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小三”,最传奇的中国女性(组图)
《泰晤士报》的拥有者、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曾经控股人,现年92岁的传媒大亨默多克,最近,又双叒叕恋爱了。
这次,他依旧找了一个小年轻:某66岁的分子生物学家。坊间传闻,默多克的这个“小女友”,是由其前妻邓文迪介绍认识的。
(中间红框内默多克的现女友埃琳娜·朱科娃)
不得不说,富豪圈还真是乱。但贵圈再怎么乱,最游刃有余,最优雅的,同时也最传奇的,毫无疑问正是邓文迪。
美帝媒体调侃她,简直是中国制造的最成功的“出口品”;祖国的人民,鄙夷她、看不起她的绝对大有人在。
但就好比“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邓文迪这个昔日的“坏小三”,勾搭上的,是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男人。所以,她的传奇性远远大于争议。
更何况,邓文迪绝不止步于一个“阔太太”。她费劲心思地往上爬,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她的目标可能是星辰大海,而非某个“臭男人”。
我绝不敢说,天下的女生都应以邓文迪作为榜样,但她精彩纷呈的人生,极具参考性,也绝对称得上,一个个高潮迭起的励志故事。
01
邓文迪出生于1968年,她因此也拥有一个那个年代很时髦的名字:邓文革。
她从小的家境,完全可以称得上优渥。邓文迪小时候在江苏徐州长大,父亲是那个城市最著名的机械厂的厂长,母亲则担任厂里的工程师。他们一家六口(邓文迪还有二姐一弟),在那个年代,已经住在了三室一厅的楼房里。
上学期间,邓文迪的成绩称不上优秀,但胜在全面。除了文化课,身高1米75的她,还格外钟情于运动,譬如篮球、排球(这个尤其重要)。
十六岁时,她顺利考入广州医学院。来到相对开放的南方沿海,邓文迪的生活与眼界,一下子都变得开阔了起来。
读大学期间,她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外国电影,《音乐之声》。后来人们普遍认为,从此时开始,邓文迪渐渐萌生了走出国门的想法。
《音乐之声》讲述了一个因为战争爆发而逃离家乡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片中的女主角——一个卑微而活泼的修女,爱上了位高权重的男主角,她突破世俗的枷锁以及爱情的纠葛,最终,成功嫁给了男主。
邓文迪后来的人生证明了,她几乎成为了片中演员在现实里的翻版。
虽然用心学习外语,但出国对邓文迪来说,依旧是一个奢侈的梦想。她在用心努力,等待一个机会。
1987年时终于出现了她命运中的第一个契机。这一年,邓文迪初识一对来自美国加州的夫妇。
关于邓文迪的传记里写道:“想要在广州认识个老外,顺便提高英语水平,绝不是难事。”我倒不这么觉得,即便是今天,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前提下,想要让一个异国陌生人对你敞开心扉,何其难矣。更何况是三十多年前,人们的心理还普遍纯洁并且闭塞的年代。
也许,只能不客气地说,在那个时代,18岁的邓文迪已经学会“蛊惑人心”,懂得如何利用资源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
当年来自美国的那对夫妇,丈夫55岁,太太42岁,他们竟都把邓文迪当作是“忘年交”,并且,还欣然帮助其获得去美国学习的机会。
邓文迪在仅仅主修了两年临床医学的前提下,毫不犹豫地放弃学业,只身前往异国。
夫妻给予她的帮助,似乎有点过火了。邓文迪在加州州立大学读书期间,同学们赫然发现,这个来自东方的女孩,仿佛有花不完的钱,平日里到处游山玩水不说,还总是用着最新潮的电脑和数码产品。
然后,那位42岁的美国太太也发现了,自己的丈夫才是邓文迪背后的“大金主”。她从丈夫那里,搜刮出来很多邓文迪挑逗性的照片,照片里的邓文迪搔首弄姿,丈夫则是那个拍摄者。
(邓文迪本人在社交平台晒出的和超模的合照)
妻子把东西拿给丈夫看,丈夫甚至没有解释,他如实交代道:“我已经被那个年轻的女孩深深吸引住了。”
单论年龄的话,邓文迪都可以管那个“糟老头”叫爸爸了。他们一个为了“绿卡”,一个为了“美色”,总之,不由自主走到了一起。
然后,新婚燕尔的新郎官发现,他其实也被“算计”了。
拿到绿卡后的两个月——同时也是邓文迪与丈夫共同生活不超过五个月后,邓文迪就把自己的丈夫给甩了。
开局一张“绿卡”,邓文迪开始了在美国的全新生活。
02
和丈夫离婚后,她不得不开始独立的生活。再一次,邓文迪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主观能动性。
她曾经在洛杉矶租过一套房子,为了节约成本,邓文迪做起了“二房东”,把部分居室又租给了别人。并且,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她还挨家挨户向附近居民推销化妆品。
除此之外,邓文迪还给某位女性邻居当司机,负责每天接送人家上下班。邓文迪的目的也不“单纯”——这样,她就能变相拥有自己的车驾了。
当然,为了找到新的“饭票”,她还不惜使用“美人计”。
邓文迪和一个叫大卫的同龄人走到了一起。两人从未正式结婚,却俨然是一对夫妻,他们常常在外公然撒狗粮,邓文迪也从来不介意称呼对方为“丈夫”。
不久之后,她跟“丈夫”说道,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想申请到耶鲁商学院继续深造。慷慨的大卫表示,自己愿意支付高昂的学费。
很多年后,邓文迪追忆起耶鲁大学的时光,依旧很动情地说道:
“和全世界优秀的人在一起做朋友,坐在花园一样的校园里、谈世界大事,人人都关心政治、世界和未来。我的眼界从未如此开阔。”
但她动情的对象,肯定不包括大卫。因为随着工作的变动,大卫后来选择在北京定居,两人聚少离多,感情也就慢慢淡了。
耶鲁大学对于MBA学生有一个要求,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要有相关的实习经历。
据说,邓文迪在从美国飞往香港的航班上,邂逅到公司的管理层(有人还说这个“管理层”就是默多克本人)。飞机甚至还没到目的地,邓文迪通过施展高超的公关能力,就已轻而易举谋求到了,在香港星空传媒实习的机会。
这段传说里有个bug。邓文迪当时还只是个“穷学生”,她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登上,只有权贵才坐得起的头等舱?
或者说,真的就和有些人以为的那样,为了追求富贵,邓文迪早已无所不用其极了。
这里的“有些人”,可以指作家亦舒。所以,不知道是否巧合,她笔下的人物,无论富贵贫穷,但凡外出旅行,几乎都要坐头等舱。
当然,亦舒攀龙附凤邓文迪的地方绝不止于此。她写过一本叫《众里寻他》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邓融”,简直就是照着邓文迪写的。
邓文迪是否和管理层乘坐过同一班飞机,是否通过施展媚术获得工作,早已变成了未解之谜。但这个在领导眼里有些笨拙的女孩,与别的实习生的确是截然不同,当别人埋头学习的时候,邓文迪会轻悄悄地走进某个重要人物的办公室。
也许老板正在忙着别的事情,邓文迪走进办公室,没有任何铺垫,也不见丝毫紧张与羞涩,开门见山介绍自己:“你好,我是邓文迪,我是一个实习生。”
因为还在读书的缘故,邓文迪实习一段时间后便回到了母校。但她就是这么好运,1996年时的星空传媒业务蒸蒸日上,等她再回来时,薪资待遇已经涨到8万美元一年了。
也许是钱多的关系,邓文迪变得很愉悦,同事们也评价她说:“不是个天才,更像是一个甜心。”不久之后,这个心机重重的“派对女孩”,在某个派对上,利用智慧和魅力,俘获到那个老男人的“芳心”。
03
邓文迪称得上是一个美人,但因为颧骨突出、下巴丰满、嘴巴宽大,算不上一等一的美女。最起码,比某些女明星差远了。
默多克则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男人之一。超过两百亿美元的家底,使得他有那个底气,去追求任何一个女明星。
邪门的是,邓文迪通过五秒钟的对视,就让对方彻底折服于自己。
关于两个人的恋情,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比如,有一种说法是,1998年6月份,“刚刚分手的、孤独的老男人”默多克正心灰意冷时,恰好邓文迪正在英国出差,默多克请她吃饭,美好的故事于是就此展开。
更传奇的版本是,两人相识于,1997年公司高层的一场鸡尾酒酒会上。
邓文迪只是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众多单位下的其中之一职员,她并没有资格参加高层的饭局。但邓文迪冒冒失失地,或者说处心积虑地,走向了酒会大厅。
默多克正独自坐在一个角落小憩,天知道邓文迪提前做了多少功课,她端了一杯红酒径直走向默多克,然后,“一不小心”将红酒洒在对方的裤子上。
邓文迪优雅地蹲下身,为默多克擦拭酒渍,等她再抬头时,默多克热烈地看着她,爱情的火光,在两人胸膛间燃烧。
“红酒浇身,一见钟情”之后,默多克付出17亿美元的代价,快刀斩乱麻地与前妻离婚,随后,火速迎娶这位东方美人。
婚后的十几年里,默多克都对邓文迪爱护有加。他不止一次利用自己新闻大亨的身份,删改、美化对邓文迪不利的报道与新闻。
有小道消息称,因为爱护娇妻,默多克在比自己年轻的丈母娘面前时,也表现得十分“卑微”。
邓文迪的父母曾经和他们同住。某一天,默多克从办公室回家,没有脱鞋就大踏步走进家门。“进门脱鞋”在中国家庭里,是讲卫生懂礼数的表现,小岳母因此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他一番,在外呼风唤雨的默多克,竟然不敢“顶嘴”,唯有苦笑而已。
小岳母很“虎”,但邓文迪其实更“虎”。
2011年七月份,新闻集团旗下报纸爆发了著名的“窃听门”事件,默多克作为老板,不得不在公众面前,接受议员的质询。
当天的听证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临近尾声的时候,一男子端起一个白色的纸盘子,二话不说,突然冲默多克脸上砸了过去。
默多克身边高手如林,但包括他儿子在内的诸位,竟都变得束手无策。说时迟那时快,已过不惑之年,身着最新款浅粉色香奈尔上装的优雅的邓文迪,一个健步冲了上去,对着袭击者就是一记漂亮的扣杀。
邓文迪从小练就的排球技艺,在那一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默多克的面子保全了不说,此事一经传开,新闻集团的股价立即上涨了6%。
但这一记“扣杀”,最终并没有挽救两人的婚姻。“窃听门”两年之后,他们的婚姻毫无征兆地亮起了红灯。
据默多克自己说,都是邓文迪的错,她在外面又有了新的目标,据说还是“大嘤帝国”的某任首相,所以自己如果不主动出击,最后只可能赔了夫人丢了脸面。
与邓文迪离婚三年后,时年85岁的默多克,又找到了新的人生伴侣:比默多克年轻25岁的前超级模特。
当然,邓文迪也没有闲着。仿佛是针锋相对,几乎同一时间,47岁邓文迪的身影,出现在巴黎时装周上,挽着她的手的,是一个比她小17岁的高颜值“小鲜肉”——英国著名小提琴家查理·西姆。
04
邓文迪既不是一个“好女人”,也不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从1996年开始,她就再也不和家乡的那些“穷朋友”发小有任何的来往;邓文迪在公开场合,也从不提起自己在广州医学院就读的经历。为了扬名,学校不止一次联系她,邓文迪永远都是“查无此人”。
她频频通过施展“男人技巧”,成功实现“发家致富”。但似乎,唯有在“搞定男人”这件事情上,邓文迪十分在行,单纯作为一个商人,她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功案例。
邓文迪曾经依靠自己广泛的人脉,运作过一部演员阵容超级豪华的华语电影。这部探讨“女同”题材的《雪花秘扇》,因为太过矫情,让人觉得不知所谓,最终票房惨败,口碑扑街。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运作“My Space”网站上。作为最野心勃勃的交友社区网站,它最如日中天时,至少拥有2亿用户,邓文迪作为默多克的“亚洲外交官”,曾经负责该网站在中国的运作。试问,谁又听说过它呢?
邓文迪的成功,与脚踏实地的实业无关,与对某个具体的人,以及其人性的极度拿捏有关。
她可能是中国人里最出类拔萃的人性大师:既懂得圆滑处世之道,又会合理利用关系与人脉,该卑微的时候无比卑微,该狠戾的时候绝对无情。
另外,与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女人不同,她接受过最高等的教育,从未停止提高自己的脚步。并且,以教育为跳板,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
有人说邓文迪是“一个传奇的中国女人”,邓文迪倒是不以为然,她语笑嫣然地说道:
“我不是传奇,我只是教育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