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多批次食用油再现致癌成分?提醒:这3种油尽量少吃或不吃(组图)
“妈,这油哪来的,怎么没有标签?”
“我去市场鲜榨的,自榨油吃着更香哩。”
对话的是陈阿姨母女俩,陈阿姨乡下长大,习惯到市场小作坊买一些自榨油,觉得鲜榨的肯定比店里卖的好,没有防腐剂,而且还便宜。
但陈阿姨的女儿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榨油不安全,也不知道有没有达到安全生产标准,但怎么劝说都没用。
陈阿姨还反驳说,她看到很多新闻报道,现在很多食用油都被查出来致癌,远不如这些自榨油来得健康安全。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食用油致癌又是怎么回事?
一、多批次食用油再现致癌成分
事实上,家家户户常备的食用油已经不止一次检出致癌成分:
2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告了一批小榨胡麻油苯并葩(致癌成分)超标4倍之多。
9日,内蒙古某粮油店卖的葵花油被抽检酸价不合格 ;
去年,通告的11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就有2批次花生油存在黄曲霉素B1含量超标和酸价值超标,并已被依法处置违法的生产作坊。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食用油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吃了会有什么危害呢?
最常见的就是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合格,主要和生产用的花生原料没有经过安全检测,存在黄曲霉等霉菌污染,或榨油工艺操作不当导致,一般出现在不合规自榨油小作坊。
长期低剂量摄入黄曲霉毒素,会出现没胃口、恶心、胃不舒服等症状,严重可增加患肝癌的概率。
其次,苯并芘不合格也是食用油原料品质差或加工过程被污染导致。长期摄入会加大患癌风险,常见有胃癌和食道癌等。
再就是过氧化值超标,一般是食用油油脂运输过程中不规范,比如密封不严、接触空气、光照、微生物作用导致,常见的胃癌、肝癌、心血管疾病等都和它有关。
二、最具争议性的2种油,到底还能不能吃?
食用油也有不同的种类,而且无法定义哪种油“更健康”的情况下,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食用油的争论,其中这两种油争议性最大:
1、大豆油
网传“大豆油也不健康”,期刊《Endocrinology》甚至有论文研究表示大豆油可能会给大脑带来很多副作用,还有人说大豆油中含有部分反式脂肪酸,长期大量摄入会加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根据WHO建议,人体每天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宜超过2克,而美国农业部数据库统计,每100克大豆油才含0.533克反式脂肪酸,所以大豆油还是符合健康摄入标准的。
平常用大豆油炒菜还是没问题的,只不过要注意,别等油冒烟了再放菜的,否则高温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大家一定要戒掉油冒烟再下菜的习惯。
2、猪油
任何东西吃多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猪油脂肪含量高,过多摄入也会导致心血管伤害,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但猪油跟其他食用油一样,也能提供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而且猪油也有它的营养价值,比如合成人体内所需的前列腺素、胆固醇、性激素等等。
由于猪油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从健康角度,不建议大量使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建议每天食用油摄入不超过25-30克,所以注意适量用油更健康哦。
三、这3种油不太健康,建议少吃或不吃
事实上没有哪种油是公认健康的,只能说每种油都有自己的利弊,但公认不健康的油却有3种:
1、开封超过3个月的油
研究发现开封3个月的食用油,会出现严重氧化酸败,长期摄入会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可能增加肝肾的负担。
2、反复煎炸的油
反复煎炸的油会产生很多致癌物,除了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外还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除了会引起肥胖,还会增加疾病隐患。
3、小作坊的“自榨油”
小作坊加工工序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而且生产环境不卫生,榨油机器也没有定期杀毒清理,无法过滤原料有害物质,往往一查就是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
除此之外,日常用油也有讲究,我们应该如何健康吃油?
专家建议选油多样化,轮流吃,均衡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营养更均衡;油下锅锅后注意油温,一般150℃~180℃刚刚好,不要等油冒烟才放菜;装油的容器最好选择不透明的玻璃或者瓷质瓶,避免日照氧化;每日摄入量最好保持在25~30克,否则就是过度摄入。
总而言之,食用油摄入量要控制,还要避免多次循环使用,否则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更大。另外储存不当也可能导致油变质,把好处也抵消掉了。所以,最好买几种油轮着用,开封后30-60天内用完,更能保证食用油风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