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国可能意识到中美关系或许要失控了!(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先后访问中国。两国正值激烈对抗之下,这是否意味着双方关系或迎来转机?美国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主动与中国互动?经济外交会打开中美新常态吗?中国问题专家刘亚伟一一进行分析,他指出,若美国有一两件事儿做得让中方觉得有诚意,双边关系就有稳定的希望。
德国之声:布林肯前脚刚走,耶伦后脚就到,几周内,两名美国高官连续访问中国,拜登政府的目的是什么?有人将耶伦此行比喻成“经济外交”,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刘亚伟:我觉得,这个是整个拜登政府希望在中美关系急剧下滑的情况下铺下一个地板,为了关系不要再下滑,为了不要再发展成冲突加上护栏。布林肯和耶伦出访到中国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不同,都是事先都安排好的,一步一步来的。布林肯来主要是讨论中美关系总体的问题,耶伦来主要是讨论投资、商务、贸易的问题,就像你说的“经济外交”,她有许多事需要跟中国谈,包括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包括双方可以做什么,可以让整个全球的经济发展不要萎缩,这些都是需要两国政府,即使没有很好地协调,也不能双方天天搞这种零合竞争,两边没好处,给全球的也带来很大打击。
德国之声:耶伦访问中国这几天,中美之间其实并不平静,中国宣布管制镓锗出口,美国也计划出台禁令,限制中国公司使用美国云计算机服务。不过, 耶伦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时强调,美方寻求与中国的良性竞争,她希望此行能促进双方更加常态化沟通。李强则表示,中美关系风雨过定见彩虹。这是不是表明,尽管存在巨大的分歧,双方都有心合好,把“不稳定”变成“稳定”的意愿呢?
刘亚伟:实际上中国更多的是对美国的reactive(回应) ,是对美国打压的一种报复吧,如果美国这边比如说关税可以减免的就减免,不要把更多的中国公司放到黑名单,或者是中国的企业可以在美国被善待,所有这些方面,如果美国有那么一两件事儿,做得让中方觉得美国是有诚意,双边关系就有希望稳定。如果中国还是认为美国人说一套做一套的话,那关系还是改善不了,如果中国觉得美国后边会有具体的行动上的跟进的话,那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可以得到改善。现在是一个时机,我觉得从实际上来讲,美国这边就要进入到大选阶段了,一进入大选以后要改善关系或者是稳定关系的话就更难了。
德国之声:你的意思是说,让两国僵局摆脱困境中的关键因素是美国方面的行动,是这样的吗?
刘亚伟:是的,我觉得能不能有最后的改善,可能还是取决于美国,耶伦回去以后,不要又是各种各样的新的政策,比如说云服务限制出台了,如果这样,我估计觉得双方的关系可能还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德国之声:你觉得美国这次会做到吗?
刘亚伟:我没有这么乐观,就算现在就是双方真的有翻篇的意愿,但是两家似乎都有不让这种关系能够稳定和改善的体质。特别是在美国这边经常有高官见面之后,马上就会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让刚刚解冻的关系冰冻起来。所以后边我觉得还要看整个事态的发展。
德国之声:过几天,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也将前往中国,你觉得经过了这几位美国高官的铺垫后,习近平和拜登会在今年见面吗?
刘亚伟:应该有两次可能见面的机会,一次是9月在印度的G20会,一次是11月在美国旧金山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我觉得,对中方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能不能在旧金山见面,如果在印度开会也见一下预热,11月份有个半天或者一天的双方会晤的话,我觉得中美的关系就终于可以看到一点点的云开雾散。
德国之声: 你预计中美关系今年有希望出现转机吗?
刘亚伟:我觉得这次访问加上之前的布林肯的访问,再加上之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也到中国的话,那到今年夏天和秋季,希望能看到中美关系这种严重的不确定和严重的下滑能够翻篇。
德国之声:耶伦访问中国这几天,中美之间其实并不平静,中国宣布管制镓锗出口,美国也计划出台禁令,限制中国公司使用美国云计算机服务。不过, 耶伦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时强调,美方寻求与中国的良性竞争,她希望此行能促进双方更加常态化沟通。李强则表示,中美关系风雨过定见彩虹。这是不是表明,尽管存在巨大的分歧,双方都有心合好,把“不稳定”变成“稳定”的意愿呢?
刘亚伟:实际上中国更多的是对美国的reactive(回应) ,是对美国打压的一种报复吧,如果美国这边比如说关税可以减免的就减免,不要把更多的中国公司放到黑名单,或者是中国的企业可以在美国被善待,所有这些方面,如果美国有那么一两件事儿,做得让中方觉得美国是有诚意,双边关系就有希望稳定。如果中国还是认为美国人说一套做一套的话,那关系还是改善不了,如果中国觉得美国后边会有具体的行动上的跟进的话,那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可以得到改善。现在是一个时机,我觉得从实际上来讲,美国这边就要进入到大选阶段了,一进入大选以后要改善关系或者是稳定关系的话就更难了。
德国之声:你的意思是说,让两国僵局摆脱困境中的关键因素是美国方面的行动,是这样的吗?
刘亚伟:是的,我觉得能不能有最后的改善,可能还是取决于美国,耶伦回去以后,不要又是各种各样的新的政策,比如说云服务限制出台了,如果这样,我估计觉得双方的关系可能还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德国之声:你觉得美国这次会做到吗?
刘亚伟:我没有这么乐观,就算现在就是双方真的有翻篇的意愿,但是两家似乎都有不让这种关系能够稳定和改善的体质。特别是在美国这边经常有高官见面之后,马上就会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让刚刚解冻的关系冰冻起来。所以后边我觉得还要看整个事态的发展。
德国之声:过几天,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也将前往中国,你觉得经过了这几位美国高官的铺垫后,习近平和拜登会在今年见面吗?
刘亚伟:应该有两次可能见面的机会,一次是9月在印度的G20会,一次是11月在美国旧金山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我觉得,对中方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能不能在旧金山见面,如果在印度开会也见一下预热,11月份有个半天或者一天的双方会晤的话,我觉得中美的关系就终于可以看到一点点的云开雾散。
德国之声: 你预计中美关系今年有希望出现转机吗?
刘亚伟:我觉得这次访问加上之前的布林肯的访问,再加上之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也到中国的话,那到今年夏天和秋季,希望能看到中美关系这种严重的不确定和严重的下滑能够翻篇。
德国之声:中美这几次互动之后,两国关系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走向?
刘亚伟:刚才你说的“经济外交”喽,在贸易经济债务问题上,双方如果能达成一定的协议,不要天天的,美国给中国增加更多关卡,中国再去报复。如果能把这种你来我往停止一下,在关税问题上美国可以取消哪些可以取消的关税,中方就会回应,那么双方关系改善的话,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德国之声:你觉得美国会在关税上面做出让步吗?
刘亚伟:我觉得美国应该会做出一些让步吧,我觉得任何让步对中国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中国方面需要美国人所谓的言行一致,他才能做出自己的让步。中国也可以表达善意,比如在芬太尼问题上,之前中美合作这方面很密切的,后来中国因为美国的各种打压也就不与美国合作了,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跟美国有多一点的配合的话,双方都释放一些善意,关系得到改善应该还是可以的。
德国之声:如果说中美之间有一个新常态,您觉得这个新常态会是怎样的?
刘亚伟:新常态的话,我觉得双方可能都要对对方的政治体制有一个务实客观的的认识,对自己的底线有一个准确的描述。美国要把自己的担心说清楚:我的哪些技术是不可能跟你共享,在其他方面我们不会有更多的限制,我觉得双方要多谈,都要把红线画出来,把底牌亮出来,藏着掖掖,给对方搞突然袭击的话,这个对双边的关系非常不利,所以现在能够开谈,我觉得这个是稳定关系和最后是否改善关系迈出的第一步。
德国之声:明年,中美建交将迎来一个整数45年。你觉得,这么多年,中美这两个大国关系走到如今的困境,问题的主要症结在哪里?
刘亚伟: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关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现在问题多如牛毛,我觉得最关键可能是美国对中国的国内政策和对中国的一些对外政策的不满意。这些不满意是需要中国政府去面对的,你不能说因为是我们的内政,所以你管不着,我行我素,如果是这样的话,关系很难改善;从美国方面来讲,要对中国的这种制度有一个认知,不能说这个制度就是邪恶的制度,像特朗普那时候说的,我就是要改变,用中国的话来说,特朗普要改变中国的颜色。这肯定是不行的,也是行不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不要误判,不管是因为台海关系,或者东海还是南中国海发生冲突,我觉得这对两国都将是巨大的灾难,所以现在为什么双方都要紧锣密鼓的把关系要稳定下来?因为大家可能都意识到发生战事已经不是不可能了。
德国之声:若是双方在这几次互动之后关系并未解冻,而是继续交恶下去,竞争和对抗愈来愈烈,你觉得会不会最终会走向冲突?
刘亚伟:我觉得,大家都觉得有这种可能,才会下定决心(互动)。我觉得所有的领导人,都应把可能发生的冲突当作一种可能,然后认真的去对待自己的任何决策,为永久的和平创造机会和打下基础。我觉得全世界的人,不管是德国的人,美国的人中国的人,都是希望和平,都是希望繁荣,都是希望我自己能好好的赚钱,政府能够保护我合法赚钱的这种生活方式。你们不要因为所谓的战略或者其他安全的考量,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定,一要走向冲突。走向战争,有时候,也就是个别的领导人一时头脑冲动,就可能把整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向灾难,我觉得这种事,这样的悲剧最好不要再演了。
德国之声: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明年的大选中,拜登连任的胜算大吗?
刘亚伟:从现在到到选举还有一年半的时间,美国的政治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但现在综合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果最后是拜登和特朗普一决胜负的话,我觉得拜登连任的可能性更大,虽然美国很多选民包括民主党自己的选民对拜登的年龄啊,对他的身体状况对头脑的反应都有很多担心,但是最后只剩这两个人的话,拜登应该胜算更大一点。
刘亚伟,美国智库卡特尔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The Carter Center)。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