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破天荒登陆月球南极:为何极具意义?(组图)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昨日(23日),印度「月船3号」(Chandrayaan-3)月球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南极,这意味该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和中国后第4个成功登月的国家,也是首个登陆月球南极的国家,月球车已开始探究月球表面,进行为期两周的任务。这次成功,为何代表印度航太事业已具备一定实力?
印度成为全球首个成功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南极的国家,这一历史性时刻引来了印度全国各地民众的欢呼。当著陆器接近科学家们认为可能蕴藏重要的冰源和珍贵元素的土壤时,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目不转睛地盯著电视萤幕。到真正著陆一刻,科学家和官员们相互鼓掌、拥抱和欢呼;印度全国各地的人们也在热烈举行庆祝活动,在街上放鞭炮和跳舞狂欢;当地不少寺庙和清真寺还为探测器安全著陆举行了特别的祈祷仪式。
月船3号任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未来太空任务所需技术,寻找月球有水的证据,以及进行月表化学成分分析。这也是印度第3次月球探险任务。2008年10月的月船1号任务,登陆器依计划成功以撞击方式「硬著陆」于月球(因此不算成功登月);2019年7月,月船2号任务尝试软著陆,但登陆器因通讯断绝而失控坠毁。
月船3号昨日成功登陆月球南极,印度上下举国欢腾。(Reuters)
这次的成功著陆,标志着印度正在崛起成为航太大国,印度政府希望刺激对私人航太发射和相关卫星业务的投资。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时表示:「这是新印度的胜利呐喊。我们正在见证历史,我们到达了其他国家无法到达的地方,这是个喜庆的时刻。」
来自国际社会的赞誉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蜂拥而至。美国太空总署(NASA)局长纳尔逊(Bill Nelson)在社交媒体X(前称Twitter)上发帖称赞这次著陆;欧洲太空总署(ESA)局长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也在X上发文称,他对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成就印象深刻;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克里姆林宫网站上发表了致莫迪的贺信,向印度表示祝贺。
60载发展誓做「航太大国」?
印度此次登月成功,对不少人来说或许有点感到错愕。其实,印度近年来已将发展航太事业作为增强国力以至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对航太领域的投资投入,还持续推出民用及军用航太项目。
上世纪60年代,正当美苏两国展开太空竞赛之际,印度的航太研究才步履蹒跚的展开。刚成立的印度航太机构并没有得到政府财政上的支持,所获得的物力和人力资源都极为有限。举例,当时的科研人员需要把教堂和牛棚改成办公设施和试验厂房,甚至只能用单车运输火箭的部分零件。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印度还是于1963年迎来了首次探空火箭发射。
此后,印度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区域优势和国际环境,在航太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不仅吸引了苏联、美国等在印度开展航太发射活动,还与这些国家展开技术合作。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印度已发展成为「航太大国」。(Reuters)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印度在航太方面分别达成多项里程碑成就,包括1975年在苏联的火箭发射场发射了首枚自制卫星;1980年发射自行研制的SLV-3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该国成为世上第六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2017年成功发射了一枚搭载104颗卫星的运载火箭,创造了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2019年,印度成为全球第四个获得反卫星能力的国家。
而自2014年总理莫迪上台后,印度不断增加航太领域的预算,航太发展由侧重社会和经济领域,转而注重军事应用。目前,印度的航太优势主要在于国际合作,在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方面实力也较强,但载人航太方面则一片空白。
有太空探测技术专家指出,印度现时的航太能力在全球处于中上水准,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和日本,算得上亚洲航太大国,但在全球范围则与日本和欧洲同属第二梯队,落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有分析指出,印度航太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国内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硬伤」,长远将限制了相关的发展。
总理莫迪上台以来,一直加大对航太发展的投入,图为8月23日他出席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Reuters)
说好印度故事:赢性价比、领先月球「寻水竞赛」
说回是次成功著陆之所以备受瞩目,主要因为从来没有国家登陆过月球南极。而且无人登月绝非易事:月球几乎不存在大气层,使下降的航天器在接近月球表面时更难减慢速度,这种操作会容易导致燃料耗尽,今年较早有日本私人登月器便因此失败。
另一原因在于月球南极的恶劣环境,除了缺少阳光照射,高耸的地形和深深的陨石坑创造了一个阴暗的环境,使著陆时更难区分地表特征,令软着陆变得比月球其他位置困难。形使得著陆困难重重。其中一些陨石坑永久处于阴影中,并且可能仍然有大量的水,冰层甚至可以为未来的任务提供燃料、氧气和饮用水;对于航太企业及各国太空组织,月球冰层及水源也是月球殖民、采矿,以至火星任务的踏脚石,重要性可想而知。中美亦各有登陆月球南极的计划。
印度这次成功,其二是赢在胜价比。这次发射预算约为61.5亿卢比(约5.8亿港元),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发射预算,如NASA预估2025年月球计划价值930亿美元(约7,293亿港元),甚至较2013年荷里活电影《地心引力》(Gravity)的制作成本还要低。有分析认为,这有助印度开拓太空领域的蓝海市场,以低成本挂帅独揽不少登月商机。
登月成功,最重要的或许是这将有助于在明年关键的大选前提高莫迪的声望。(Reuters)
而且在这次的基础上,印度太空研究组织主席Sreedhara Somanath表示,该国还计划在9月份发射一项研究太阳的任务,2024年之前亦会进行载人太空飞行,虽然还没有宣布正式日期。有分析甚至相信,印度航太发展未来有机会将延伸到火星和金星。
由此可见,虽然月船3号的成功的确是印度航太事业的一大成就,证明该国有能力在这方面与全球大国展开竞赛。不过,这一成就在政治方面的意义或许更甚至航太领域。
去年,拥有核武器的印度已跃居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莫迪的民族主义政府急切希望向外界展示印度作为科技和太空强国的崛起,这次成功的登月任务无疑为莫迪政府打下一支「强心针」,证明该国也能做到昔日列强才能够做到的伟大成就,有利说好印度故事以证该国跻身全球精英行列。同样重要的是,或有助于在明年大选前提高莫迪的声望。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