吗(组图)
“提神醒脑倍儿爽,双孔齐吸,闻出好味道!”
“快点来挤痘痘了,解压又好玩!”
“看谁不爽就叨一下,男女通用,超级解压!”
等等,什么时候,儿童的玩具也开始有了广告语,但这真的是广告语而不是误导词汇吗?
1
“有小孩在楼下玩萝卜刀,把我家宝宝刺伤了,缝了四针,虽然对方家长承担了医药费用等,但我仍然很气愤!”这是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留言。
一开始,萝卜刀在孩子们之间流转,并没有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毕竟,这是一款塑料玩具,厚实的刀身,厚实的刀刃,而且收放自如,轻轻一甩,刀刃出鞘;轻轻一拉,刀刃归鞘。
它收放自如,哪怕是孩子的小力气也能耍出很帅的动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况且,那“看谁不爽就叨一下”的广告语,多么吸引孩子呀!
孩子们脾气来得快,你惹我不开心了,我就用萝卜刀叨你一下,以解我心头不爽。
在孩子的心里,我力气小,刀刃又厚,我就是不高兴了,叨一下你,主要也是吓唬一下你,没想真伤害你。
可,事实是如此吗?大量的事故表明,并非如此。
萝卜刀刀刃厚实,但为了模仿真刀,它前段依旧有尖锐的头,轻轻一“刺”,它就能划破一张纸。
更有相关人士做测试,用萝卜刀“刺”向苹果,苹果瞬间被戳破一个洞,足以见得,萝卜刀的“杀伤力”不小。
当一个生了气的小孩子,在控制不住力度的情况下,一个吓人的“叨”动作,假吓人就变成了真伤人。
这时,我们可能要说,都是小孩子玩闹呢吗,刺伤了看一下病就好了吗!
这,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病是好看,可遗留在孩子身上的隐形问题,又要如何解决呢?
人的肌肉都是有记忆的,孩子看谁不顺眼就“叨”一下,时间长了,孩子体内的暴力因子被唤醒,孩子再也不能静心去学习,只会暴力解决问题,到那时,家长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作为塑料玩具的萝卜刀,本身或许不那么可怕,但它误导孩子行为和价值观,这就太可恶至极了,稍有不慎,伤害的是孩子的一生。
2
“我不想赚这种钱,孩子们吸上太像抽烟了,很有点上瘾的感觉,这种钱不能赚,不能伤害孩子们。”一位中学附近商店的老板娘说道。
“这样吸入会伤害到你们的身体,更会让你们降低对'毒品'的防范,请大家抵制鼻吸能量棒!”这是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的呼吁。
鼻吸能量棒的广告词是怎么说的呢?
“学前吸一口,课后吸一口,双管齐下,闻出好味道!”
单看广告词,我们都会认为,这就是一款提神醒脑的香薰产品。
况且,它又不是吃的,只是吸一下,就能提振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怎么想,都是很划算的。
但,如果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它只吸不吃,但它的成分依旧成谜。
有医院的医生表明:对于成分不明的物品,误吸后导致脏器受损,那就太晚了。而且,鼻吸棒使用时要撑开鼻孔,长此以往,就会对鼻腔造成损伤,易引发其他病变。
更有相关人士收集了市面上十多种不同味道的鼻吸棒,对其中的9种进行了测试,其中5种里面都含有“戊醛”。
“戊醛”是什么呢?它是香烟燃烧时的一种产物,更是极易致癌的物质之一。
也就是说,商户老板娘觉得孩子们像在吸烟,是对的,孩子们用鼻吸棒,就是在吸烟。
况且,为了掩盖刺鼻的味道,鼻吸棒还采用了大量香料,不仅会导致嗅觉下降,更会伤害到肝的排毒功能。
这还是对身体的伤害,更要命的是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鼻吸棒,它是吸的,和毒品吸食的动作是一致的,长此以往,孩子们对毒品的警惕性就会降低,他们会觉得毒品和鼻吸棒是一样的。
因此,老师才会呼吁抵制鼻吸棒,它的危害并不是表面的一点点。
在孩子们价值观并不成熟的时候,接触到这样的所谓玩具,那将会是一时的快乐,换来终身的悔恨。
3
如今,又有一款“解压神器”的玩具进入到校园内,它叫“萌宠挤痘痘”。
萌宠挤痘痘是小熊玩具,它是硅胶材质的,捏起来软软的,但令人震惊的是,它里面含有一支连药店都要被管制售卖的针管。
如此看来,解不解压,是真的不知道,但它含有安全隐患,却是板上钉钉的。
而在学校周边的文具商店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毒玩具”真不少!
“水晶球”“水宝宝”“臭气弹”等等有毒的玩具,而这一切,又是如何蔓延的呢?
为了能赚得盆满钵满,在多方的推波助澜下,有毒玩具俨然是一条龙服务。
拿萝卜刀来说,一开始,它也只是一个单品,在引起反向之后,什么萝卜锤、萝卜剪刀等应运而生。
为了维持热度,商家会继续出相关的动漫,玩具也开始有了声音和闪光,一步步地把孩子们拖住,欲罢不能。
成人都有从众心理,更何况是孩子,当别人在讨论自己的萝卜刀,在说自己的新玩法,你的孩子没有,哪怕不被孤立,那孩子本身呢,会不会有自卑心理呢?
而网上更是充斥着各种萝卜刀的玩法,让它的热度高居不下,又刺激了线下萝卜刀的销售。
就这样,一条龙闭环服务完美完成,把心智不全的孩子们牢牢套入其中,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
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未标明注意事项的玩具不得销售。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店里卖的“三无”玩具,上面的电话号码就是空号,而有些商家利益至上,总会隐瞒进货信息,和罚款比起来,肯定是赚得更多。
更别说这些为了利益的赚钱人,压根才不管什么误导不误导,只要能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多么雷人的广告词都敢用。
玩具,不只是玩具,它是初步塑造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会直接影响一代人的精神品质,让我们共同努力,打击不良商贩,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玩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