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寻求与西方修复关系之际,澳洲总理访华为中国国家主席提供宣传契机(视频/组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还记得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的眼泪吗?他朗读描述北京天安门大屠杀的心碎细节的外交电报时,泪流满面。
那是1989年6月9日,澳大利亚和中国在建交之初的蜜月期告一段落。
霍克取消了后期已经安排好的访华计划,无限期停止了与北京的军事合作。
这场人权危机还引发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的制裁。
当时的世界几乎和今天一样对中国感到困惑。
他们既看到了一个致力于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中国,又看到了一个杀害亲民主运动参与者的中国。
天安门大屠杀后的数年里,没有西方领导人愿意赴华访问。
直到四年后,霍克的继任者保罗·基廷才正式访华。
天安门事件的外交余波持续了近十年,最终以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的访问而告终。
明天,阿尔巴尼斯将成为七年来首位踏上中国土地的澳大利亚总理。
我们能够确信的是,就像30年前基廷访华一样,澳中关系在经历了长达六年的外交冰冻期后将再升温。
对北京来说,阿尔巴尼斯的到访是扭转现实、改善习近平和中国政府形象的绝佳机会。
为什么这次访问对中国国家主席如此重要?
在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后,世界大变。
中国国家主席任命自己为终身的主席,再次凸显了中国和西方价值观的根本差异。
这一点在对新疆人权问题的关切和新冠疫情严厉的封城措施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但是,中国想要告诉世界,积聚数年的矛盾可以化解,分歧可以像1989年之后一样搁置一旁。
尤其是在澳中两国持续数年的贸易争端后,阿尔巴尼斯的访问将毫无疑问成为中国政治宣传的一部分。
中国国家主席需要一场胜利。
中国经济的巨大下滑,让各个阶级的人民都对中国国家主席的执政能力产生了质疑。
从资本家到打工人,许多中国人在中国国家主席标志性的新冠清零政策下失去了对国民经济繁荣和政治改革的希望。
中国国家主席的中国以“大国”的姿态自居,但要向人民展示自己的实力,需要澳大利亚这样的中等强国的登门拜访。
阿尔巴尼斯以一位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到访,也许会留下西方和北京能够重归于好的印象。
这不只是巩固了中国国家主席执政的合法性,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国家主席继续推进其全球战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习的战略
和中澳关系一样,中国和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也在过去几年跌入谷底。
中国似乎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与西方关系的修复工作。
近年来,中国大陆加大了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上的军事行动,引起许多中国大陆观察人士密切关注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
达尔文港是澳大利亚最靠近南中国海的港口,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驻扎地点。
就在中国释放了澳大利亚记者成蕾不久后,阿尔巴尼斯政府允许中国公司岚桥集团( Landbridge)继续租用达尔文港。
“中国政府希望向西方世界以及东盟国家表明,他们可以与中国做生意,‘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习近平:中国终身统治者的隐秘玄机》一书的作者林和立教授说。
“两个大国之间恢复正常贸易往来将使澳大利亚的许多行业受益,尤其是采矿业和农业。
“尽管堪培拉与华盛顿的态度一致——北京可能会通过其在台湾海峡和南海的侵略姿态破坏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和平。”
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中国的眼中,澳大利亚的外交价值和它的商业价值一样重要。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自己所言,“中澳之间从来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中国将澳大利亚用作与西方修复关系的敲门砖绝非偶然,就像1989年大屠杀之后的中国那样,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中国国家主席想要与西方重归于好,包括更为复杂的中美关系。
外忧和内患削弱了习近平在中共党内的支持度。
虽然他信誓旦旦地说要带领人民拥抱共同富裕,但眼下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腾飞以来最严重的失业潮。
中国国家主席治下的中国,改革和开放都在倒退,对外关系也陷入僵局。
但中国国家主席仍在证明他才是核心,他能扭转局势。
他希望塑造自己能够主导国际关系和实现地区稳定的形象,并且向澳大利亚人表明,和新一届联邦政府修复外交争端取决于他,而非澳大利亚领导人。
“在此行之前,我们看到莫里森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摩擦都取得了进展,”澳大利亚智库中国政策(China Matters)首席研究员姜云说。
“这[也]标志着阿尔巴尼斯稳定澳中关系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