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最怕“猛灌水”,大口喝水加重心肾负担(组图)
高温高湿的夏天,为了解渴散热,身体对饮水量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当感到口渴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水杯猛喝个够,这种操作看似痛快,却可能伤身。
为什么越是口渴越要慢慢喝?《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航空总医院老年医学/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曹滢
猛喝水加重心血管负担
越是口渴时,喝水越要慢,否则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鼻腔压力大
鼻子与口腔相通,喝水太急会增加鼻腔压力,容易导致鼻塞、呛水等。
导致越喝越渴
“暴饮”会反射性地加大出汗量,增加钠、钾等电解质的损失,让人产生越喝越渴的感觉。
波及血压心率
喝水太猛甚至可能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引发头痛、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
加重心肾负担
水分快速进入人体,被胃肠道大量吸收,会使血液变稀,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负担,心肌耗氧也相应增加。
心脏病人喝水太猛,还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受刺激
如果喝的是冷饮,过量的冷饮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口渴时,身体已脱水2%
大家都知道“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想当然地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体内水分充足,这是错误的想法。
身体脱水时,血液是最先感应到的。
脱水后血液浓度上升,其含有的电解质浓度也随之增加,刺激血液里的化学感受器,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而产生“渴感”。
通常,当水分丢失量占体重的2%~3%时,人就会有口干舌燥等感觉。
缺水时,身体会渴成什么样
身体在意识到脱水时,就会开启“干旱管理机制”。身体重新分配体内储备的水,以保证重要器官的正常运转。
有的组织器官被夺走了“份额”,功能受到限制,比如出现皮肤干燥、声音嘶哑、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头晕头痛、注意力下降、全身无力等症状。
与此同时,肾脏、肠道则开始重新吸收利用代谢废物中的水分,导致尿少、尿色发黄、便秘等情况。
如果脱水情况仍得不到缓解,重要器官也面临缺水,不仅上述症状会加重,还可能出现休克、昏迷,当失水量达到体重的15%,将危及生命。
夏日补水的科学“姿势”
口渴时该如何把握喝水速度与喝水量?医生给出4点建议。
越渴越要慢慢喝
口渴时建议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小口小口地喝、缓慢咽下,不要一次喝太多。
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如果觉得不够解渴,过3~5分钟后,可再喝一点。
就算不渴也要喝水
无论口渴与否,普通成年人都应保证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
可以早晚各喝一杯,其他日常时间里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均匀分配。
别喝太凉的水
夏季室外气温高时,全身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
如果在剧烈运动后,身体突然遭遇寒冷刺激,比如喝大量冰水、冲凉水澡等,血管会反射性收缩,令血压骤然升高,心肌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运动后、喝水前身体需要缓冲
需要提醒的是,体力劳动或爬山、跑步、游泳等运动后,即使口渴难耐,也不要马上大口喝水,最好先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后再喝,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
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及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