镓、锗出口管制:中国终于出手回击,全球化格局破碎在即?(组图)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3年7月3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2023年第23号),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受管制的镓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镓(单质)、氮化镓、氧化镓、磷化镓、砷化镓、铟镓砷、硒化镓、锑化镓等。锗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锗(单质)、区熔锗锭、磷锗锌、锗外延生长衬底、二氧化锗、四氯化锗等。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受出口管制的镓、锗都属于稀散金属。稀散金属通常指由镓(Ga)、锗(Ge)、硒(Se)、铟(In)、碲(Te)、铼(Re)和铊(Tl)7个元素组成的一组化学元素。稀散金属具有极为重要的用途,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稀散金属与有色金属组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光学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均需使用独特性能的稀散金属。用量虽说不大,但至关重要。稀散金属广泛用于当代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宇航开发、医药卫生、感光材料、光电材料、能源材料和催化剂材料等。
以镓为例,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镓和砷、锑、磷、氮化合后,形成一系列具有半导体性能的化合物。例如砷化镓、锑化镓、磷化镓等,都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是目前实际应用较多的半导体材料。与稀土状况类似,金属镓是中国的优势资源,金属镓作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以制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和韩国由于其自身资源短缺,对进口金属镓有不小的依赖。由于镓的重要性,美国、日本数年前已将金属镓定位为「战略资源」,并进行收储。欧盟委员会也曾发布题为《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的报告,将14种重要矿产原料列入「紧缺名单」,镓名列其中。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右)2023年7月7日下午在北京会见访华的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左)(Reuters)
长期以来,中国以低价出口金属镓,造成国内稀缺资源大量流失。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开始关注金属镓的收储。2011年末中国发布的《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国家对钨、钼、锡、锑、镓、稀土等战略小金属的发展做出专项规划,并提出「建立完整的国家储备体系」。目前,中国金属镓的消费领域包括半导体和光电材料、太阳能电池、合金、医疗器械、磁性材料等,其中半导体行业已成为镓最大的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80%。随着镓下游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和太阳能电池行业,未来金属镓需求也将稳步增长。
锗是此次受到出口管制的另一种稀散金属,也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锗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测控、核物理探测、光纤通讯、红外光学、太阳能电池、化学催化剂、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在合金预处理中,在光学工业上,锗还可以作为催化剂。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行业的发展、红外光学在军用、民用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太阳能电池在空间的使用,地面聚光高效率太阳能电站推广,全球对锗的需求量在持续稳定增长。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锗终端用户所占比例如下:纤维光纤30%;红外光纤20%;聚合催化剂20%;电子和太阳能器件15%和其他(荧光粉、冶金、和化疗)15%。中国的锗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的50%。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要指出的是,在逆全球化浪潮汹涌、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出的各种「脱钩」「去风险」政策不断。尤其是美国推动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打压,出台多轮对华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限制、设备限制、产品限制、高端材料限制。除了自己限制,美国还推动盟友进行对华协同限制,比如劝说荷兰、日本联合对华限售光刻机及相关技术。在此背景下,中国对部分稀散金属实行出口管制,实际上也加入到了国际市场进一步分裂的集体行动中。随着大国参与增多,今后诸多国际市场将会更加动荡,关键领域的贸易活动将会带上更多地缘政治色彩,全球市场将会更加破碎化。
图为2023年6月29日,业内光刻科技领头羊荷兰光刻机企业阿斯麦(ASML,又译艾司摩尔)在中国国际半导体展(Semicon China)设置摊位的公司标志。(Reuters)
此次中国实行出口管制的镓、锗等稀散金属,中国的储量都较大。有讯息显示,在镓的全球储量中,中国的储量占比约80%左右,居世界之首;粗镓产量更是高达96%。在锗的全球储量中,美国占45%,中国占41%,俄罗斯占10%,其他各国占4%。目前,中国每年的锗产量占世界的72%。很显然,在这些有「晶片维生素」之称的稀散金属中,中国占有相当程度的控制能力。此次中国推出出口管制,时机正好选择了荷兰、日本配合美国对华遏制、宣布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之际。很明显,中国的果断反击是针对美国及盟友各种制裁和限制的反制措施。过去中国一直犹豫于是否采取强硬措施来回击美国的限制,现在看来,中国的策略是以稀有资源的管控来应对美国的技术和产品出口管控。颇为讽刺的是,中国进行出口管制的理由,与美国及盟友搞禁限的理由一样——基于国家安全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肯定会在国际上引起一片哗然。尤其是西方国家,会再度大声指责中国在搞「经济胁迫」,把稀有金属资源「武器化」。实际上,中国与西方国家关于稀有金属的博弈早就开始了。早在2009年6月,美国与欧盟就因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指责中国限制出口几种主要稀有金属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不过,14年后的形势进一步恶化,各国已经剥掉了过去温情脉脉的面纱,采取了赤裸裸的地缘政治博弈。面对西方国家的指责,中国肯定持不同看法,认为中国只是做了有限度的反制,并不接受西方国家的「双标」。
不过,贸易制裁的后果从来都是双向的。中国对稀散金属实施出口管制,短期内可能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对中国的国际环境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可以相信,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的产业界、政界,都会加大对中国政策的批评和质疑。对于那些在对华政策上曾经犹豫的中间力量来说,中国与世界贸易摩擦的加深可能会促使他们转变态度,不再支持与中国保持密切的经济关系。从全球化进程的演化和迄今几被颠覆的局势来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相互制裁与出口管制,将使得全球化格局进一步破裂,也会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之仇」越结越深。
最终分析结论:
对于美国及盟友对中国的半导体限制和制裁,中国终于出手以管制关键稀散金属出口来回击。大国博弈正在全方位展开,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格局。全球化格局将进一步破碎,中国与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的隔阂将会越来越深。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