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最美国字脸”,工作28年0失误,为何因儿子坠楼而背负骂名?(组图)
提起李瑞英,年轻一代会感到陌生,不知道她是谁。但在那个网络不发达,信息不畅通的八九十年代,她可谓是家喻户晓。
那个时候,李瑞英主持的《新闻联播》节目是中国老百姓们每晚吃饭时的必配菜。她长着一张标准的“央视最美国字脸”,端庄大气的主持风格,字正腔圆的腔调,深受全国民众的喜爱。
此外,李瑞英还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曾荣获中国十大女杰出青年、全国最佳新闻工作者……,很多媒体人难以企及的荣誉,她几乎收揽怀中。然而,这样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自身接近完美的她,在家庭关系上却是剑拔弩张。儿子在入学填写资料时,甚至不愿意写下她的名字。在她38岁那年,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件事,更是让她一度成为了众矢之的,背负“无情冷血母亲”的骂名。
01
儿子坠楼,坚守岗位
1998年的一天,38岁的李瑞英正在做新闻直播前的准备。
距离开播前20分钟,她突然接到了保姆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头,保姆焦急地叫喊:“不好了,小宝坠楼了!你快回来啊!”
听到这句话,李瑞英一下子慌了神,顿时浑身冰凉,身体不自觉地颤抖,整个人天旋地转。
她猛然起身,结果一着急,桌上的稿件和钢笔都被扫落到了地上。
“嘭”地一响,让慌乱无神的李瑞英突然定住了脚步,看着满地的稿件,她内心挣扎:
“如果我走了,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主播,只剩下罗京一人怎么办?不仅老百姓在看这个节目,外国政府也在关注《新闻联播》,这可是关乎国家的颜面。”
经过多番挣扎纠结,李瑞英做出了一个最为艰难的决定:坚守岗位,不能让即将开播的《新闻联播》发生任何播放事故。
她稳了稳神,打电话叮嘱保姆:“你赶紧打120,把孩子送到医院,我忙完手头工作就过去。”
挂断电话后,她生怕弄花了妆容,极力忍住要掉落的眼泪,随后深呼吸了几口,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调整好状态等待直播的到来。
随着节目的开始,李瑞英像往常一样,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镜头前,始终面对微笑地主持着节目,没有失态半分。
节目刚结束,她以最快的速度跑出演播厅,顾不上卸妆和换衣服,直接狂奔到了医院。
此时,医生正在抢救儿子,心急如焚的李瑞英在手术室外坐立不安,提心吊胆。
直到听到孩子转危为安,可以送往病房的消息,她像是突然被抽去了全部气力,瘫坐在地上。
看着躺在病床上还没清醒过来的儿子,她趴在床头哭成泪人,嘴里不断念叨着:“儿子,妈妈对不起你。”
由于李瑞英没有刻意遮挡形象,没多久,她在儿子坠楼期间依旧坚守工作的消息,便四处传开了。
因为她的这个选择,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争议。许多人批评她“无情冷血”“不配当妈”,就连亲朋好友都不能理解她的做法,觉得她毫无人性,连亲儿子的死活都不管。
一时间,无数的指责与谩骂向李瑞英袭来,将李瑞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她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面对各种流言蜚语,李瑞英始终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她知道自己对不起儿子,但她身为央视主持人,身上肩负的责任让她不得不从大局考虑问题。
那时候的她,别无选择。
大家只看到了她对孩子的决绝,却看不到她哭肿了的双眼,更看不到她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
02
“军人世家”的播音员
李瑞英祖籍河南濮阳,1961年她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自小在部队大院长大。
父亲有着浓重的军人情结,他对李瑞英的未来给予了厚望。希望女儿将来能和他一样成为一名军人,报效祖国。
为此,李瑞英从小学站军姿、扎马步。甚至寒冬天气,她也穿着短袖在室外跑步,以此锻炼意志。
在父亲的教育引导和部队大院环境的影响下,李瑞英养成了勤奋自律的好习惯。
等到李瑞英上学后,由于她的声音优美且极有特色,常常被推选为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
但即便如此,年少的李瑞英并没有想过成为一名军人或者是播音员。
反而因为数理化学科较好,她又常常被商店里口齿伶俐,收钱速度快的收银员所吸引。
因此,李瑞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收银员。
直到高中毕业前夕,她依然没有任何报考播音员的想法。
没想到,一次无意的经历,让李瑞英转变了想法,改变了她的人生。
那时,一个好朋友邀请她一起到北京广播学院报名参加考试。
在朋友报名的间隙,李瑞英在学校里闲逛。经过传达室时,碰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说来有趣,那会天性含蓄的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主动请缨给老人读报纸。
读完后,李瑞英让老人评价一下她的读音咬字。
老人连连点头,称赞她:“这个水平,考北广八九不离十。”
老人简单的一句话让李瑞英受宠若惊,自己竟能得到了如此大的肯定,她连忙感谢老人的夸奖。
那时,她还不知道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家,竟是大名鼎鼎的张颂老师。
张颂老师是播音界的泰斗、元老级别人物。
在张老师之前,大学科目中,并没有播音这一项。是这位老先生凭一己之力,将播音独立门户,成为了独立的大学学科。
也许是冥冥之中,老天爷刻意安排李瑞英和张颂老师的相遇,就是不想她错过这个播音天赋。
1979年,李瑞英凭着极大的自信心,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北京广播学院。
并在授业恩师张颂的带领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大学四年里,李瑞英孜孜不倦地学习,一刻都不敢松懈。
她知道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播音员,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除了上专业课,李瑞英大部分的时间都拿来练习朗诵,无论是气息、吐字还是发音,她都一次次的打磨,力求让自己做到最好。
她还随身带着一本《新华字典》,闲暇时候就拿出来翻阅,让自己牢记所有字的正确发音。
大学4年,她就翻破了好几本《新华字典》,还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随身带字典的习惯。
此外,她每天都要花2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新鲜出版的《人民日报》里面的文章都读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瑞英的播音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83年,李瑞英大学毕业了。她没有留在北京工作,而是被分到了江苏电视台。
在江苏电视台的日子里,李瑞英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台里人才稀缺,李瑞英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她就往哪里填。
幕前缺人了,她立刻化好妆当主持人。
幕后缺人了,她就扛上摄像机当幕后。
外景缺人了,她背着包,扛着设备四处出差。
甚至连策划和剪辑这种和播音关系不大的岗位,她都干过。
但在各个岗位转了个遍后,李瑞英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还是新闻主播。
每次在镜头前,李瑞英总是那么地自信沉稳。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初出茅庐的李瑞英出色地完成了直播任务。
她第一次亮相就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加上自身的业务能力较强,很快她就成为江苏台的台柱子。
此后,她更是凭借《祖国大家庭》《看今朝》节目的主持,得到了热烈的反响,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甚至还引起了央视的注意,并向她投去了橄榄枝。
1986年,李瑞英正式加入了央视,成为了央视大家庭中的一员。
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爱情也迎来了圆满大结局。
调往央视的第二年,李瑞英结束了和校友张宇燕多年的恋爱长跑,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举办了小型但温馨的婚礼。
婚后,在张宇燕的鼓励下,李瑞英对工作充满了干劲。
即便央视精英聚集,卧虎藏龙,让李瑞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她也从没退缩畏惧过。
为了能在央视主持天团中脱颖而出,李瑞英买来一本《新华字典》,吃饭看,候场看,化妆看,就连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拿出来看上一个小时,每天雷打不动。
崭新的字典翻了一年,变得破破烂烂。书上的各种字词解释,生僻字、繁体字发音,全被李瑞英背了下来。
除了口播之外,李瑞英方方面面都从未松懈。无论主持什么节目,她都会提前审稿对稿,保证不会出现任何专业方面的失误。
主持节目之余,李瑞英还保持着阅读文学名著、名人传记、新闻报道的习惯。
1987年,李瑞英第一次以CCTV新闻播音员的身份出现在荧幕上。
1990年,她担任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中文解说。
隔年,她更是登上央视春晚担任主持人,栖身央视台柱子的行列。
然而,就在李瑞英越战越勇,事业前程似锦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怀孕的过程不可谓不艰难。
孕早期,李瑞英顶着孕吐坚持录制。哪怕吐到虚脱,也坚持像正常人一样进行高强度的工作。
孕晚期,她挺着大肚子终日泡在演播厅。
那段时间里,李瑞英还天天做噩梦,梦到自己在播音台上面对着空白的稿子不知所措,每当她醒来时,总是吓出一身的冷汗。
镜头前的她即便浮肿,但她依旧尽职尽责,没有一星半点的失误。
儿子出生后,李瑞英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她依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勤奋地工作。
李瑞英曾说:“名声是一时的,责任是一辈子的。”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她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刻都不敢懈怠,生怕对不起这份工作,对不起领导和国家的栽培。
03
“舍小家,为大家”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决定改版, 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播报。
这是《新闻联播》播出这么多年以来,进行的第一次重大改革。
但改版后的主持人该由谁来担任?这让台里一众领导犯了难。
经过多番考验和观察,还有投票决定,最终李瑞英凭借之前的直播经验和自己的播音水平,成为了《新闻联播》新版的播音员,和罗京搭档。
他们前后合作了12年,两个人可谓是“黄金搭档”,相得益彰。同样扎实沉稳的主持台风,一言一行都做到毫无瑕疵,没有一丝失误,深受观众们的喜欢。
在这12年合作里,李瑞英和罗京共同经历过各种紧急时刻。
最惊险的一次是,两个人正在直播《新闻联播》,突然送上来一份紧急新闻稿,要求立刻播报。
那份稿子长达12页,上面全是涂改的痕迹,还只是稿件的四分之一,那边正在一边写一边传真过来。
那时,直播厅外,站满了电视台的领导,他们都知道这项任务非常艰巨,甚至做好了一旦李罗两人出现播出失误,要立刻做好善后的准备。
没想到,李瑞英和罗京两个人异常默契,李瑞英先拿过新闻稿,以最快的速度审阅稿子,模糊不清的地方圈出来写清楚,标上播音专用符号,然后递给罗京。
罗京接过新闻稿,开始播音,之后剩下传过来的稿子,也是同样流程,李瑞英先审阅,再给罗京播报。
17分钟的时间,两人流畅完美地把这12页新闻稿一一播报出来了。
类似的惊险时刻很多,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李瑞英总是提前做好各种预备方案,应付各种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1997年,她和罗京以及其他同事一起,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对小平同志的逝世及隆重的悼念活动作直播。
在这30多个小时里,李瑞英表情、语音把握得当,无一差错,受到中央领导的点名表扬。
同年,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由李瑞英担任前方报道记者。在设备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她的现场应变能力令人敬佩,再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不管是什么场合,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李瑞英总能快速做出反应,完美地扭转局面。她在台上落落大方的表现,更是被观众授予“国脸”和“国嗓”的最高荣誉。
然而,光环之外,冷暖自知。工作和家庭,就如同一个鱼与熊掌的问题, 无法兼得。
《新闻联播》看似简单,前后也就30分钟的时间,但因为事关重大,她常常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深夜,只为打磨一句话、一个字的发音,甚至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去准备。
正因为如此,她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面对刚生下的儿子,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
有关儿子在校的任何活动,大多数都是丈夫张宇燕去参加,她几乎从未出席过儿子的家长会。
儿子曾伤心地说道:“我看妈妈的次数还没有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多......”
李瑞英满心愧疚,知道自己亏欠儿子太多了,她也很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
但她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自己必须做出取舍。
因此,哪怕在得知儿子坠楼后,她也只能含泪匆忙交代好保姆,选择继续坚守岗位。阿呆爸相信,没有哪个当妈的不爱孩子,当时的李瑞英肯定备受煎熬,恨不得立刻飞奔到儿子身边,替儿子承受痛苦。但那时,她肩负央视名誉,面对全国群众,镜头外还有外国的虎视眈眈。李瑞英知道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是央视,更是代表国家的脸面。幸好,丈夫张宇燕和儿子都懂她的难处,理解她的做法。
一次,李瑞英无意间得知儿子在升学填写入学资料时,在家庭关系栏上,只填写了父亲的名字。
这一度让李瑞英很难过,她以为儿子还在记恨着自己。
没想到,儿子对她说:“妈妈,我知道你是公众人物,我只是不想借着你的名声,受到不必要的关照。”
儿子的乖巧懂事让李瑞英既欣慰又心酸,加上经历过儿子坠楼那件事后,李瑞决定不再错过孩子的成长了。
随后,李瑞英辞去了很多工作,除了实在找不到接班人的《新闻联播》之外,其他时间,她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
2014年,年仅53岁的李瑞英,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决定离开《新闻联播》岗位,转战幕后。
2016年,她正式退休,28年零失误的播音生涯就此落下帷幕。
作为一名播音员,李瑞英“舍小家为大家”,牺牲家庭和自己,把青春和大半辈子都贡献给了央视,她无疑是优秀且伟大的。
纵使她作为一名母亲,或许有一些地方不及格,但我们身为旁观者,都没有权力,也不应该站在道德的最高点上,一味地指责她。
看完李瑞英的故事,阿呆爸不禁想起,那些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牺牲家庭的革命先辈们。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夫人,他们为国家鞠躬尽瘁,牺牲自己的家庭幸福,夫妻俩甚至没有留下一个后代。他们肩负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付出,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这份责任心,这份坚守的精神,就十分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如今,年过六旬的李瑞英依旧端庄优雅。
虽然退休了,但是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在喜欢的领域上发光发热。她担任讲师,尽己所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的播音人才。还一直默默投身于公益事业中,为山区的贫困孩子筹集善款。忙碌之余,她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虽然失去了“国脸”“国嗓”的光环,却得到了做母亲做奶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